摘要
全社会用电量(以下简称“用电量”)被称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近二十年来,其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的增速变化大致趋同,其中自2020年起,我国用电量增速连续四年超过GDP增速。而近年来此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系在资源环境不断变化及能源政策持续出台的背景下,我国现代化进程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速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加大了相关行业的用电需求,此外居民用电需求的上升亦带动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规模的持续增长。
正文
一、近二十年来我国用电量与GDP增速变化大致趋同,其中自2020年起,我国用电量增速连续四年超过GDP增速。
用电量数据是报告期内电力消费的定量统计,包括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消费和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既能反映国家电气化程度和发展趋势又能直观地体现国民经济用电情况和变化规律,被称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对比近二十年我国用电量与GDP增速的情况,根据表1,二者的变化大致趋同,即便是在疫情期间,二者虽波动较大但仍呈现出同步变化。
(一)2004年至2019年间我国电力弹性系数有所波动。
电力弹性系数为电力消费年平均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值,使用该比值,可以观测出用电量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变化规律。二十一世纪之初,工业化发展重点转向重工业,大量涌现的“三高一低”(高投资、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产业使得电力弹性系数超过了1;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整体经济下行,我国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2008-2019年间,除个别年份外(如2010年与2021年受“四万亿”计划等政策影响,工业用电量快速增长拉动整体用电量增速加快并超过GDP增速),电力弹性系数小于1,其中2015年电力弹性系数同比大幅下降,主要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淘汰了大量落后和过剩的产能,第二产业用电量负增长,使得当年用电量增速同比大幅下降。
(二)自2020年起,电力弹性系数大于1,主要系第二、三产业用电量增速总体高于GDP增速,城乡居民生活用电规模持续增长,拉动了用电量增速超过GDP增速。
2020-2023年,我国电力弹性系数均保持在大于1的水平,即我国近四年用电量增速均高于GDP增速。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逐年增幅较大,增速高于其增加值增速,但整体用电规模较小,对用电量增加的累计贡献率仅为2.45%,影响相对较小。第二产业作为用电结构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对用电量增加的累计贡献率约为55.63%,且其用电量逐年增长,用电量增速除2022年以外,其余三年增速均高于GDP增速;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速近年来波动较大,但均高于同年度的GDP增速,对用电量增加的累计贡献率约为26.98%;近年来,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在用电中占比已超过14%,其规模的逐年上升也推动了用电量的持续增长,对用电量增加的累计贡献率约为15.03%。总体来看,近年来各产业用电量规模持续增长且增速总体高于GDP增速,其中第二、三产业对用电量增长的贡献较大;再加上城乡居民生活用电规模持续增长,两方面共同拉动用电量增速超过GDP增速。
二、我国用电量增速连续四年高于经济发展增速的原因主要系近年来在资源环境不断变化及能源政策持续出台的背景下,我国现代化进程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速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加大了相关行业的用电需求,此外居民用电需求上升亦带动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规模的持续增长。
(一)全球资源环境不断变化,我国能源政策持续出台,推动用电量快速增长。
资源环境方面,随着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不断被排出,温室效应日益增强,世界气象组织表示2023年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高出约1.45°C,气候恶化愈发严重。这也导致夏季高温的持续时间与极端程度都在增加,从需求端看,近年来持续的极端高温将会增加降温设备的使用规模及频率,2023年全国有多个省级电网夏季降温负荷占最高用电负荷比重超过40%,少数省份降温负荷比重超过50%,气温对用电的影响愈发突出,也拉动了用电量的快速增长。
能源政策方面,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战略近年来也在不断调整,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着“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等新能源替代项目的频繁出台,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持续提升,供给与需求规模持续增长,社会经济对电能的依赖程度逐年增加使得电力消费的增速高于经济发展增速。
(二)我国现代化进程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速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加大了相关行业的用电需求。
聚焦于第一产业,近年来电力企业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大力实施农网巩固提升工程,完善乡村电力基础设施,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方面随着生产方式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程度不断提高,电力需求也随之增加;林、牧、渔业也在提高生产效率并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进行着现代化转型发展,故近年来第一产业用电量逐年增幅较大且增速高于其增加值增速。
聚焦于第二产业,电力是支撑第二产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几乎所有的第二产业生产活动都需要电力来驱动和保障,第二产业的用电量反映了第二产业生产的规模和速度,其用电量占比也是最高的(超过65%)。近年来,随着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传统制造业等产业逐步转型升级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这其中就包含了重点行业煤炭减量替代的推进,整体产业用电需求增速也随之加快。2023年,随着疫情影响的大幅减弱,制造业生产持续恢复,我国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加11.3%,高于同期制造业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其用电增加反映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发展动力强劲、经济增长新动能正持续壮大。
“十四五”时期,我国着眼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各类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如5G基站、大数据中心、充电桩等为其服务的新型技术设施建设投入持续增加。以数据中心和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产业为例,数据中心产业近年来高速发展,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对信息数据的重视程度持续上升,对云端数据存储的需求也在增加,为保证整个产业链的正常运转,IT设备,制冷系统等设施的功率与其使用频率都在不断上升,电力消耗增速也随之加快;充换电产业的迅速发展也推动了用电量的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国家层面持续加码充电桩发展相关政策,充换电产业相关技术加速迭代,基础设施快速布局,2023年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量338.6万台,同比上升30.6%,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8.1%,业务市场规模正逐步扩大。以上此类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与蓬勃发展推动了整个第三产业用电量的大幅增加,增速近年来均高于产业增加值增速。
(三)居民用电需求接连上升,带动城乡居民生活用电规模的持续增长。
居民生活方面,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电网铺设覆盖程度的提高,冰箱、烤箱电暖气等各项家电愈加普及,数字化建设推动网购等新的消费模式不断出现,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抬升了城乡居民的用电量。除此之外,温室效应的加剧前文已经提及,夏天越来越热、冬天越来越冷的现状是其带来的影响,从必要性和舒适性两个角度看,居民夏季降温设备与冬季取暖设备的数量及其使用频率都将逐步上升,电力需求随之上升,且2020年至2022年受疫情频发影响,居民居家时间同比大幅增加,亦推动了城乡居民用电量的增长。
报告声明
本报告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本报告提供的信息进行证券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概不负责。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大公国际,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本文作者介绍:大公国际作为中国国新控股子公司,成立于1994年,拥有独创的评级方法和评级技术,科研成果丰富。)
责任编辑:赵思远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