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东:不疾不徐,轻踩油门,乘势而上

2021年05月08日10:29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高瑞东

  本次分析经济形势的政治局会议,为什么未提及“稳定宏观杠杆率”?如何理解“稳中有进”?更高水平均衡,底气何在,如何实现?为什么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将边际微松?每句话背后可能的经济逻辑和政策背景什么?

  2021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会议首先肯定了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未提及“六稳”、“六保”,未提“稳定宏观杠杆率”,而是提出政策基调要“稳中求进”,宏观政策不急转弯。经济复苏向上,但政策并未收紧,市场最担忧的杠杆率也并未提及,体现了夯实经济复苏基础、乘势而上,进一步加速经济复苏的政策总基调。

  一、如何理解“辩证看待一季度经济数据”

  政治局会议提出,要辩证看待一季度经济数据,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如何理解政治局会议对经济的定调,如何理解背后的政策意图?

  第一,政治局会议肯定了经济开局良好,目前增长压力较小。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取得了良好开局,GDP同比增长18.3%,相对2019年一季度,实际GDP增长10.3%。尤其是3月份,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天气转暖,基建、制造业、社零同时发力,经济相对2月环比动能继续提升,经济持续推进复苏进程。

  第二,今年以来,行业发展分化加剧。2020年四季度,各行业实际增速基本接近2019年四季度,行业之间的分化差异也较小。进入2021年一季度,由于春节前后受到疫情反复和冷冬冲击,导致行业差异加剧。以2019年同期为基数来看,信息技术、房地产、金融、交运仓储、制造业和工业的增速高于2020年四季度。但是,建筑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租赁商务增速低于2020年四季度,行业复苏进程放缓。

  海外疫情持续反复,我国也持续面临输入型风险,疫苗接种虽然稳步推进,但是据中疾控主任高福表示,今年年末或者2022年年初,国内才能达到群体免疫。因此,防控工作要慎终如始,会持续制约线下服务业的复苏。

  第三,受疫情和房地产竣工疲弱影响,制造业投资复苏也较慢。以2019 年为基数,2021 年一季度,制造业单季度投资增速-4%,弱于房地产(15.90%)和基建(狭义基建,4.70%)。高端制造业复苏态势则较为稳定,低端制造业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线下服务业和房地产竣工相关的,纺织、木材加工、家具、食品表现尤其较弱。线下服务业和低端制造业投资受损较为严重,这也使得在经济实现正增长的同时,失业率尚未回到疫情前水平。

  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因此政策基调 “稳中求进”,并未提及杠杆率。2020年宏观杠杆率出现快速提升,202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2021年3月份的两会报告中均提出,“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但此次政治局会议,并未提及杠杆率相关表述,政策基调“稳中求进”,体现了夯实经济复苏、乘势而上,加强制造业投资等短板部分,进一步加速经济复苏的政策总基调。

  二、更高水平均衡,底气何在,如何实现?

  政治局会议未提及稳定杠杆率,但提到使经济在恢复中达到更高水平均衡。要求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政策的底气源于哪里,宏观财政和货币政策如何配套?

  第一,海外财政强刺激叠加宽松货币政策,推动经济强复苏,我们也需要提高经济韧性与弹性,与主要经济体齐头并进。拜登总统在3月份推动第四轮1.9万亿财政刺激之后,又在4月份继续提出了2万亿的“美国就业计划”及1.8万亿的“美国家庭计划”,美国在不断加码政策刺激力度,供需两端持续复苏。

  第二,没有提六稳六保,对经济更加有底气,后疫情时代,我们要推动经济恢复到新均衡,更高的均衡。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经济实现更高水平均衡,也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无论是优化经济结构,还是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无论是做好重点群体就业,还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都需要经济稳中求进,运行在合理区间。

  为实现经济更高水平均衡,货币及财政政策与两会定调保持一致,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急转弯,把握好时度效,固本培元,稳定预期。

  (一) 货币政策维持稳健,边际微松,固本培元

  政治局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强化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总量上来看,货币政策延续稳健,当前的信贷政策及资金环境大概率将得以延续,边际微松,固本培元。

  为什么微松?一方面,为了更好应对“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的问题,为了推动“经济在恢复中达到更高水平均衡”,货币政策边际收紧概率小,边际放松概率大。另一方面,在主要经济体大量释放流动性,提高通胀容忍度的大背景下,我们独自收紧、严控通胀,未必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对外竞争。

  为什么固本培元?会议指出“要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建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面对疫情冲击的特殊时期,逆周期调节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各方债务负担,加大了偿债压力,特别是今年以来被频繁提及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央行防风险的底线,在这样的环境下,妥善处理债务问题,也需要一个稳健略松的货币政策环境。

  结构性引导将是货币政策的发力方向。会议指出“强化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政治局会议的表述是对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表述的再次确认。人民银行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曾强调“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做到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小微企业、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支持,2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5.5%和38.8%”。作为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制造业和薄弱环节的小微企业,后续大概率仍将是总量控制下定向支持的重点。

  (二) 财政政策强调落实落细,支撑基建投资

  政治局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落实落细,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发挥对优化经济结构的撬动作用。

  “基层三保”指的是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即保障地方财力,与今年强调建立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相呼应。这一点其实是延续去年以来的提法,缓解因减税降费与疫情冲击,导致的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困难。

  “发挥对优化经济结构的撬动作用”,即财政政策配合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立足于当下扩大内需的战略定位,要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具体包括三方面:一是加大基础研究支出,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二是加强社保和就业支出,保障居民收入;三是推动政府投资向民生领域倾斜,推进“两新一重”建设。

  财政政策表述中,不再提及“保持适度支出强度”,而是强调“落实落细”,指向的是今年财政支出力度减弱、节奏后移、精准发力的三个特点。在当下稳增长压力较小的阶段,财政政策并非强发力重点,为后续跨周期调控预留政策空间。

  今年财政政策对基建投资的支持力度,将会不断超预期,这一观点我们在两会点评报告中就已经提到。2021年下发的专项债规模约为3.65万亿,叠加我们测算2020年约有1万亿左右的专项债资金留存在中间环节没有投放,2021年,实际上有4.65万亿左右规模的专项债资金可供使用,将有力推动基建反弹。今年3月,基建增速如期反弹,以2019年同期为基期,3月广义基建投资单月增速11.9%,相对于2月大幅提升。

  由于今年3月才开始下达提前批专项债,这也使得今年专项债发行的节奏明显后移,这将有力支撑二三季度基建增速。为保证全年完成新增专项债发行3.65万亿元,假如专项债在10月发行完毕,则2021年5月至10月,月均需发行5700亿元新增专项债,明显高于2019年及2020年同期月均水平(分别为2890及3990亿元左右)。

  三、制造业投资恢复是经济工作重中之重

  (一)制造业:受疫情冲击更大,复苏正在启动

  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引领产业优化升级,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产业数字化。要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发展新能源。要促进国内需求加快恢复,促进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尽快恢复,做好国家重大项目用地等要素保障”。

  为何要重点强调促进制造业投资尽快恢复?

  第一,受到疫情和房地产竣工疲弱影响,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复苏较慢。以2019年同期为基期来看,2021年3月制造业投资单月增速-0.7%,相对于1-2月的-5.9%开始反弹,但是依然为负。一季度,制造业单季度投资增速-4%,弱于房地产(15.90%)和基建(狭义基建,4.70%)。

  第二,分链条来看,低端制造业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高端制造业复苏态势则较为稳定。2021年一季度, 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7.3%,两年平均增长9.9%,明显高于全部投资,尤其是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医药行业复苏态势较好。但是,低技术链条整体复苏态势较差,线下服务业和房地产竣工相关的,纺织、木材加工、家具、食品等链条表现尤其较弱。

  向前看,我们认为随着企业利润不断修复,在出口和产业升级两大力量的支撑下,在更有针对性的货币政策的配合下,制造业有望加速复苏,成为拉动2021年经济复苏的主要引擎。疫情发生以来,海外供需缺口持续支撑出口,拉动企业财务状况改善,利润快速修复。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政策导向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攻克卡脖子核心技术,技改也将引领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复苏。

  (二)房地产:居民购房热度不减,房住不炒总基调不变

  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房住不炒的定调与202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2021年3月两会基本保持一致。但是,本次政治局会议尤其强调了,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表明针对房地产的监管依然趋严。

  二线城市销售增速持续上行,居民购房热度不减,楼市监管力度不减。一季度以来,全国地产销售维持较高热度。以2019年为基数,2021年3月单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相对于2019年同期增长18.5%及35.1%。自2020年底以来,多个一线城市严查贷款违规流入房市,一线城市的新房销售速度已经明显回落,三四线城市的销售景气度同样开始下滑。但是,二线城市销售增速仍在上行,居民购房热度不减,也使得楼市监管力度不减。

  向前看,新开工虽不及预期,但短期地产投资韧性依然较强。一季度以来,房地产投资维持高位。(以2019年为基数,下同)3月地产投资单月增速16%,相对于2月的15.7%小幅提升,继续维持高位。新开工数据低迷,相对于2019年同期,1-2月及3月分别下滑9.4%及4.0%,低于2020年四季度表现。竣工数据也同样较为疲弱,2020年12月竣工增速转负(-0.2%),1-2月出现反弹,但3月竣工增速又下滑了14.5个百分点,转负到-6.3%。

  新开工与销售持续背离,主因融资环境整体趋紧下,开发商持续推进去库存。不过,由于地产投资中约有一半为存量项目的施工投资,受短期新开工和土地投资的波动影响较小。但从去年下半年以来,100大中城市土地出让面积开始回落,2021年新开工开始转负,使得房地产投资进入逐步慢速下滑的通道。

  (三) 消费:持续恢复,复苏势头不断增强

  政治局会议提出,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以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支撑内需持续扩大。与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进行有效制度安排,有序取消行政性限制消费规定”相比,措辞力度有所下滑。

  一季度来看,社零恢复势头强劲,政策重点切换到收入分配,通过经济增长,自然带动收入改善和消费提升。2021年一季度,社零同比增长33.9%,相对于2019年一季度增长8.6%,两年平均增速为4.2%,恢复势头良好,汽车,可选消费品、必选消费品增速均出现提振。因此,政策重点也切换到了收入分配的问题上,要通过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来带动内需,从而进入收入带动消费、消费反哺增长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中。

  向前看,消费动能将随着疫苗接种的加速推进而释放。随着疫苗接种持续推进和天气逐渐转暖,居民出行、聚餐、户外娱乐活动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提升,支撑消费持续复苏。国际油价回升,也抬升了石油制品的消费增速。今年五一假期民众出行意愿高涨,也将带动线下服务业加速恢复。

  四、双循环:首次提及打通堵点

  政治局会议提出,打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堵点,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这与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相比,尤其重点强调了要打通堵点。

  4月份制造业PMI数据,已经显示出了“堵点”对于制造业投资恢复的制约。据国家统计局,有调查企业反映,芯片短缺、国际物流不畅、集装箱紧缺、运价上涨等问题依然严峻。高技术制造业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连续三个月低于44.0%,企业原材料采购周期持续延长,正常生产活动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本次政治局会议尤其提及了“双循环”打通堵点的问题。

  如何打通堵点?习总书记提出,首先依然是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习总书记在近日发表于求是杂志的《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文中提到,畅通经济循环最主要的任务是供给侧有效畅通、穿透循环堵点、消除瓶颈制约。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

  (本文作者介绍: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研究所副所长,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部金融人才库专家,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

责任编辑:卫晓丹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