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谭浩俊
尽管债权人都同意重组,企业也有这个愿望,金立在市场也有一定知名度。但是,刘立荣的存在,是金立能否重组成功的最大障碍。刘立荣如果真的想留下这个创业“遗产”,就应当选择主动离开。否则,就只能破产。
重组,当然是债权人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毕竟,重组能够给企业带来生的希望。破产,也就只能看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能偿多少算多少了。所以,只要没有明显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债权人都会同意重组的。
对创立于2002年的金立来说,由于比较好地站在了手机市场的风口。因此,从创办开始,就走得顺风顺水,出货量也一路飚升,2015年出货量更是一度高达3000万部。以至于在2016年年初喊出了全球销量4500万部的口号,其中,国内市场3000万部以上,海外市场1500万部以上。这样的目标,对于当时的金立来说,应当不算是“大跃进”。但是,理想非常丰满,现实则十分残酷。由于市场竞争加剧,而金立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营销、而非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因此,不注重产品开发的弱势,也在竞争中暴露得越来越明显。2016年出货量下降为2800万部,2017年更是拦腰砍,出货量仅为1494万部。同时,企业陷入资金链风险,各类债务裹夹下,甚至连购买原材料的钱也没有了,2018年前九个月,出货量已下降为442万部。企业完全陷入瘫痪,员工工资也无法保证。
客观上讲,金立遇到的困难,与手机市场竞争加剧有关,也与国际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有关。但是,在手机市场依然具有一定拓展空间,华为、小米等能够逆势而上,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出货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金立却只能等待重组或破产。显然,客观原因不是主要方面。真正的问题,还在金立自身。
纵观这些年来,媒体对金立的报道情况来看,金立出现今天这样的问题,可能主要源于两大方面的原因:一是在营销“光环”下掩盖的落后技术和研发能力。在手机刚刚兴起,或者说国内手机才刚刚起步的情况下,营销的作用是无可置疑的。谁的营销手段好,营销有针对性,谁占领市场的能力就强、速度就快。这方面,在近三十年来的企业发展中,案例还是挺多的,如三株口服液、脑黄金、秦池酒等。但是,这种完全依靠营销来支撑企业的方式,一旦市场居于平衡,弱点也就会暴露无遗。所以,包括三株口服液在内,只是短短的几年时间,就从市场销声匿迹了。同样的,金立所走的路,也与此前市场消失的曾经十分风光的企业差不多。二是企业创始人的行为失捡。一家企业,成也创始人,败也创始人。如果创始人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决心,有坚持做好实业的信心和责任,就一定会把企业做好做强做优做长。这方面的例子,不用多举,现实生活中多的是。相反,如果企业创始人稍有成就,就自以为是,就骄傲自满,就不可一世,甚至恶习缠身,那么,企业离死亡也就不太远了。金立创始人刘立荣,就是后一种人,是有了点成就就不知道自己是谁,就把全部精力都放到赌博中的人。且赌额之大,有的说是输了上百亿,有的说是输了几十亿,他自己公开承认的是十多亿。不管是上百亿还是几十亿、十多亿,一名企业家,堕落到如此地步,哪还有一点企业家的样子。
也正因为如此,对金立来说,选择重组当然是最优方案。问题是,哪个投资者愿意来与一位赌博成性的人合作呢?如果合作以后,刘立荣仍然是企业的股东之一,对投资者来说,显然是不太愿意的,也是会对企业未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真正有效的办法,就是刘立荣主动离开。
再退一步讲,就算投资者愿意刘立荣留下来,也有可能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今后在清债过程中,将刘立荣挪用企业资金赌博的事翻出来,追究刘立荣的刑事责任。与其这样,不如在与投资者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彻底退出更稳妥一些。问题是,刘立荣愿意灰溜溜地离开吗?如果不肯离开,重组有希望吗?如果说债务可以处理好的话,刘立荣这样的人可不那么好处理。只要刘立荣还在企业,金立要想真正得到重组,难度相当大,也没有这样的投资者愿意来接金立这个烫山芋。
也正因为如此,尽管债权人都同意重组,企业也有这个愿望,金立在市场也有一定知名度。但是,刘立荣的存在,是金立能否重组成功的最大障碍。刘立荣如果真的想留下这个创业“遗产”,就应当选择主动离开。否则,就只能破产。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鑫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