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陈志龙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国家的核心利益所在,金融体系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信心和信用。
上周五15:00左右,在人民币汇率再度逼近7的重要关口时,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出来喊话维稳汇率:“对于那些试图做空人民币的势力,几年之前我们都交过手,彼此也非常熟悉,我想我们应该都记忆犹新。我们有基础、有能力、有信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潘功胜的“几年前交过手,应该都记忆犹新”表述应该是说得很重的,当天在岸、离岸人民币暴涨近200点,收复失地,本周以来,人民币继续维持在6.97一线,潘功胜的话表明,一场艰苦卓绝的人民币汇率保卫战已经打响。
人民币8.11汇改以来,我在多篇文章中始终强调一点,要多设几道防线,要有几个安全垫,要把7当一条生命线来严防死守。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国家的核心利益所在。金融体系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信心和信用。当前困扰市场最大的问题是信心和信用问题。和股市持续非理性下跌一样,人民币汇率短期向下的“超调”是重大的宏观风险事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当年日本货币当局在汇率问题上过山车式的激进做法鲁莽地触发了危机引信,引爆全局性货币危机、资产价格危机和金融危机,国民财富的损失超过1500万亿日元,结果造成了“比二战战败更严重的经济损失”,这都殷鉴不远。
关于有些人急不可耐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主权货币国际化本质是为了提高国际贸易结算的便利度和本币在国际市场的信任度,但对所有发展中经济体来说,这一过程是艰辛的、渐进的、稳步的,必须稳妥推进。从2015年8月新一轮人民币汇率改革启动以来,人民币慢升急贬态势加速形成,人民币汇率几度俯冲式下跌引发了市场对币值稳定的担忧,此时,如外部环境没有根本必好转,盲目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是最恰当的时机。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现在的人民币国际结算份额才百分之八左右,国际化应该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渐进过程。形势好的时候推进得快一点,形势严峻的时候慢一点,停一停、看一看都不要紧,不可急功近利,操之过急,不能火急火燎赶工期,不能鲁莽急进,一切要遵从国家经济金融安全这一根本利益。特别是在经济金融体系十分脆弱的时候,更是急不得,高调不得。否则,“你的下一步可能就是你的最后一步。”
今年二季度以来,随着外部相关国家利率环境和贸易政府的不断变化,中国的资本市场、人民币汇率和资产价格市场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美联储连续加息,美元指数持续走强,外部环境严峻,国内资本市场大幅扰动,人民币贬值预期受到市场负面情绪的影响进一步蔓延。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贬值压力已经体现在了跨境资金流动数据上,外汇局最新公布的银行结售汇数据显示,9月银行结售汇逆差1202亿元,创2017年6月以来的月度逆差最高纪录,而结售汇数据的恶化似乎又进一步加大了市场的担忧。
虽然面临着不少内忧外患,但是也要看到,我国国际收支总体仍保持基本平衡的格局,高达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规模是人民币守“7”的重要保障,也是此次潘功胜喊话的底气和底牌之所在。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意味着在外汇市场供求决定市场汇率的同时,央行虽然已退出了常态化的日常外汇市场干预,但在人民币汇率持续出现异常波动的背景下,货币当局对此高度警惕,并明确表态会及时出手干预外汇市场。这种以3万亿外汇储备为后盾的强烈干预,是任何投机力量不得不小心面对的,体现了货币当局稳定市场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正如潘功胜所说,“我们有基础、有能力、有信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随着短期内不会变,货币当局有稳定市场的力度和决心,也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应对形势的变化。”
中国的体制优势体现在,货币当局在人民币存在超预期波动风险的必要时刻,随时可以运用“看得见的手”来对市场进行调控,这种调控是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的题中之义。在日前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就明确表示,“近些年来,在应对汇率和外汇市场波动的过程中,人民银行、外汇局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政策工具,根据形势的变化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而此前在上海的陆家嘴论坛上,央行行长易纲、银监会主席郭树清也分别就此作过斩钉截铁的表态。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反全球化反贸易自由化反市场化和民粹主义义盛行。从国内看,随着经济减速,原来被高速增长所掩盖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当下和未来几年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从2015年资本市场的异常波动,到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都暴露出一个大的转型经济体在金融市场建设、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不完善甚至是相当脆弱的一面。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金融风险是最大的风险,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
中央领导同志近来在多个重要会议上强调,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个底线,金融市场要切实加强预期管理。金融政策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宏观政策,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基础性和公共性。预期管理的核心要义是增加政策透明度和协同力,使公众和相关部门充分理解政策的目标、工具、决策程序以及演进态势,有效的预期管理旨在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它也是经济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力量。在整个金融稳定中,本币的币值稳定是第一位的。让市场参与者对本币有信心,是稳定市场、化解风险和复杂矛盾的根本。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贬值预期不断强化,通胀抬头,资金外逃,资产价格动荡,金融风险加大,各种矛盾碰撞叠加,就会变得难以收拾。
中国经济经历此轮深幅调整,各方的阵痛加大,经济社会结构和市场结构出现复杂变化。困难的时候信心是金,信心胜金,信心比黄金还宝贵。我们要从过去的几年间资产价格、汇率市场、债券市场、影子银行等重要风险市场的扰动中汲取教训,切实加强预期管理、加强监管协同,平滑风险,有效管控缓释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并通过切实的改革和有效的市场机制来引导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本文作者介绍: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财经作家。微信公众号njchenzhilong)
责任编辑:陈鑫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