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军:“救火队员”的艰巨使命

2018年07月28日20:08    作者:刘胜军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刘胜军

  中国经济每次到危险的关键时刻,都会遇到关键人物从而化险为夷。

  1、救火队员刘鹤

  7 月 26 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召开第一次会议。7 月 27 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召开会议。

  有趣的是,新任的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和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都是刘鹤。两天增加两个头衔

  别忘了,此前他已经领衔一系列重大任务:

  • 金融稳定:3 月份一行两会人事工作全部部署完毕后,刘鹤第一时间进行视察和调研。7 月 2 日,新一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刘鹤任主任

  • 中美谈判:刘鹤受命担任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恰逢中美长期积累的经贸问题在特朗普民粹主义路线之下陷入未知领域。面对特朗普的无底线讹诈,中国不想打但又不得不打。这场世纪博弈或将延续多年。

  • 科技创新:4 月初刘鹤在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调研

  • 中小企业发展:6 月 20 日,刘鹤出任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这些任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中美大国博弈将成为影响 21 世纪的重大事件

  •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未来三年攻坚战首要任务,这要靠金融改革

  • 中国经济转型,必须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掌握核心科技

  • 中小企业,是创新主力军,是企业家精神的摇篮。世界级的科技企业莫不发端于微不足道的初创公司( start-up )

  • 安全生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 科技、金融、实体经济相辅相成

  可以说,这几项工作攸关中国的国运。

  挑战在于,当前多重压力不期而至:

  • 第一重压力是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长期积累的房地产泡沫和债务积压。这些问题长期“击鼓传花”,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灰犀牛”。房地产被认为绑架了中国经济、地方财政和银行体系,中国能否解开这个死结?在“去杠杆”过程中,如何确保“僵尸企业”能顺利出清?中国经济能否摆脱“稳增长-泡沫加剧”的危险循环?

  • 第二重压力是改革攻坚。十八届三中全会给出的 336 条改革,对中国经济能否转向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要在 2020 年取得决定性成果,绝对是压力山大。

  • 第三重压力是中美大国博弈。中美在贸易、科技、金融、体制等多个层面发生碰撞,这种博弈在“特朗普主义”驱动下呈现冲突显性化的局面,更加大了短期压力。

  • 第四重压力是创新能力不足成为中国之痛。中兴通讯虽然起死回生,但这一事件对国人不啻于是当头棒喝。然而要发展核心科技,不是靠砸钱就能实现的。当前第四次产业革命如火如荼,中国能否抓住历史机遇?科技创新对制度环境有很高的要求,包括产权保护、简政放权、反垄断、鼓励创新企业的资本市场 IPO 体系、鼓励独立思考的教育体系……路途遥远,但必须从今天开始努力

  • 第五重压力来自人民的期望。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今天,产品质量和安全也是关乎人民消费体验和生活品质的关键。在这方面,还有不少的短板需要弥补。中国需要改变制度环境,才能迫使习惯了“低成本低质量低价格”的企业,下决心转型和突破。

  这五大压力,任何一项单独来看都堪称世界级难题。如今多重压力碰头,更是考验决策层的智慧、能力和决心。

  刘鹤,一上任,就要救火和灭火,担任的角色是十足的“救火队员”。

  因此,英国《金融时报》曾经评论说: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刘鹤拥有一份中国“最糟糕的工作”( worst job )。

  《南华早报》评论认为:

在中美贸易谈判并不顺利的情况下,刘鹤出任非常重要的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证明他依然是中国领导层最为倚重的人士。

  2、改革价值观

  这么多的小组负责人,有些是以往分工惯例的延续,有些则突破了惯例,赋予了刘鹤更大责任。

  为什么是刘鹤?在中国官员体系中,刘鹤有很多特殊之处:

  • 过硬的学术功底和理论素养,孙冶方经济学科学奖获得者,中国经济 50 人论坛发起人

  • 长期在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智囊机构任职,具有丰富的顶层设计智慧

  • 哈佛大学 MPA ,能以流利的英文对话

  当然,更重要的是价值观。观念是指导一个人行为的根本因素。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之下,离开强大的价值观,改革就会迷航。改革总是有风险的。失去价值观的支撑,谁会主动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回归本源”,对这些方向性重大问题,刘鹤颇具历史眼光和专业洞察:

  • 关于市场化改革,刘鹤认为:

承认和保护个人和企业的经济利益追求,重视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重视企业家精神,重视保护产权,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主要实践。凡是改革成功之处,都在这一最基本的问题上坚持了市场制度的信条。

  • 关于未来的增长动力,刘鹤在《没有画上句号的增长奇迹》一文中写道:

我的基本看法是,在未来我们要做好两件大事:

① 中国要加快调整储蓄和消费的关系,逐步成为内生性的需求大国;

② 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技术进步和提高投资效率,提升服务业的比重,使产业结构和国内资源禀赋相匹配。

  • 关于金融风险,刘鹤指出:

在两次危机之前,最方便的手段是采取更为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美联储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放松监管和次级贷款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使得经济泡沫恶性膨胀。在经济泡沫导致消费价格上涨的压力下,货币当局不得不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从而捅破了泡沫,改变了投机者的心理预期,使得迟早发生的事终于发生。

  • 关于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刘鹤有深入观察:

这些明显的错误在事后看起来显得可笑,但对当事人来说,实施正确的政策却困难重重。这是因为,大危机在人的一生中往往仅会遇到一次,决策者缺乏经验,又总是面临民粹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化这三座大山,政治家往往被短期民意绑架、被政治程序锁定和不敢突破意识形态束缚,这几乎是普遍的行为模式。

  正是因为这样的价值观,刘鹤才深知改革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 2018 年 1 月 24 日,刘鹤出席瑞士达沃斯论坛时表示:

中国将利用改革开放 40 周年的机会,推出新的、力度更大的改革开放举措。至于是什么,中央政府正在研究。但可以非常负责地向大家报告,一些政策可能超出国际社会预期。

  3、改革的刘鹤 style

  改革要取得突破,需要啃硬骨头。无疑,这需要耐心、勇气和智慧。

  最近召开的国企改革小组第一次会议,透露出刘鹤的改革 style :

  • 会议提出,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对新形势下国有经济功能等进行研究探索。

  笔者认为,刘鹤提出“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并不是因为他喜欢理论,而是出于如何推进改革的现实考量。对国企改革而言,尽管十八届三中全会给出了很好的顶层设计,但在实施中却发现依旧方向不明。被寄予厚望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迄今未见显著成效。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是为了澄清国企改革的初心。改革不能为改革而改革,或者搞一些形式主义的改革。所谓国企改革的初心,无非两条:

  • 提升国企效率和创新能力

  • 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

  因此,任何国企改革的具体政策,是否真正的改革,都应按照这两条标准对照一下:这项改革真的对提高国企效率有作用吗?这项改革能促进不同所有制公平竞争吗?

  此外,“务实”也是刘鹤改革 style 的重要特点。从个性看,刘鹤是低调、务实、实干的人。

  一件小事凸显刘鹤的低调:到 2013 年 11 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对关心中国政局的人来说,刘鹤的名字已经是无人不晓了,因为他被认为是“经济新蓝图的起草者”。彼时已身居要职的刘鹤谨言慎行,没有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要求。他的办公室在回复《华尔街日报》的电子邮件中说,刘鹤认为外界对他在中国经济政策制定方面扮演的角色有许多误解,实际上,中国的经济政策是通过一个集体决策体系制定的,任何个人发挥的作用都是相当有限的。

  刘鹤是实用主义者,他认为市场是经济有效运转的重要机制,但他并不盲目信奉市场;他深谙中国国情,懂得改革需要内外合力倒逼,高度重视转型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就业和社会问题,注重制度设计和安排,务实推动渐进式改革。刘鹤说:

•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是我们应对外部巨大冲击、实现我国和平崛起的根本之策。我们要借鉴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验,警惕卷入不必要的国际事件,切实集中力量、重点突出,扎扎实实地办好自己的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建议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一些需要集中力量办好的事进一步务实研究,尤其需要增强全球视野,提高定量化程度,使研究成果具有可操作性。

• 中国的改革从来都是由现实发展问题提出的,历次改革都有非常鲜明的问题导向性质。

  刘鹤的务实来自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经历过知青、参军、工人、老师、留学、从政、智囊,甚至在 1998-2001 年还兼任过“中经网”董事长。由于这样的履历,他可以说是对中国经济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谙熟于心。对中国复杂的改革而言,这样的历练弥足珍贵:他了解社会基层的痛点与改革呼声,同时又能把脉改革的体制症结和瓶颈。

  4、中美贸易战趋于长期化

  中美贸易战的冲击,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既是干扰,又是推动。

  短期内中国承受了特朗普极端政策的压力,但从长期看,特朗普未尝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推动者。

  中美贸易战,已经不仅仅是贸易问题,而是中美在科技创新、修昔底德陷阱、体制差异等多层次的碰撞。因此,中美之间的大国博弈将趋于长期化。

  不管特朗普如何挑衅,对中国而言,最最重要的还是搞好改革。中国最大的挑战不是特朗普,而是如何落实改革,让改革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红利。

  从理性的角度看,中美贸易问题的成因是长期的、复杂的,要想在短时间内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正如刘鹤所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两国经贸关系多年来的结构性问题需要时间。

  就此而言,西方媒体称刘鹤所承担的是“中国最艰巨的工作”( most difficult job )并不为过。

  笔者认为,欧美和美国应该对中国的市场化改革,给予更多的战略耐心。遗憾的是,特朗普 style 让冲突取代了谈判和对话。

  面对特朗普的“不讲理打法”,中方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多管齐下:

  • 对美国的关税制裁,以牙还牙

  • 扩大进口和消费,彰显中国市场魅力

  • 加快改革开放,推动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5、中国改革的长期性

  在贸易争端中,中国的国企、政府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经常受到指责。问题是存在,但中国正在通过深化改革解决问题,而改革同样是复杂的、长期的。

  如果从历史的视角,不难发现中国已经取得的巨大进步。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推动了一轮全面改革:

  • 国企破三铁

  • 清理三角债

  • 银行改制上市

  • 引入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

  •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 加入 WTO

  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目标非常清晰——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 深化国企改革,实现管资本、混合所有制

  • 淘汰僵尸企业

  • 银行消化不良资产,真正引入市场经济原则

  • 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 弘扬企业家精神

  • 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适应数字贸易的兴起

  目前,中财办事实上发挥了类似当年“体改委”的作用,成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操盘者。继续兼任中财办主任,刘鹤肩负重大使命。

  观当前之急务,有三项改革最为关键:

  • 国企改革:这是标志性改革,是风向标

  • 财税改革:大规模减税,拯救实体经济

  • 金融改革:化解风险,实现金融资源有效配置

  近期央行与财政部的互怼表明,改革是系统工程,各项改革必须衔接配套方可取得成效。

  刘鹤作为副总理和国企改革、金融改革的组长,以及中财办主任的身份,使得他能够“打通”各项改革。

  除了这些重大改革任务之外,其他安全生产、中小企业、科技突破等等各个方面,都面临众多体制机制问题和结构性问题,可以说,中国经济每次到危险的关键时刻,都会遇到关键人物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挺身而出,化险为夷。

  作为哈佛 MPA、中国经济 50 人论坛发起人、长期参与顶层设计的智囊,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位“救火队员”刘鹤引领中国经济再次华丽转身,迈向高质量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促进更高层次的经济全球化。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牛鹏飞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疫苗女王”67亿家族企业 丈夫儿子高管儿媳炫富 绿地小区业主为狗出手:当初承诺规划遛狗用地却没有 为了“富养孩子”不愿生二孩?媒体:育儿成本约70万 武汉生物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数超长春长生 高达40万支 采访屡屡受阻!武汉生物和当地监管部门在躲什么? 长春长生违法生产狂犬病疫苗案件调查取得重大进展 郑州亿元大桥没验收就通车 4个月就大面积破损 起底长生灰色利益链:贿赂医院防疫部门回扣生猛 大风吹“倒”碧桂园? 昔日地王正在经历至暗时刻 山东疾控公布疫苗补种方案:补种武汉生物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