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字撒谎了吗? 工业企业利润的潜台词

2018年07月03日10:04    作者:四十人论坛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四十人论坛 徐奇渊

  本文发表于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微信公众号

  2018年1-5月规模以上企业利润为27298亿元,少于去年同期的29047亿元,增速应该是-6%。为何同时官方公布增速为16.5%?

  一个初步的回答是:由于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规模以上的标准是固定的,但是符合标准的企业名单、数量一直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利润总额的统计样本是不可比的,官方公布的增速16.5%可比,所以两者存在差异。具体地,今年以来退出“规上”行列的企业净数量,已经超过了6000家。

  但是上述回答又产生了新的问题:退出规上的企业净数量超过了6000家,这本身不就是一种经济周期的体现吗?如是,可比增速是否高估了整体规上的工业企业增速?——这是本文试图要回答的问题。

  本文作者系CF40·青年论坛召集人、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经济发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CF40及作者所在机构意见。

  如何理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变化?

  27298/29047-1=16.5%?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1至5月,全国规上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为16.5%。同时,根据官方数据,同期的规上企业累计利润总额为27298.3亿元,去年同期则为29047亿元,按总额计算同比是-6.02%。这两个数据在打架吗?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央行近日新出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当中,对宏观经济判断的依据之一就是——工业企业的利润状况还是不错的。这个判断可靠吗?

  一种直接的回答是:利润总额不可比。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定军在6月29日的报道:国家统计局的解释称,各项指标的同比增速和增量均按可比口径计算,其结果与金额推算的增速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

  定军的报道还指出: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减少,数量有6000多家(这应该是净退出量,笔者注),今年的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数字低于去年同期。按照存活企业的可比口径,其利润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则增长了16.5%。

  这解释了两个数据的差异,但是仍然无法回答质疑——可比增速高估了整体规上企业的盈利状况,低估了经济的下行压力。

  因为毕竟还是有(净)6000多家企业降级了、或者关张了。虽然和30多万家的总量相比,并不算多,但是也反映了经济下行的压力。如果是因为去产能当中的环保风暴关掉了大量的企业,那么剩下企业的利润加总,也仍然低于原来的全行业利润水平,似乎也体现了经济的下行压力。因此一种质疑认为,毕竟规上企业是我国工业的主体,如果有(净)6000家企业降级、或者关闭,那么可比增速(这里是16.5%)反映的都是健在、存活下来企业的盈利情况,这必然会高估整体工业的盈利能力。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是否会产生误导?

  笔者对此有三点回答:

  首先,如果有高估的情况,就会有低估的情况。在经济下行期,规上企业的数量可能有净减少,这时候存活下来的企业都是比较健康的,因此可比增速可能会高估整体的利润状况。但是,在经济上行,有新建企业达到规模以上,或者是有原有企业经营状况好而升级的情况,所以上行期的可比增速出可能会低估企业的盈利状况。因此,结果并不是系统性的高估,而是逆周期的变化。

  其次,实际上高估、低估的程度都很小。先来看事实(图1),除了个别情况,两个口径的利润增速高度一致。如果看2001年1月开始到现在,两个利润增速的相关系数为98%(图1)。不仅如此,两者的增速也几乎完全重合。甚至如果剔除掉图中标出的4个特殊时期,两个口径的利润增速几乎100%重合。根据过去20多年的历史数据来看,两个口径的差异大部分时候都在1个百分点范围内。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存在明显的高估或低估。这可能是由于以下这种情况,比如规下企业入规、或者规上企业降级,而这些情况都有上期的可比基数,所以对增速影响并不大。

最后到了关键问题,为什么还是有4次发生了较大差异?怎么理解这种差异?

  最后到了关键问题,为什么还是有4次发生了较大差异?怎么理解这种差异?

  首先来看看历史上,规上企业标准的历史调整[1]。

  (1)1998年以前工业统计范围为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998年及以后工业统计范围调整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1998-2006年规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和全部国有企业。(但是实际上,1998年的调整并不是一次到位,例如,部分省份是从1998年开始调整的,例如河南省[2]),部分则从2000年才开始调整,例如北京市[3])。

  (3)2007年开始,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规定,主营业务收入不足500万元的国有工业法人企业不再作为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

  (4)2011年起,规上工业统计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现在可以解释前3次历史差异了。1998年之后,以及2000年那段,两个口径的利润增速发生了较大差异。这是由于当时规上企业统计范围发生了变化,而且这个变化过程持续了一段时间,不同的省级单位采用新标准的时间并不完全一致(上面提到了河南、北京的例子)。

  而且,由于1998年之前只统计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漏掉了乡以下,比如村办的规模以上企业(这类企业在当时的一些沿海地区相当普遍)。因此,1998年之后加入了原来漏统的村办的规模以上企业,由于没有基数,因此利润总额计算得到的同比增速,就大大高出了可比口径的增速。此外,2011年的可比增速更高,是因为同年起规上企业统计的标准大幅提高,从500万元提升至2000万元,因此有一些影响。

  重点来了,现在解释2018年以来两个增速口径的差异。

  首先,一种观点认为大量企业退出导致了这种变化。那我们就看看:与去年同期相比,2018年4月的规上企业确实减少了6234家。

  这个数量算不算多呢?回答是不算太多。比如,2017年4月和去年同期相比,企业也减少了4262家,比起6234家也不算少了。再如,2015年4月和2016年4月,规上企业的增量分别约为1.3万家、1.4万家,这个数量远远超过了6234家的变化。但是,从2015年到2017年,上述相当规模、或更大规模的企业数量变化——并没有带来两个增速的差异,相反两者仍然保持高度一致(几乎重合)。所以,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规上企业的数量变化可以解释2018年目前两个增速的显著差异。

2015年以来:与去年同期相比,规上企业的数量变化

  2015年以来:与去年同期相比,规上企业的数量变化

  这里笔者要提供一个重要的原因、一个次要的原因。

  先来看重要原因——2017年以来,国家统计局国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进行了执法检查,对规上企业数据进行了核查清理。2018年6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东明做了报告,即《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实施情况的报告》。

  该报告指出,“2017年以来,国家统计局根据举报线索核查数据异常的2051家企业和2942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1195家企业、2775个投资单位的统计数据存在编造、虚报,一些企业、项目统计数据的编造、虚报倍数还很高。”

  特别是,“国家统计局执法检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发现,天津滨海新区临港经济区、内蒙古开鲁县、辽宁西丰县违法企业平均虚报率分别高达56倍、10倍和6.7倍”。实际上,关于上述三地的统计数据问题,在2018年初已经有相关报道,当时统计局的核查工作已经初步完成。与此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数据也应当同步经历了核查和清理。因此,2018年规上企业的一些财务数据、经营状况,如果仅仅用总额来进行比较,其可比性问题就很大。所以我们看到了两个增速的较大差异。总之,目前还无法使用两个增速的差异来质疑16.5%的利润可比增速,相反,我们完全能够解释两个口径的差异[4]。

  另一个不太重要的原因,也值得一提:即201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1)。这个标准的变化,也可能会对规上企业的名单产生影响。在这个标准当中,原编码为4420的“电力供应”,有部分内容调出,从原来的工业分类,调入到了服务业当中的零售业当中,具体是调入到了“机动车充电销售”(编码为5267)。这时候,原来属于规上的工业企业,分类就需要变成服务业企业。

  说这个例子不太重要,是因为这个行业太小了,影响不大。但之所以要讲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即使退出规上的的企业,也未必是因为降级、关闭,也可能是行业分类发生了变化。同时也想说明,规上企业统计确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不是质疑者所想象的,除法对不上公布的比例那么简单。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定位为“平台+实体”新型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

责任编辑:张文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收评:沪指重挫跌2.52%创28月新低 上证50成杀跌主力 涉毒艺人为资生堂NARS站台 网友:想要凉凉么? 微信收费再升级 面向10亿用户薅羊毛为何能如此任性? 820万毕业生迎战就业高峰 “慢就业”等新趋势显现 东北经济的困境:如何留住敢于闯荡的年轻人? 个税改革8问:起征点为何提至5000元 调整谁最受益? 消息称白宫起草无视WTO基本规则的法案 为什么应该坚持棚改货币化 国际金融报刊文:人民币贬值 专家称非坏事 史上首次!中国四大银行位居全球1000家大银行前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