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妍/文
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获准在境内发行A股与B股之后,谁能成为首家在A股或B股上市的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告诉记者,中国证监会并没有内定名单,证监会只负责接受外商投资企业的申请。
高西庆近日在北京举办的“21世纪商法论坛”上表示,外企上市的有关问题将不会再有相关细则出台,具体操作按照外经贸部与证监会联合制定的《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执行,今后如果出现问题,再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外企上市前传
《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的推出并不突兀,近几年来,外企上市的话题其实已经在多个场合被各种不同背景的人士提及。
早在1999年12月初,外经贸部外资司的高层官员就表示,外商投资企业申请发行A股或B股的有关事宜原则上将依据《证券法》及其有关法规,具体操作细则当时已基本敲定。
此后,2000年6月30日,外商消费产品巨子联合利华(中国)公司即向中国证监会表达了希望在国内上市的意向,不过,联合利华欲初尝“禁果”的计划并未成功。
2000年7月3日,外经贸部部长助理马秀红撰文指出,中国将鼓励外国投资公司在中国当地的证券交易所上市,允许有资格的外资公司在中国证交所发行A股或B股。这首次表明了政府部门就外企国内上市问题的政策立场。
紧接着在两天后,中国证监会秘书长兼上交所总经理屠光绍在出席武汉举办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本市场论坛”时指出:“将来的中国证券市场上,会看到更多的外资企业”。这是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对外企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的问题首次作出较为明确的表态。
8月中旬,国家计委副主任李子彬在外交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将再次出台包括允许外资企业在国内A、B股市场上市的一系列新举措,将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A股、B股市场上市。这是对外经贸部部长助理马秀红观点的又一次重申。进入2001年,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步伐日渐紧密,有关外企上市的声音也愈发热烈。
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4月18日在“2001年中国企业高峰会”上表示,外企上市政策将逐步宽松。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等一些高管人员在出席有关会议时也纷纷表示,外经贸部与证监会正在研拟引进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制度,希望能够有步骤、有限度地开放外资进入A股市场,其中也包括允许外资企业在A股上市。
10月1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外商投资企业上市研讨会”上,外经贸部外国投资管理司促进处副处长曹宏瑛透露,自外经贸部发出有关外资企业可在内地发行A、B股的通知以来,现在每月都有三四家外资企业向经贸部申请转股份制,为在内地上A、B股铺路。
事实上,外企上市的政策大门早已徐徐敞开。而在大门尚未完全开启之时,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中已经可以看到许多外资股东操作的痕迹,只是在国内发行股票的外商绝对控股公司仍然空缺。
券商、外企还在等
尽管外经贸部与证监会联合制定的《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将对各家外资企业和券商在具体操作中起指导作用,但不论是外企还是券商,现阶段选择的仍然是暂时等待。
广州证券投资银行部高层人士形象的说“外企上市的若干意见太抽了!”这位人士表示,对于券商而言很多具体的操作不好把握。香港京华山一企业融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投资银行部主管李灯场则袒露,目前他们公司已经有不少客户有上A、B股的打算,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双方都在等待着另一个文件的正式出台。
李灯场介绍说,中国证监会曾发布《拟公开发行上市公司改制重组指导意见》的公开征求意见稿,但至今还没见到最后定稿,而大多外企都在等待该意见的正式出台,并想通过这个指导意见来解决具体操作中存在的疑虑。
据《财经时报》从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处得到的最新消息表明,对于外企上市,证监会并不会有配合若干意见出台的相关细则,外企上市将完全按照“内企”来对待,如果出现问题,证监会将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否还有具体细则出台,也不管操作性究竟是高是低,外企上市的步伐都不会因此受到任何延误。符合条件的外企入市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的积极影响将不容置疑。
业内不少分析人士都表示,外资企业在进军国内证券市场后,将会增加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改善中国利用外资结构;同时,外企入市将提高流通股的比重,改善和优化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健全和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证券市场的运作效率。此外,外企入市还有利于投资者树立理性的投资理念,从而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规范与发展。对于2001年业务遭遇大“缩水”的券商而言,外企上市无疑更是一大利好,处于徘徊不前的投资银行业务可能由此获得大的飞跃。
只要有第一家“吃下螃蟹”的外企出现,券商和外企的疑虑都将迎刃而解,他们期待更多的或许正是一个范本的出现。
幸运儿会是谁?
根据上海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的有关统计,一些在沪的跨国公司目前已完成了股份制的改造工作,有的则已完成了辅导期,其中,联合利华中国股份公司、柯达中国股份公司、永新彩管等外资股份公司的资本总额均超过1亿美元。嘉里集团、顶新国际集团、长江实业、旺旺集团等一大批台资、港资企业也都倾向在大陆直接上市。不久以后,这些知名品牌很可能会陆续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交易,改变中国证券市场的现有格局。
联合利华一直以来要上A股市场的决心,使它成为夺冠大热门。联合利华全球有400多个品牌,其中大部分是收购当地品牌并推广到世界各地。作为一家生产日用消费品的公司,该公司一贯以来的战略是“只有更好地本地化,才能生产出当地消费者喜欢的产品”。该公司股票已先后在伦敦、阿姆斯特丹和纽约的证券交易所上市;此外,该公司还在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西等国家发行股票。在中国直接登陆A股市场,已成为联合利华必打的一张牌。
柯达公司窥视中国证券市场的行动并不逊于联合利华。从1994年开始,柯达就开始在中国实施全行业收购计划。1998年,经过3年多的谈判,柯达出资3.8亿美元收购了福达、公元和阿尔梅3家企业,成立了两家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其后,柯达又进一步染指相机业,与上海海鸥公司合资成立了达海照相机厂。目前,柯达胶卷在中国市场占有率高达63.1%,以“柯达快速彩色”为标志的冲印店已经发展到中国700个城市6000多家。正是对中国这个新兴市场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才使柯达公司卯足了劲寻求参与中国证券市场的机会。
抛开资本的来源地不谈,大陆食品行业中的三大台商巨头之一的旺旺集团单从市场和分支机构设置来看,更像一家大陆公司。旺旺集团的2000年年报显示,按地区划分的营业收入和税前净利润大陆市场分别占到了84%和94%,旺旺在大陆的分支机构现已达到33家,而在台湾、新加坡、香港的总数不过6家。旺旺要占山为王的当务之急是在大陆尚未出现强劲的竞争对手前迅速占领一系列的产品市场,而仅凭旺旺自身的资本积累显然无法应对大规模扩张。旺旺自然而然要利用大陆资本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通过在当地股票市场上市增强与当地社会的融合度,加速企业本地化步伐,是这些外企急于上市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一些跨国企业也希望借上市之机,用股票期权等国际通行的手段来实现对本地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南方证券的邱永红认为,外企上市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在审批和上市过程中,各方磨合必定需要一定时间,预计首家上市的外企很有可能在2002年中“露脸”。
附:部分拟境内上市的外资企业名单
公司名称 所属行业 外资性质
联合利华 日化、食品 美资
旺旺集团 食品 台资
顶新集团 食品 台资
柯达 感光材料 美资
华润创业 地产、仓储、食品 港资
捷安特 自行车 台资
阿尔卡特·贝尔 电子通信 中法合资
中晶科技 光电 台资
好孩子 儿童产品 台资
中华映管 电子 台资
华新利华 光纤光缆 台资
汇丰、联合利华否认已向证监会申请在内地上市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