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3月23日马斌读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3日 10:48 CCTV《第一时间》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欢迎您第一时间听我马斌读报。

  先来看看今日头条。

  《北京晨报》报道说,从3月18号至20号,北京市气象台对外发布的24小时最高气温预报和实际情况出现了比较大的偏差,19号和20号的实际最高气温比预报值低了5到6度,就是说如果按照天气预报穿衣服就得冻着,这个事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引起了不少市民的抱怨。北京市气象台解释说,北京的春季冷暖空气活跃,预报难度也比较大。这次气温预报出现的问题,反映了目前的预报、服务技术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为此,北京市气象局也向广大市民表示道歉。

  今天的《华夏时报》认为《为气象预报失误致歉值得褒奖》。文章说,向市民致歉,既是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也是对纳税人负责。相信这种负责任的态度,可以赢得百姓的理解。

  《鲁中晨报》的评论并不同意这样的观点,文章说,气象台的解释明显强调了技术原因,“人为”的因素却只字不提,显然缺乏道歉的诚意。所以,《道歉就该有个道歉的样子》,少一些外交辞令,拿出方案尽可能地避免重复失误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的《新京报》也认为《气象预报出差错不是“小事”》。文章说,一次气象预报的失误,其背后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成本是惊人的,必须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否则将影响气象部门的公信力。

  《时代商报》就关注了经济方面,问《道歉了,谢谢,以后能赔钱吗?》。文章说,气象台道歉,是对纳税人负责的态度,我们欢迎。但毕竟气象台还在经营气象信息,是要收钱的,既然是商品,您出了“假冒伪劣”,除了道歉,是不是也要考虑赔偿损失呢?

  以前人们说这天气预报是“四大不准”之一,要我说,要想摘掉这顶“不准”的帽子,只有高科技还不成,恐怕还要加一份责任心。正巧,今天还是世界气象日,祝气象台的朋友节日快乐。

  换个话题。

  房价一直是咱老百姓关心的话题。《21世纪经济报道》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的房地产调研报告会上,研究员汪利娜指出,目前购房者的负担在日趋加重。从2004年以来,房价与家庭收入之比在增加,中等收入者目前的还贷已经占了家庭收入的50%,她说“这是一个警戒线,如果进一步加息,买不起房的人会更加买不起。”调研报告还显示,未来如果不改变房地产供不应求的局面,特别是政府依靠卖地提高房价的模式,房价将进一步被动上升。

  对此《南京晨报》不太赞同,文章认为《买房负担进警戒线,罪不在加息》。越来越买不起房的根源在房价上涨而不是加息。加息后,买不起房的还是买不起,已买房者以前供得起,现在一样供得起。不过我觉得加息的确加大了还房贷的压力。

  《山西晚报》的评论则问,《要付多大代价换取“房价拐点”》?文章说,买不起房的人快速增长,刚进入小康的中等收入群体有可能整体消失,这些都是我们要付出的代价,而我们等待的却是飘渺无边的希望。

  房价都涨到这个份上了,才过警戒线?这条线定的是不是高了点?

  下面来看一条315的后续报道。在“315晚会”上,乌鲁木齐市惠仁医院因为伪造病历骗取医保金被暴光,现在这一事件有了处理结果。《乌鲁木齐晚报》说,晚会播出当晚乌鲁木齐市社会保险管理局就停止了惠仁医院的医疗保险网络连接及医疗费用的结算。第二天,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市卫生局及相关部门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展开调查,结果发现,医院在市社保管理局尚未结算的医疗费还有五万多块,而且根据晚会曝光的两个案例还查出医院存在冒名、空床住院、伪造病历等问题。如今,医院已经被取消了定点医疗保险机构的资格。

  天下新闻,马上快评。

  到这个月底,今年的个税自行申报就截止了,有些地方个税申报却遇冷,究其原因,申报过程的繁复和申报项目的不明晰不容忽视。对此《北京娱乐信报》就呼吁《让报税成为一件简单的事》,呼吁为申报人提供无障碍服务。

  最近某网站出现了一份“高校招生价格表”,号称落榜生可以花钱上大学,上面还有众多大学的明码标价。《南京晨报》认为,这首先是一封“举报信”,如果有关部门能“信其有”,很可能会揭出一个惊天丑闻。

  宁波市去年房价涨幅2.2%,当地一位领导觉得涨幅太低,并对此表示“痛心”,担心这样下去房地产业“非死不可”。《新华每日电讯》评论说,一些地方对房地产行业依赖大,利益关系深,造成了某些领导屁股坐在了开发商那一头。这种背离民生为本执政理念的考虑,才是真正令人痛心的。

  国务院从3月开始全面清理现行行政法规和规章,将大力推动行政法规实现备案审查。《中国青年报》说,还要《清理官员脑袋里看不见的“红头文件”》。根深蒂固的红头文件情结,要彻底消除,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国家发改委近日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规范教育收费管理,治理乱收费。《第一财经日报》就问《发改委通知能缓解“上学贵”的矛盾吗?》,关键应该花力气核算教育成本,取缔所有不合理的教育收费。

  非常人物,非常表情。我们来看看今天的新闻人物。

  今天的非常人物是重庆的三名好心青年。《重庆商报》说,前两天, 63岁的王婆婆为了捡猪崽,一不小心掉进了家里的粪坑,当时正赶上家里人都不在。这个粪坑除了作厕所外,还是沼气池,里面充满了污水、沼气,搁谁谁能受得了!何况是一老人!再加上老人穿的厚实,掉下去不到两分钟,就失去知觉,头朝下漂着。路过的张大爷看见了也帮不上忙,只能大喊救人。听到喊声,三个小青年跑了过来,不由分说捞起老人,把王婆婆的嘴、鼻子掏干净,看老人还没缓过来,三人就轮流做起了人工呼吸。幸亏抢救及时,老人终于脱离了危险。很遗憾,报纸上没登出三位好心青年的照片,估计是做了好事没留名,但记者已经知道其中一个叫刘强,今年29岁。希望咱们身边多一些像刘强他们这样的年青人。

  下面来看一下今天的读报留言。

  如果我是重庆市政府的官员,我也不会强行拆除它。这其实还是一个很好的作秀机会。

  说这话的是重庆一位经济学者。《第一财经日报》说,被称作“史上最牛钉子户”的房屋昨天进入强制拆迁期,之前一直说要强制拆除,但过了最后期限,还是完好无损。为什么呢?在全国媒体的关注下,重庆市政府不得不审慎考虑强制拆除的负面影响。这位学者分析说,不拆,就能充分体现政府尊重被拆迁人的权利,是文明执法。

  虚假广告已成为分工越来越细的一个行业。

  这话是某广告业内人士说的,《工人日报》说,制作虚假广告正在形成一个繁荣的“行业”,有强大的导演团队,有专人跑批文和批示,有广告公司策划,有专门的演员演假专家,有专门的代理公司攻克传媒,“有着庞大的资金和人脉”。明星只是露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而下面却是一个团队、一个“行业”做根基。如果不能从完善法律着手,不能切断制作虚假广告的整个利益链条,则很难清除虚假广告泛滥之祸。

  区区一根手指受伤,怎么还要查梅毒?

  说这话的是成都某勘测机构经理蓝集全。《华西都市报》说,上个月,蓝经理一名下属员工抬仪器时,不小心把左手拇指压骨折了,住进了医院,出院一看帐单,化验项目竟然多达67项,梅毒、甲乙丙肝等化验是一个不少,居然还有心理咨询费,一共花了3000多块钱。记者去医院采访,院方说这是对患者的负责,我看这是对自己的腰包负责。

  我一个星期后还要回去上学!

  说这话的四川一名大一学生蔡某,他还有另一身份——绑匪!《三秦都市报》说,西安的无业青年段某与薛某前几天给蔡某打电话叫他到西安来玩,蔡某为此还特意向学校请了一个星期的假。没想到,三人竟然在西安手持砍刀、警棍,绑架了一名技校学生,勒索钱财。警方通过技术手段解救了这名学生,抓获了这三名绑匪。而被刑事拘留的蔡某对于触犯法律的行为根本不以为然。还真当在公安局度假呢!

  我们真的很感动,出门坐硬座,从没有过这么好的待遇。

  这句话是46名旅客说的。《楚天都市报》说,前段时间喻平刚坐车回家。人多!站的地方都没有。喝口水,得拼命挤,挤到了还不一定有水。这时候临时乘务员董丽英又是倒水又是泡面。水用完还得去打水,人太多了,运一次水得挤半个小时。长时间的站着,腿都肿了。旅客们被感动了,许多男士,纷纷帮她传递起水瓶。快交班了,46名旅客联名写了封感谢信,可董丽英说:“这让我很惭愧,不就是倒茶送水吗?都是乘务员应该做的。”我想该惭愧的不应该是您,是谁谁心里清楚。

  妈妈,我住冰箱里就好了!

  说这话的是河南安阳的小姑娘曹湘玉。《大河报》说,小湘玉今年14岁,3岁时患上一种奇怪的病,叫“无汗症”。无论多热的天,就是不出汗。大家都知道,这要不出汗,排不出热量会很难受。所以她非常怕见阳光,常年躲在阴暗的土屋里。经过检查,医院确认她缺少肌肉组织,并看不见汗腺,这可苦了孩子。我们希望小湘玉能早日实现她的愿望,早日和同学们一起上山晒太阳。

  再来看其它方面的消息。

  海南府城的李女士最近很烦。《海南日报》说,她上初中时交友不慎,染上毒瘾。爷爷被她气的撒手而去,看着患有心脏病的父亲和痛哭流涕的母亲,痛下决心戒毒。几个月不出门,毒瘾发作的时候,连铁钉都咬断了。戒毒成功后,李女士结了婚,生了女儿,一家人生活的平静而幸福。可没多久,派出所来人了,要她去办理相关手续,说如果她戒毒成功,可撤销她吸毒的档案。这是好事啊,可派出所把好事办砸了。一次次开着警车到她的店铺,弄的邻居胡思乱想,丈夫也离开了她。执法也得以人为本啊!

  初中生玲玲最近挨了几个莫名其妙的大耳光。《辽沈晚报》说,前两天,她和好朋友坐公交车回家,突然走来三名女学生,问她身上的大衣在哪儿买的。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就吃了几个拳头,接着听到一个声音说:“这件大衣和我们的一样,以后不准穿了,否则见一次打一次!”玲玲的好朋友上前理论,谁知也挨了耳光。因为“撞衫”就挨了20多个耳光!专家分析说,现在学生受不良因素影响,容易找同龄人发泄,所以应给他们足够的关注和帮助。我看确实得帮助帮助了。

  《扬子晚报》说,今年28的小金,有钱!从事建筑行业,自己经营的一家建筑公司资产都已经过亿了。十足的成功人士,周围的朋友就数他最有钱了。不过有钱人也有有钱人的压力,来自工作上的,来自社会上的。这可怎么办,前段时间,压抑很久的小金自己想了一招,在家抱着自己的宠物狗,一股脑儿聊了两三个小时。说给朋友听,朋友都没几个相信的。可后来一琢磨,还真没准,这方法有个优点,“安全、保险”。狗总对主人忠心耿耿,最起码说的心里话“人不知,鬼不觉”。哎,钱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啊。

  《法制与新闻》杂志说,13年前,赵毅用邮寄爆炸物的方法,炸死了一个人。出事后就逃亡了。转眼十几年过去,警方没找到他,案子也就这么悬着。就在前段时间,有人在深圳见到一个名叫“龙泽生”的人,和赵毅很像。警方得到信息后赶到深圳,发现即将调查的人竟然是一个千万富翁,在深圳陶瓷业赫赫有名,还是福田区商会副会长。没错,这个龙泽生就是赵毅。这13年,他改名换姓,做生意赚得千万家财,妻子有了,女儿也有了。几年来也给10多名失学儿童、孤寡老人捐款达20多万元。可现在,哎!

  《河南商报》报道,在郑州的中牟县有一个村,这个村的名字比较难写,叫螺蚔湖村,据说村名源于一个美丽的典故。螺蚔湖村历史悠久,目前村里有1400多户村民。前不久,村民到当地派出所更换了2代身份证。可这一换证不要紧,村民的麻烦也就来了。原因就出在了这个“蚔”字上,由于派出所的电脑里打不出来这个字,身份证上只好写成了其他的字,什么“螺蛭湖、螺氐湖、螺氏湖”等等,村名一下被换了5回。就因为这个字对不上,村民老王的儿子考上大学,户口也转不了,学校没法接收。可公安部门说了,现在的电脑系统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将错就错。村里的王大爷一直想不通,自己活了大半辈子,怎么到老了就成了别村的村民了呢?

  这正是:

  螺蚔湖美名更响,

  一字惹来村民伤。

  只要心中有百姓,

  人脑总比电脑强。

  说实话,我们的电脑一开始也打不出这个字,编辑们动了不少脑子,还是打出来了。好,今天的读报就是这些内容,就到这里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