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医生:9年8胜却笑不起来 靠亲友接济度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7日 15:27 新华网 | |||||||||
艰辛举报过程中,陈晓兰破了“潜规则”丢了工作,全靠亲友接济度日 现年53岁的上海女医生陈晓兰近日收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寄的挂号信,答复她国家已依法查处她一年前举报的山东一厂家生产的“(静输氧)医用自动输气器”,并感谢她对药监工作的支持。
9年举报:促查8种假劣医疗器械 这是陈晓兰9年来举报的第8种假劣医械被证实、查处。但她却无论如何笑不起来,因为“到现在,我还看不到假劣医药器械彻底灭绝的尽头,也看不到自己厄运的尽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晓兰忧伤地说。 1997年,当时是上海虹口区广中医院理疗科医生的陈晓兰,偶然发现本院在使用一种叫“光量子氧透射液体治疗仪”(简称“光量子仪”)的医疗器械。医院鼓励医生积极开展使用这种仪器的所谓“激光针”疗法,每次收费40元,每开给病人一次,医生都有大约7元的提成。该仪器的说明书称,以输液用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为载体,经紫外线照射、高压充氧后输入人体,能提高血氧饱和度和机体免疫力。 但陈晓兰发现,没有人能回答“药物在经过充氧和光照之后,药性是否会产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否会造成危害?”这些问题。在医院里,这种“激光针”被大部分医生宣传成包治百病的“神仙机器”,而病人也对此深信不疑,因而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队打针。陈晓兰后来发现,多数打过针的病人,都没有留下病史记录,这意味着永远无法证实这种针是否会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 不久,她又发现,跟“光量子仪”配套使用的“一次性石英玻璃输液器”的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登记号等都是假的。1998年,在陈晓兰多次举报之后,上海市有关部门取消了这种疗法。 时至今日,经陈晓兰举报而被查处的假劣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包括:光量子透射液体治疗仪、石英玻璃输液器、鼻激光头、光纤针、半导体假冒的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仪、血管内激光和药物同步治疗等。 “我可以肯定地说,还有很多假劣器械在继续害人。”近日,陈晓兰应约接受记者采访时,手里拎着的是一只鼓鼓囊囊的大旅行袋。看到记者惊奇地看着这个大旅行袋,她哗地一声拉开了拉链,原来里面装满了她从各种渠道收集来的各种尚未查处的假劣器械。 以身试针:获取假劣医械证据 在9年不懈的艰辛举报过程中,陈晓兰曾两次无奈地使自己成为受害者。 1998年,经她反复反映,她原来所在的上海市广中医院被有关部门勒令停止使用“激光针”。但上海还有很多医院照用不误。陈晓兰为此再次找到了上级部门,结果她被告知:其他医院没有人投诉,所以不能禁。 “他们还告诉我,只有受害者才可以去投诉,我既不是受害者,也不是该医院的职工,我根本就没资格投诉。”陈晓兰说,为了打击层出不穷的假冒伪劣医疗器械,她决定自己先成为受害者。 此后,陈晓兰一连在上海的四家医院打了四针“激光针”。在这个特殊“患者”的努力下,1999年4月15日,上海市卫生局才会同医保局、药监局,作出禁止使用“光量子仪”和石英玻璃输液器的决定。 2001年10月,陈晓兰开始反映上海一些医院使用的另一种假劣医疗器械:“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仪”(简称“激光仪”)和配套的“口鼻腔光纤头”(简称“鼻头”)。这种仪器收费也是一次40元,通用于40余种疾病的治疗。治疗时,“鼻头”通过石英玻璃光纤与“激光仪”连在一起,导入病人的一侧鼻孔进行激光照射,由于照射时鼻子外面能看到红光,病人通常称之为照“红鼻子”。这种“红鼻子”一下子就在一些基层医院流行开来。 她很快证实,“鼻头”的注册证同样也是盗用了其他产品。她又通过在上海的全国人大代表李葵南向上海市主管卫生工作的副市长写信反映,才使得“鼻头”在2002年初被药品监管部门取缔,部分经营单位和使用单位被处罚。 然而,“鼻头”被取缔之后,“激光仪”并没有被查。与之配套使用的另一种所谓“输药的同时输送光”的医疗器械——插入患者体内的“光纤针”又进入市场。光纤针插入人体后,其发射的“激光”远远大于“光量子仪”所使用的紫外光,因此药物变性的可能性大大加强了。看到这种危险,2003年1月起,陈晓兰开始赴京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反映这一问题。 2004年5月21日,经陈晓兰七次“上访”,国家药监局终于发布了“紧急通知”,严禁医院对患者采取激光同步输液治疗。然而在此之后,受利益驱动,上海许多医院仍在用此种疗法。无奈之余,陈晓兰从2004年6月起三次在包括宜川路医院在内的三家地段医院“以身试针”,并将三家医院告上法庭。 “打假英雄”成“另类”陷困境 陈晓兰在调查中发现,每一种假劣医械一冒出来,总是很快进入数以百计的医院,其手段主要是以高回扣打入医院,医院借医生之手,以“治疗费”的名义开给病人,最后又大都以医保资金结算。假劣器械的使用造成了大量医保资金的流失。 陈晓兰虽然对国家和社会作出了贡献,被不少人誉为“打假英雄”,但却被医疗界不少人视为“另类”。1997年她因举报“光量子仪”而难以在原单位正常工作。她的年终评价中被写上“不服从组织的统一决定,反对把光量子说成激光”。陈晓兰的理疗科室不久被拆除,她本人也被院方通知“全脱产自学”,后来院方还作出了“陈晓兰自动离职”的决定,1998年10月,陈晓兰就被迫下岗。 不得已,陈晓兰破例为个人的事向上级反映。2001年2月,上海多个部门联合作出了对陈晓兰问题的处理意见,肯定并奖励了陈晓兰积极举报和反映医疗行业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的行为,作出了补发她全部工资和恢复待遇的决定,并重新安排陈晓兰到闸北区彭浦地段医院工作。 但是,2002年12月30日,在反映“激光仪”问题期间,时年50岁的陈晓兰得到彭浦地段医院负责人的口头通知称,她“原有的干部编制无用,必须作为工人编制退休”。然而,院方又表示,因为她的“四金”问题无法解决,无法为“必须作为工人编制退休”的陈晓兰办理退休手续。陈晓兰这才去上海市医保局咨询,结果被告知自己的“四金”分别于1999年7月和2001年4月被“强制封存”。她的工资单显示,那几年单位一直没有停止扣缴相关保障费用。 在这9年中,为了制止医院内的假劣医械,陈晓兰调查搜集证据和反映情况就耗去几万元的积蓄。近两年,为反映情况她往返京沪多达17次,但却因为破坏了行业的“潜规则”而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生活来源。不仅如此,还没有退休金和医疗保险。目前这位医疗器械打假医生,全靠亲友接济过着艰难的日子。 (记者 张奇志 黄庭钧)(新华社专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