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质疑:商家咋不执行“建议零售价”

2001年05月21日 14:57  生活时报 

  时下,市场上出售的不少日用品、袋装食品的包装上都被生产厂家标上了“建议零售价”,但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的价格又往往难与此相吻合。笔者对几家规模较大的商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各商场对有关商品的定价,除少数商品与建议价相符外,绝大部分价格低于厂家标出的“建议零售价”。人们不禁要问:商家为何不执行“建议零售价”呢?

  某厂家在解释其“建议零售价”时说,他们是根据产品的成本、质量和销量,同时考虑到商家应得的利润和消费者的承受力等多种因素制定的。据称,这样一是可避免商家擅自抬高价格而损害消费者和厂家的利益;二是可防止某些商家因过分压低价格,损害产品形象和企业信誉;三是可给商家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和条件。不难看出,“建议零售价”的本意是想给厂家、商家和消费者三方面的利益都披上一层保护网。

  然而,商家对“建议零售价”则有不同的看法。规模较小的店主大多认为厂家这样做法对其经营不利。“建议零售价”让顾客知道了商品的最高价格,店主在出售价格上就没多大的挪动空间。某大商场一业务部主任认为这属于厂家自主行为,也是一种促销行为。而各商场在物价管理方面都各有一套规定。一般不会受厂家左右,如果出售价格与厂方建议价有出入,也完全属于正常现象。

  一家商场的经理说:“每个商场确定的商品零售价都有自己的考虑,进货渠道和批量的不同,都可能影响同种商品的零售价格。让商家都用一个零售价是不现实的。”又一家商场的经理认为,厂家的“建议零售价”毕竟是建议,只能供定价时参考。

  那么,作为消费者,又是什么态度呢?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消费者对厂家的此举反应平平,认为可有可无。在购买某种标有“建议零售价”的商品时,有些消费者根本就没有在意商品包装上的标价,选择它只是因为广告引导。

  据了解:在我国已经正式出台过的价格法规中,没有“建议零售价”的概念。厂家采用这种价格形式本意无非是想规范产品的市场价格,促进销售。但是,确定商品零售价格的主动权却牢牢把握在商家手里。面对寻找最低价的消费者,厂家的“建议”形同虚设。营销专家认为:厂家“建议”的本意是好的,但仅有“建议”是不够的。商店是直接与消费者打交道,厂家只有对商家给予支持,尽可能发挥其积极性才能实现自身利益。这种“缺之后续的‘建议价’”很可能会得罪商家,又不能讨好消费者。小清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水客团伙走私手机4.9万部逃税1400多万
  • 博客蒋方舟:写作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
  • 齐格:国民党发金圆券为何3月就失败
  • 郑风田:为何流动人口不愿放弃农村户
  • 刘杉:宏观经济还靠投资唱大戏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