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国加入WTO的第二天,美国佛罗里达州柑橘协会就到北京来推广其葡萄柚产品。在2002年元旦过后,当我们看到琳琅满目、色泽诱人的洋水果更多地走进了国内的商店、超市乃至水果摊点时,我们都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农产品的市场之门已经打开了。
随着关税的下降,洋水果在口感、品质及外观上的优势会更明显地显现出来,在销量上更是有充分的体现。据美国佛罗里达州柑橘协会中国区代表吴永亮估计,今年佛州葡萄柚 在上海的销量将达到4-5万箱;而5年后,佛州葡萄柚在中国的销售额将达到5000万美元。
面对来势汹汹的洋水果的冲击,我国果农还没有意识到激烈的市场竞争即将展开。目前,我国的水果产业总体还停留在低效、小规模的运作水平上,加之农民受教育程度所限,科技、信息应用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国外,我国的水果产业要应对国外同行的竞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规模化迫在眉睫
有着15年水果行业经验的吴永亮先生对中国的水果产业十分熟悉,他形象地表述了中美在水果产业规模上的差异:“在国内,我随处可以见到大片大片的果园,面积和美国的果园差不多,但是国内的这个果园却属于多个果农,基本上是你家三棵我家五棵的局面。由于果树在种植过程中有着自然的选择性,所以没有规模化经营,先别说市场,连自己的良种都保不住。”同样,规模小也让农业的现代化与效率的提高受到了很大限制。在国内,一亩果树大约需要四五个劳动力的照顾;而在美国,四五个人可以照顾3000亩地。基于上述的原因,我国果农的单位成本偏高,而大面积无序的种植让水果价格一跌再跌,早先水果贱过菜还是新闻,而今,水果价格的低落已经让人习以为常了。
提高产业附加值
吴先生告诉记者,在北京的四道口水果批发市场,他看到的是一车车没有包装的苹果。而在国外,水果收获后,就要经过严格的分级和包装,这样,不仅拉开了出售的价格档次,而且方便了购买者。“只要告诉我们所要的级别,我们就可以在标准的包装下谈价格,而无需见面。可在国内,水果分级的工作还很不够,包装的标准化程度也不高,要购买中国的水果,必须要到产地去看等级定包装,这让许多采购者望而却步,国内果农因此失去了很多机会。”
不仅是果农的问题,国内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对于水果的分级和包装、储藏方面的技术重视还远远不够。一个产业的附加值往往在产业之外,我们的水果由于包装、储藏等技术的落后,到了市场上,品质就已经大打折扣。如何提高我们的水果产业的附加值,值得思考。
推广产业协会制
吴先生的身份在我们看来很特殊,他不是果农,本身也不做具体的销售,他所在的柑橘协会是佛州政府的下属机构,严格地说,他不是商人。在美国,像佛州柑橘协会这样的组织非常多。协会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搞相关产业的科研,一方面从事育种等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进行与柑橘生长有关的其他研究以及柑橘的储藏保鲜方面技术的开发;二是协调政府与果农之间的关系,比如对政府的税率提供农民的意见等;三是对产品的促销,协会的经费主要是对水果包装商的强制收费;四是为农民提供及时的产业信息,例如每年的种植量发布、产量发布、库存发布等。
相对于国外的这些经验,我们发现,国内非常缺乏这样的组织。由于农业科技人员的宏观信息不灵,盲目推广的事件时有发生。如果我们还难以为农民提供准确的生产信息,某处水果丰收烂在地里的消息还会不绝于耳。孙秀艳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