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然、通讯员赵宣报道 昨天,市物价局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到目前为止本市先后降低了总共338种药品的价格,限定了最高零售价,但医院的药品销售总额仍呈上涨趋势,患者医药费过高的情况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市物价局此次共调查了10家大中型医院,从各自的销售统计看,虽然报销范围内的抗生素类药品降价使7家医院的此类药品销售额下降,3家医院的此类药品销售额增幅得到抑制
,但10家医院的药品销售总额除协和医院和昌平县医院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8%和5.3%之外,其他8家医院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幅最大的达到11.5%。
调查结果显示,面对物价部门对部分药品制定最高零售价的举措,医院纷纷减少降价药品中的低价药和“空间”小的药的使用量,而增加使用中高价药和报销范围以外的抗生素类药,有的医院非报销抗生素类药品的销售额增加了3倍多。
市物价局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这种情况的出现根本原因是“以药养医”的体制、机制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医院各科室和个人收入与药品等销售收入挂钩,强化了多卖药,卖高价药的机制,而医院依靠各级拨款无法维持正常开支,也要靠卖药来获得更多的纯收入,这也就是近年来国家多次降低药品价格,而一些老百姓却感受不到医药费降低的主要原因。
面对体制障碍,相关人士指出,改变看病高价必须要“治本”,包括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医药分开,同时对药品的限价措施要继续推进下去。记者了解到,物价部门还将继续分批降低报销目录内的药品价格。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