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只给德800亿RQFII额度为警告

2014年07月14日 07:59  人民网  收藏本文     

  作为德国和欧洲的领军人物,默克尔7月6日-8日对中国的访问,表面上被评为没有太多实际进展,而实际上却以中德共同的含蓄方式,预示了中德关系从“互补”走向“融合”,更为大国外交树立了模板。

  白雪公主与小矮人

  单就默克尔这次访华,外交分析家更多将其视为10月中德政治磋商的前奏。而更大的意义不在于多少亿的企业协议,而在于她率领近千名德国各界领袖,深入基层了解中国百姓,尤其是中国西部

  “就像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现在中国成了白雪公主,让西方各国围着我们转。”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义桅,对此次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有独特的分析。他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德国总理访华不仅是中德合作,而是带来了中国与欧洲、中国与西方、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示范效应。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会见默克尔总理时所说,双方应该在“世界大棋局”里审视和运筹中德关系。“国家之间会相互攀比、平衡,中国与德国关系紧密后,其他国家也会着急,中国不仅利用德国来撬动欧洲各国,更通过盘活中欧关系,刺激美国和日本。” 王义桅说。

  “以前中国更多有求于人,被动应付,现在中国变成了白雪公主,其他大国的增长,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与中国的关系,围着中国转。谁能从中国的改革开放中找到机遇,谁就能更快摆脱危机,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外交跟人际交往是一样的。我在欧盟担任外交官期间,常会见各国大使,他们之间的竞争关系非常明显,你跟这个国家关系紧密,其他国家马上就着急。而目前美国对中国新一轮机遇的把握非常迟缓,日本就更差,而德国与中国同样作为制造业大国,在应对美国的关系上,有很多相通的利益。所以通过德国在西方国家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可以更好地周旋于各个国家。” 王义桅告诉记者。

  另一个有趣的细节是,除了默克尔关注的绿色经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更强调金融领域合作。7月7日李克强介绍中德总理会谈成果时表示,默克尔此访期间,两国建立了高级别财金对话机制,一致同意加强创新、可持续发展、环保等合作,中方宣布向德方提供800亿元的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额度。

  “中国只给了德国800亿,德国其实是不太满意的,当初德国要求的是2000亿。这次为什么要稍微刺激一下德国呢?从外交手段的角度,是要警告德国,与中国关系有多铁,就能得到多少好处。”王义桅说。

  据悉,中德外交有一个小插曲,就是3月习近平访问德国时,要求以参观二战纪念馆为象征,联合德国警示日本,但默克尔没有配合。“不要小看这个外交细节,中国领导人之后立刻给了英国各种商业大单、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额度等,把德国希望得到的一部分利益,故意先给英国,利用各国之间的攀比心,释放的信号是:你不配合我,我就找别人。”王义桅说。

  正如中国前驻德大使梅兆荣所说,“默克尔想通过直接接触,更多了解中国,这次她去成都就反映了这点,这也是此次访华的一个亮点。从经济贸易协议数量看,可能这次访华不会像上一次访华那么多,因为10月份李克强总理还要去德国,因此不太可能在隔这么短时间内签很多协议。这次访问主要也是推动两国经济和贸易合作,落实过去达成的一些协议。”

  借德国稳世界信心

  此次默克尔访华,中国利用德国之口向世界宣告,哪个国家最先抓住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机遇,哪个国家就最受益,以美国、日本为首的不积极抓住这一轮机遇的国家,将失去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记者发现,在中国政府网对李克强与默克尔会面后记者会的报道中,几乎近一半的篇幅,是一段李克强对中国经济形势的描述。这是一段看似普通又冗长,但寓意深远的回答:

  李克强指出,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保持定力,不搞强刺激,而是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通过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举措,使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经济增长、就业、物价涨幅等主要经济指标都保持在合理区间。经过努力,二季度经济发展状况比一季度有所改善,但对于下行压力仍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将继续加强预调微调,实施定向调控,一是激发市场活力,二是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三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国有能力、有条件继续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为何对默克尔访华的报道中,要用一半的篇幅来讲中国经济形势?“此次默克尔访华,中国利用德国之口向世界宣告,哪个国家最先抓住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机遇,哪个国家就最受益,以美国、日本为首的不积极抓住这一轮机遇的国家,将失去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在各国长期缓慢的增长中,中国7%的增速仍然是全球惊人的,发达国家已经很难找到增长点,必须依靠中国。” 王义桅告诉记者。

  在被称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元年的2014年,中国经济和改革受到许多人质疑,一些国家甚至唱衰中国。“在各国唱衰、怀疑、犹豫的关键时刻,需要强有力的西方领导人,帮助世界各国理解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机遇,而不是只盯在暂时的增速放缓上。” 王义桅告诉记者。

  默克尔对中国经济增长着墨不多,她在清华大学演讲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只表示现在中国增长速度稍微放缓是“合乎逻辑”的。默克尔说,中国的不同地区有不同发展速度,沿海地区已经发展到很高水平,增速肯定要放慢,而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仍然相当快。她说,中国面临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老百姓更多地关注环境空气质量。中国提出了很多节能减排、环保技术措施,希望中国作出谨慎高明的决策。

  除了外交战略,此次默克尔访华率领的近千名德国企业家,将从企业合作层面续写“中德黄金十年”,而延续中德黄金十年,其实展现的是,新一轮外资企业在中国黄金时代即将开始。王义桅介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这是驻华欧盟商会报告得出的悲观结论,说的是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企业竞争力提升,兼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开放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外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利润下降、有撤资转移至东南亚的现象。德国媒体甚至接过这一话茬,警告中德合作的黄金期已近终结。

  但是,“默克尔第七次访华,似乎就是为了证伪这些言论。” 王义桅分析,中国西部开发战略是中德关系下一个十年的新燃料,默克尔到访成都,正是德国企业拓展中国西部市场的一个信号。而中国正在积极推行“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而德国在这些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成为中国对外合作的不二选择,中德合作从传统机械制造领域到环保、低碳、新能源领域拓展,正在添加新燃料。

  德企的西部战略

  默克尔亲自将成都定为访华的首站,很大程度是因为她背后的数千德企对西部市场的兴趣。一个四川,与德国全国人口差不多

  记者统计默克尔访华的7次行程,这是第一次在访问北京之前,就选择探访其他地区。默克尔为什么首站就去成都,是此次访华各界热议的话题,各种猜测纷纭,而四川也借助这一机会,把自己大力宣传了一把。

  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复旦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向记者分析了三点原因。“首先,由于中德合作已经比较深,东部沿海该布的点已经都布好了,可供挖掘的附加值也渐渐降低了,而西部仍有巨大空间等待挖掘。作为中德合作下一步的重要战略,了解西部对德国来说非常关键。其次,西部的城镇化是德国最看重的历史机遇之一,将为德国各界带来丰厚的回报。同时,目前规划建设的丝绸之路,海上经济带,终点在德国,起点在中国的西部,所以要帮助德国民众尤其是企业,理解西部并早日找准机遇。”

  默克尔亲自将成都定为访华的首站,很大程度是因为她背后的数千德企对西部市场的兴趣。中德对话的德方主席马丁说:“中国政府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对外国投资者很有吸引力。四川和德国人口数量差不多,四川在消费产业、汽车以及IT方面有优势,和德国相同,所以德国对四川颇有兴趣,很多德国企业在四川进行投资。”

  实际上,德国博世集团早已实施了“西部战略”,2011年博世总投资的41亿元人民币中,30%都用于中西部地区的业务发展。德国博世集团告诉记者,“我们在展望这个城市未来五年和十年发展方向的时候,我们基本上达成一致,认为成都今后具有成为西部核心的一个巨大的潜能。” 

  巴斯夫亚太区总裁(职能管理)、大中华区总裁兼董事长侯宇哲也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达了乐观,“在巴斯夫,我们看到中国西部地区最近几年增长强劲,比沿海地区快很多。所以我们积极参与到这个高增长市场中,以便更加贴近市场和客户。中国西部地区的3.8亿人口正变得越来越富裕。我们预期,这里对可持续建筑、乘用车、富有营养的食品以及品质更高的家用电器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化学将是这些行业实现潜在增长的关键推动者。” 

  与东部相对成熟的市场相比,西部的巨大市场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那么德国汽车公司在中国的销售中,西部能占多大比例?记者向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公关传播部问询,对方表示由于各合资公司分区方法不同,数据统计非常复杂,只能得出大概比例是:“2013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中西部的销售份额占约20%”。而据当地人向记者介绍,四川当地马路上跑的汽车,基本都是德国企业制造的。

  而成都对于德国的特殊,更是因为汽车产业链的集聚效应。当记者问德国博世集团,为什么要如此大规模地投资成都时,其中国区传播部告诉记者,产业集聚是他们非常看重的一点,“成都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距离博世的中西部区域客户较近,可以更好地服务本土客户。而且成都建立了汽车核心产业区,吸引了很多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厂商落户成都。”

  撇开商业因素,人文环境是西部省份吸引外资时的特殊资源。上海市政协常委吴玉华旅居德国十几年,之前也历任几大国际企业中华区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说,自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陪同德国各界人士,访问了中国北京、上海等地,而拜访了多个中国城市之后,德国各界人士最后往往告诉吴玉华,自己最喜欢的中国城市不是发达城市,而是成都这样的西部休闲城市,田园风光跟德国很接近,“派不出高管来中国,已经成为现在许多跨国集团与中国合作的困难,因为德国人非常注重生活质量,污染严重他们就不愿意来”。

  绿色经济合作阵地

  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德国未来的发展道路。而走绿色经济的发展道路,已经被作为贵州等西部省份的首要战略,生态文明被放在了与经济指标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上

  德国将绿色经济作为两国关系应率先建立的合作关系。德国总理默克尔7月8日在清华大学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进行演讲,呼吁德中率先建立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伙伴关系:“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机遇,激励我们用新的道路创造丰富的资源和生活。”

  默克尔说,德国在能源转型过程中,1/4的电力是从可再生能源获得的,几年后这个数字有望达到50%。她表示,中国每年有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她此行到访成都时也了解到中国在城镇化方面面临的挑战。

  成都驻京办的官员告诉记者,默克尔访问成都最主要的行程有两项,一是考察德国企业在当地的运营,第二就是出席中国(四川)-德国新型城镇化论坛开幕式。默克尔在论坛上表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较为发达,但中西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不能照搬沿海模式,而应该重新寻找答案。她说,城镇化有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涉及教育、住房、交通、社会老龄化、农民工问题等,每一项都非常艰巨,在进行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统筹、平衡地进行发展。

  她认为,中国现在的情况跟以前的德国十分相似。现在中国中西部地区有新的发展机会,但也面临着工业化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等,“所以,你们可以做得更好。”吴玉华与记者分享他对德国清洁能源的深刻感悟,“德国也经历过严重污染,父亲河、雾霾的严重污染,但后来德国‘痛改前非’,极其重视环保。现在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主动提出退出核能的国家,20年来逐步用清洁能源替代核能。”

  “5月我去德国从飞机往下拍照,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当地官员告诉我说他们是一层一层下达指标,每个镇要种多少油菜花,用来提炼柴油,以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吴玉华感叹,“虽然德国没有出像特斯拉[微博]这样很抢眼球的企业,但德国人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其绿色经济模式值得中国学习。”

  而中国西部,正是中德绿色经济合作的主要阵地,“现在坏事变好事。因为西部起步晚,就不用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从一开始就绿色环保,以免像东部一样赚的钱都用来治理污染了。可以向德国学习大量的经验教训,帮助西部从一开始就直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吴玉华说。

    而实际上,绿色经济的发展道路,已经被作为贵州等西部省份的首要战略,生态文明被放在了与经济指标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上。作为国家十大新区的贵安新区,其管 委会主任马长明就告诉记者,“招商引资的时候,有污染、破坏环境的企业,坚决不能让他进来。我们要坚守生态这条底线,坚决不退让。同时,新区的建设必须首 先学习欧洲生态文明、绿色经济的经验,不走、少走弯路。”正如吴玉华所说,西部起步晚,反而坏事变好事,马长青也告诉记者,“以贵安新区为例,西部新区几 乎都是一张白纸,不像东部发达地区,要发展绿色经济还有一堆的包袱,我们没有包袱,轻装上阵,直接走绿色经济的道路。”

  从互补到全面融合 此次默克尔访华展现的,除了企业对西部的信心,更重要是中德关系从互补到全面融合的转变 默克尔在成都展现了“邻家大妈”的风范。她亲自去菜市场购买“宫保鸡丁”的原料,然后到酒店向厨师学做宫保鸡丁。 之所以如此重视民众交流,吴玉华解释说,这是因为民间社会的合作,是下一步中德关系的关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包括本世纪的头十年,德国人非常喜欢中国。

  最 近,瑞士调查显示,70%的德国人讨厌中国,一是因为媒体误导,二是沟通渠道不够,官方、民间的交流太少。“我现在发起的活动就是留学生最好要返回自己留 学过的国家,去向他们介绍,中国的崛起更多的是带来机遇,不要惧怕、抵制中国的发展。你们德国不是一直强调竞争促进发展吗,为什么现在中国崛起,你们就不 要听这句话了呢?”吴玉华称。

  而对于两个工业大国之间的竞争,吴玉华告诉记者,在短期的未来,中国工业仍然无法与德国全面竞争,“中国经过几十年发展,确实有些领域已经可以与德国竞争,比如钢铁、高铁,但是总体来说还不像德国这样,创新性的制造业、人才、科技还有很大差距。”

  而 人才、科技,又正是此次默克尔访华重点希望推荐给中国的,她特地考察了大众汽车在成都的职业培训,也重点参观了社会教育机构,有德国总理府选择了华仁社会 工作发展中心。该中心主任陈曦明向记者介绍,社会教育在德国非常发达,他的妻子在德国专业从事社会教育,向默克尔汇报过,所以此次默克尔来中国,就由德国 总理府亲自选择了该中心。

  王 义桅则更着重地强调,学习德国的教育体系,对推动中国制造业升级具有关键作用,也是中德关系从“互补”走向“融合”的主要推动力。“对于德国而言,创新不 仅意味着科技创新或技术交流,同样涉及到职业教育体系,关联到保障创新的社会福利体系,构成创新基础的教育体系等。对德国教育体系的学习,也许会深化中国 对创新的理解,引导中德合作的创新。这种合作甚至将两国的发展模式、发展理念高度融合在一起。这样,中德合作从互补向互融方向迈进。” 

  在全面融合的过程中,金融的角色很特殊。德国的金融似乎不像美国、英国那样张扬,而这正是中德金融合作的优势。

  作 为德国金融体系的基础,吴玉华和王义桅都强调的一点是德国极具特色的“社会市场经济(social market economy)”。吴玉华说,“德意 志民族的特点就是稳、低调,金融领域其实德国给中国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德国金融制度非常利于稳定,德国央行[微博]独立于政府,对德国的金融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就是为什么欧洲央行完全按照德国央行的模式建立起来。”

  因 此,相比于中美金融合作的风险,中德金融合作将更符合稳健谨慎的战略。“德国金融体系的稳健,将帮助中国与德国的合作也非常稳定,不太容易引起巨大波动。 中国也在强调,我们宁可步子慢一点,也不能犯决策性的失误,因此金融政策稳健性,与德国一贯的稳健作风非常合拍。”吴玉华说。(来源:国际金融报)

文章关键词: 默克尔德国RQFII额度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央视财经已有8人被带走 包括1名女主持
  • 体育德国加时绝杀阿根廷夺世界杯第4冠 视频
  • 娱乐闺蜜曝周迅与男友年底领证 国外办婚礼
  • 财经住建部秦虹:中国楼市不会崩盘 有三风险
  • 科技叫兽易小星:长在互联网 成功后彷徨
  • 博客博导被指诱奸女生令人悲哀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3分拉开400多名 北京中考被加分刺痛(图)
  • 麒元:国际资本最后的盛宴
  • 江濡山:部委干部都求央视主持人办事
  • 徐斌:“大印钞”时代无流动性危机
  • 陈思进:经济学家们怎么会错得离谱
  • 王海滨:大部分死扛的房产商将会扛死
  • 曹凤岐:IPO改革“恐惧症”
  • 张炎夏:房价太高论纯是皇帝的新衣
  • 李大霄:为什么现在可以买股票了?
  • 皮海洲:社保基金是否“最败家”?
  • 徐斌:目前形势别指望房地产崩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