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孱弱的西方

2013年09月23日 13:54  新浪财经 微博
图为最新期《经济学人》杂志封面图为最新期《经济学人》杂志封面

  导读:最新一期《经济学人》9月正式出刊,本期封面文章是《孱弱的西方》。有人认为叙利亚化学武器协议的达成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然而本文却认为这恰恰是西方示弱的表现,它在中东的影响力已经大打折扣。

  1972年7月,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突然驱赶了数千名苏联军事顾问。当时萨达特受到了来自国内左翼份子威胁,而且被克林姆林宫轻视,他盘算着如果倒向美国将能获取更多的好处。美国国务卿尼克松运用娴熟的外交手段促成处于赎罪日战争中的埃及、叙利亚和以色列达成了停战协议,此后美国的援助源源不断的涌入开罗,随之而来的还有美国对这一地区的影响力:从此苏联再也不能控制中东地区了。

  消除叙利亚化学武器的方案很快就会体现在联合国[微博]的决议上,这一切看起来就像历史的重演,而当代梅特涅是一位不断践踏人权并偶尔在《纽约时报》上客串专栏作家为民主摇旗呐喊的人,他就是普京,尽管其领导的俄罗斯已经没有能力在中东恢复昔日的雄风。然而本周,在入侵伊拉克十周年之后,西方在那里的影响力正在衰退的事实已经昭然若揭,但遗憾的是在美国和欧洲很少有人关心。

  在西方国家,很多人为叙利亚问题松了口气。尽管奥巴马承认自己的外交策略彻底失败,但仍洋洋得意的宣称已经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同意签署协议禁止使用化学武器,并销毁上月用于杀害1500名本国公民的所有化学武器。更妙的是,俄罗斯也承诺承担责任,强制执行该计划,这必然可以促成同美国更广泛的合作,可与此同时叙利亚的盟友伊朗仍在就其核计划同邪恶撒旦(伊斯兰极端分子对美国的称呼)讨价还价。

  各国领导人也成功脱困。奥巴马避免了在国会耻辱性的失败,就像卡梅伦在英国议会那样。既然不会有军事行动,那么卡梅伦也不必为本国军队爽约而感到尴尬。奥朗德本想打着国会授权的旗号让法国参加战争,现在也不用为此在国内唇枪舌战了。一些人甚至认为这是民主的胜利:因为西方人不想打仗,而现在他们成功了。

  然而,这个协议看似完美主要是因为奥巴马深陷泥潭无法自拔,其实仔细想想,这个结果真是糟透了。

  首先,这个协议非常脆弱,很难强制执行。奥巴马表示如果叙利亚背信弃义,那么他将保留进行攻击的权利,然而美国选民不欢迎军事行动,因此除非发生十分恶劣的事件才能促使美国动武,比如又一次化学武器袭击。如果叙利亚厚颜无耻的撕毁协议,普京当然会脸上无光,然而他清楚奥巴马需要他的支持。对俄国而言同美国的外交关系才是最重要的,他们才不在乎阿萨德是否解除武装,因此俄国不会急着解决叙利亚的问题,而是希望拖延的时间越长越好,更何况俄国能否迫使叙利亚就范还待商榷。当国际上执行协议意愿最盛的时候,阿萨德最初可能会合作,但是他不可能在内战期间彻底解除武装,随着时间的推移,阿萨德很可能阻挠协议的实施:即保留一些化学武器,又公然反抗美国。

  其次,美国已经不再被视为可靠的盟友。当100000人死于非命后,西方仍然对反对派三心二意,而此时普京却坚定的站在阿萨德一边。两年前,只有几千叙利亚人死亡,当时自由民主派曾呼吁驱赶阿萨德,那时他的政权已经摇摇欲坠,但是奥巴马却拒绝绝卷入战争,他唯一强硬的表态就是承诺严惩任何滥用化学武器的行为。自那以后,先前相对温和的反叛武装中混进了许多逊尼派极端分子,甚至还包括外国武装份子和基地组织成员。

  再次,对叙利亚乃至整个中东而言,阿拉伯之春给西方及其盟友之间制造了分裂。最近奥巴马派特使到开罗,要求军方不要对一个正在进行抗议的穆斯林兄弟会营地开火,但和当年萨达特一样,军方更倾向于接受沙特阿拉伯的建议,他们对兄弟会进行了射击并从阿拉伯接受了数亿美元的援助。冷战结束的时候,西方领导人向我们展示了想象力和决断力,但如果历史学家重新回顾阿拉伯之春这段历史,他们会说没有一位西方领导人有这样的魄力。

  最后,美国作为对手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这并不是因为政治家设定的所有红线必须强制执行,一位领导人自由选择避免一场战争并不会影响他的声誉,然而一位领导人如果不能履行他的诺言,必然会遭人诟病。尽管没人怀疑美国军事实力的巨大优势,但是它不愿意使用这一优势,因此无法给外交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西方最大的问题是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留下的烂摊子,欧洲和美国疲软的经济以及党派之间的混战更是雪上加霜。所有人都知道西方人厌恶战争,但是直到奥巴马和卡梅伦询问之前,没人知道他们到底厌恶到何种程度。

  现在每一个暴君都知道西方国家领导人设定的红线只是一个威胁,他们需要询问立法者能否强制执行。独裁者将更加肆无忌惮的残害蹂躏本国的人民,朝鲜将更加有恃无恐的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俄国也将在西方留下的真空地带继续展示肌肉。

  然而西方不会就此沦落,绝对不会。美国的经济正在复苏,其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让能源寡头们措手不及,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讨论自由和法制,而未来他们一定会记住发生在叙利亚的一切。(鹿城/编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薄熙来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图)
  • 体育英超-曼城4-1曼联 丁俊晖10-6肖国栋夺冠
  • 娱乐34岁吴佩慈未婚先孕4个月:生女儿后再嫁
  • 财经汇源安德利等用腐烂瞎果榨果汁
  • 科技新iPhone中国销售调查:还没到糟糕地步
  • 博客石述思:中国人为什么抗日?
  • 读书林彪坠机克格勃两度掘墓分尸研究
  • 教育一年级男生入学半月获同桌示爱 家长惊呆
  • 苏鑫:地王疯狂是否预示楼市危机
  • 江濡山:高层如何破解13个执政难题
  • 朱大鸣:国人为何砸钱80亿买全球房产
  • 叶檀:宗庆后女儿的本土化
  • 陈虎:中国首富被砍后的安全辨识
  • 孙立坚:上海自贸区投资价值在哪里
  • 雷思海:美国QE退出可能需要20年
  • 黄祖斌:民资银行只是个炒作的概念
  • 张明:本币贬值是天使还是魔鬼
  • 赖伟民:未来十年世界经济将怎样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