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30 日,经深圳银监局批复同意,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信托”)的注册资本金由原来的120 亿元人民币增加到 130 亿元。平安信托相关人士回复时代周报记者称,此次增资是以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股权结构未有变化,中国平安仍以占股99.88%为第一大股东。

  据财报显示,平安信托2016年期末非分配利润为70.96亿元。平安信托增资后资金将投入哪些业务?其相关人士对此未予以回复。

  今年以来,中融信托、安信信托、五矿信托、中航信托等14家信托公司已完成增资的工商信息变更或收到银监会关于增资的批复。作为今年增资的第15家信托公司,在完成本次增资后,平安信托成为国内注册资本金最大的信托公司,再次位居 68 家信托公司之首。频繁增资的“水下”,藏匿着信托行业急切转型的“冰山”。

  注册资本榜首争夺战

  平安信托由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2002年经央行批准重新注册登记,一年后就进行首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加到27亿元。2005-2015年的十年中增资3次,注册资本金增加至120亿元,在信托行业注册资本榜单中从未掉出过前三。

  近几年,信托公司争夺注册资本排名的角逐从未停止。2015年10月,中信信托一次性增资88亿元,注册资本金达到100亿元,成为行业第一;2015年7月,平安信托宣布增资至120亿元,超越中信信托成为行业第一;仅仅过了3个月,重庆信托一举就增资至128亿元,赶超平安信托。而完成本次增资后,平安信托将成为目前国内注册资本金最大的信托公司,再次位居 68 家信托公司之首。

  复旦大学信托研究中心主任殷醒民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从120亿元到130亿元,只有能否称得上行业垄断老大的区别,前五家信托公司再增资的意义不大。”

  “‘注册资本排行榜榜首’这一标签,也算一个业务广告。”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研究员冷强对此评价。

  从增资前的情况看,截至2017年11月底,平安信托净资本规模为189.42亿元,净资本与各项业务风险资本之和的比例为248%,净资本与净资产之比为85%,均符合监管要求。

  数据显示,平安信托在注册资本、总资产(母公司)、净资产(母公司)、总收入(母公司)、净利润(合并)都为行业内第一。截至2017年11月,平安信托高净值客户数突破7.3万人,同比增长37%。

  就平安信托近几年的发展来看,频繁的高层变动成为一大影响因素。今年6月,副董事长宋成立正式出任总经理。平安信托的下设一级部门都由总经理室管理,原任平安银行南京分行行长的冷培栋在2015年7月“空降”平安信托就任总经理,在去年11月就调离,在位仅一年。宋成立2003年加入平安信托,先后经历童恺、张金顺、任汇川等三任董事长,他在高管架构中的角色始终未变。

  平安信托此前表示,总经理到位后将继续以“回归信托本源”和“支持实体经济”为指引,深化“财富+基金”的全方位改革,持续打造以“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私募投行”为三大核心业务的战略模式。

  平安集团总经理兼平安信托董事长任汇川对此次增资表示,一方面体现股东平安集团的强劲实力,显示出股东对信托行业和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另一方面,平安信托增加注册资本后,有利于提升公司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提振信托投资者的信心,也符合公司进一步回归信托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

  资管新规倒逼转型

  信托公司频繁增资的“水下”,似乎藏匿着行业转型的“冰山”。

  12月8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2017年三季度信托业发展数据显示,自2016年一季度行业利润当季增速下滑至-17.41%的近年最低点以来,2017年行业当季利润总额增速总体放缓。截至2017年三季度,信托行业风险项目594 个,涉及规模 1392 亿元,较2016年末分别增长8.2%和15.5%。

  “行业收入增长放缓,报酬率下降,信托风险项目有所增加,整个经济环境下行的情况,信托行业正在加速分化。”复旦大学信托研究中心主任殷醒民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

  另外,受近日央行、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影响,占比在50%以上的信托通道业务正面临强严监管。

  “《资管新规》主要是破刚兑,降杠杆,信托收益预期管理要朝净值预期管理转变,把收益预期管理逐步转变为净值管理。”冷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殷醒民则认为,《资管新规》对信托行业的通道业务将产生巨大影响,首先通道业务的“量”就会减少。信托行业能否为银行分担部分业务等问题还需要思考,不能“一刀切”。

  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6年的十年间,信托业实现了20多倍的规模扩张奇迹,年复合增速高达近40%,在整个资产管理行业中排名第二,但如今信托公司不得不面对行业转型的挑战。

  增资助力

  信托行业转型压力加大,信托资产管理规模及固有业务的发展扩张需要充实和运用大量自有资金,因此补充公司资本金似乎成了信托公司的必然选择。

  今年以来,中融信托、安信信托年内完成了两次增资。去年信托公司增资更为密集,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共计22家信托公司增资,占全部68家信托公司的1/3左右,注册资本增加总额超过470亿元。

  冷强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与净资本直接挂钩,对信托公司净资本实施硬约束,通过增资可提高信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另一方面,注册资本金是信托业发展的根本保障,补充公司资本金也将有助于扩大信托资产管理规模,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机制。”冷强补充。

  从资本实力来看,占行业近1/3的信托公司注册资本发生变动也催生了行业格局的进一步变化—壮大了信托业的固有资产规模。2017年三季度,行业固有资产规模已达6345.03亿元, 68家信托公司平均固有资产规模为93.3亿元,且行业固有资产规模增速维持了较高水平,2017年前三个季度增速稳定在25%左右。

  许多信托公司纷纷布局海外,将国际化业务作为下一步的开拓重点,增资也为海外布局增添筹码。

  平安信托在海外布局已抢先一步,并将重点发展境外基金产品线与境外股权投资能力,提出在未来3年内将架上的境外基金产品扩充到30-50只,并能为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与并购提供从标的选择到金融配套再到投后管理的一体化服务。华宝信托、中诚信托等都已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跨境信托资产配置业务。

  “我国目前还是资本流动管制体制,信托公司海外业务主要借助QDII、QDIE、QDLP和人民币国际投贷资质进行境外投资,目前还处于稚嫩阶段。”冷强说。

责任编辑:郭艳琦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