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叩开上市之门 银监会首次明确上市条件

2015年05月04日 14:39  财经国家周刊 微博 收藏本文     

  沉寂多年,信托业终于听到上市之门被叩开的声音。

  2015年4月10日,银监会下发《信托公司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首次明确信托公司跨进A股、挂牌新三板的条件,向社会进行为期1个月的意见征求。

  在历经野蛮发展到深陷危机、严厉整肃、探寻业务转型的当下,信托公司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迷失的辉煌

  想上市?没门。

  这是信托公司多年来所面对的无奈现实。

  “2013年伊始,渤海信托欲求上市,但无论如何努力,希望依旧渺茫。因此,过去两年我们一直以定向增资海航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的方式谋求上市。”渤海信托内部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如此表示。

  截至目前,全国68家信托公司中,仅有陕国投和安信信托为上市公司。

  在银行、券商、保险开启A股之旅的10多年时间里,信托公司只能艳羡。即便是在信托业规模狂飙突进的最近5年时间里,上市失意的案例也是不胜枚举:中海信托从IPO申报企业名单中撤出;中信信托、北京信托和北方信托曾欲借壳上市最终未果。

  以中信信托上市为例,中信信托曾欲借壳安信信托敲开A股市场的大门。知情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监管层力推这一项目,其目的在于改善公司质量,因为当时安信信托因经营不善面临巨额债务。但最终还是因监管部门之间意见不一,两家公司都未能如愿。

  安信信托早在1994年就已上市,其管理层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坦言:“安信信托10多年来从未融资,上市融资功能冰封未解。”

  信托上市为何如此之难?已上市公司为何依旧融资难?中信信托内部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信托行业作为金融改革的先行者,历经多次发展、违规、整顿的轮回,在过去不适宜上市。

  纵览信托业发展史, 1980年代,信托业因信托贷款过度投放到基建领域而广受诟病,又因乱集资、乱拆借、乱贷款等“三乱”行为备受谴责;1990年代,信托业与银行联手违规拆借,向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发起猛烈的资金炒作;到21世纪,众多信托公司因规模小却盲目扩张,以至于资不抵债。

  横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体经济三大领域,头顶“除了信托,什么都做”的无奈调侃,无怪乎信托业在2000年以前连遇5次整顿,2007年第6次整顿再次袭来。尤其是在1999~2001年的第5次整顿中,信托公司从700余家清理到只剩60多家,整顿力度之大可见一斑。

  历经野蛮发展,监管层对信托公司上市和融资慎之又慎。

  长安信托一位负责人道出另一原因。他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称:“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信托业宣扬代客理财,并无资本金要求,在监管层看来,上市增资并无合理解释。而信托公司模糊混乱的盈利模式,也让市场对其持怀疑态度。”

  再叩上市之门

  “2015年信托上市有门了”。

  4月10日,银监会下发的意见稿,从注册资本、分类经营到公司再融资条件、监管标准给予明确规定。

  《征求意见稿》将信托公司注册资本金门槛由此前的3亿元提升至10亿元;要求分类经营对应不同业务范围;明确信托公司再融资条件,打破IPO、借壳上市限制;进一步丰富了监管指标等等。

  华润信托负责人认为 :“这与管理层在2014年信托业年会上表态鼓励信托公司增加资本实力、做大做强的态度高度契合”。

  但更多业内人士认为,监管层此次出台的征求意见稿与过往不尽相同,显现出从过往的行政手段迈向市场化管理的特点。

  纵览信托法律法规发展史,2001年《信托法》正式施行,填补了顶层制度空白;次年《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相继实施,并称“两规”;3年后又颁布《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这些成为信托公司监管的规章主体。但是,自此监管层鲜有大动作,直至2014年。

  在信托人士看来,“监管层正在打一套组合拳。”

  信托行业在经济不景气之时迎来爆炸式增长,但同时也将自己深陷房地产业的兴衰之中。数据显示,搭乘房地产顺风车、依托“万亿元级”货币政策以及“新两规”带来的政策红利,信托资产规模由2008年底1.22万亿猛增至2014年底的13.98万亿元,资产规模稳坐金融业第二把交椅。

  但好景不长,2014年,信托业纷纷感到,作为信托业的两大支柱,房地产和地方基建风向突变。当年,房地产市场急速下滑且地方债压力加大,信托基金的资本流入大幅放缓。

  在地方政府介入、信托基金填补资金缺口等多种方式的化解下,兑付危机警报依旧时鸣,截至今年一季度,包括中海信托、新华信托、长城信托、光大信托、中航信托等10余家信托公司的房地产信托产品出现兑付问题。

  在此背景之下,新一轮密集的监管动作已然降临。

  就在过去一年,继201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107号文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后, 当年4月,银监会又出台号称最严监管的99号文(《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这构成近期信托行业顶层制度构建的逻辑主线。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信托公司因经营损失侵蚀资本的,应当在净资本中全额扣减,并相应压缩业务规模,或由股东及时补充资本,并要求信托公司建立恢复与处置机制,包括限制分红用于资本补充和风险化解,增强信托公司风险抵御能力。

  2014年8月,监管层下发《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类监管指引》,以评级结果测评信托公司的风险程度。2014年9月,监管层下发《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一片争议声中,2015年4月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启动认缴。

  “仅1年时间,政策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保障基金占据信托公司大量的自有资金,信托公司要完成监管对资本金的要求,监管层出台上市政策成为必然。”前述中信信托内部人士如此认为。

  但有业内人士担忧,一旦上市之门开启,则将信托行业面临的潜在风险转嫁至市场。对此,中国私募投资行业联合会秘书长王林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从长远看,上市能够加大信息披露,规范财务,更有利市场加大对信托业风险的识别、认知和处置,是化解风险的有效方式。”

  而市场似乎也对此高度欢迎。欲到新三板挂牌的长安信托负责人透露,已有多家公司向其表达增资意愿。

  上市“低标准”:等待风起

  在“前有堵截(国家调控整顿),后有追兵(地产业务模式的风险)”的背景下,信托行业对政策的利好与转暖,可谓望眼欲穿。

  长安信托正焦急等待银监会批复挂牌新三板的申请:“目前准备就绪,唯一能做的是坐等。”前述渤海信托负责人也称,期盼A股大门的打开。

  当然,也有部分信托公司有变通之道,故冷淡应之。中信信托、平安信托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因分别依托中信集团、平安集团实现整体上市,对信托上市关注度不高。

  一家股东为央企的南方系信托公司人士则透露:“在整顿后,信托公司从700余家下降至60多家,生存下来的信托公司不可小觑。其股东多为央企、地方国资委[微博]等,实力强大、背景雄厚,部分信托公司通过定向增资即可达到监管要求,上市融资?”

  但对于大多数信托公司而言,4月10日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确实让他们欢欣鼓舞。多名受访的信托人士称,征求意见稿所设定的IPO门槛、借壳上市和新三板挂牌门槛并不高。

  其中,拟IPO信托公司门槛相对较高:最近1个会计期末净资产不低于10亿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0亿元;主营业务中至少一项指标(信托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最近3年在行业内排名前15名;连续2年监管评级为发展类以上。

  不过,这对多数信托而言“小菜一碟”。

  为增加抗风险能力、满足监管要求,2014年信托公司掀起增资大潮,截至当年底, 68家信托公司平均净资本20.39亿元,30多家信托公司净资产超过了30亿元。

  而盈利门槛也非难题。翻阅2011~2013年年报可以发现,有41家信托公司连续3年累计净利润超过10亿元,约占信托公司总量的60%;有过半数信托轻松跨越“连续3年盈利且盈利标准累计超过10亿元”的门槛。

  而对拟借壳上市和新三板上市的,条件则更为温和:最近3个会计年度至少2年盈利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亿元;主营业务中至少一项最近3年期间有两年在行业内排名前30名。

  但业内人士表示,不无论是征求意见稿落地,还是主板市场扩容,都需时间的沉淀。华润信托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虽然政策将出,但公司具体方案和应对措施尚未明确。多家信托公司直言,他们多在观望,而预测信托公司上市潮更是为时尚早。

文章关键词: 信托上市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天津女大学生因乙肝歧视自杀(图)
  • 体育NBA-库里常规赛MVP 英超-阿森纳3-1
  • 娱乐赵薇减持阿里影业2.56亿股套现近10亿
  • 财经数万亿境外国资监管调查:两桶油问题突出
  • 科技科学家称互联网将在8年内崩溃
  • 博客刘姝威:股指上涨的推动力和股市风险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2015中国734所大学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杨红旭:楼市复苏已是板上钉钉
  • 洪榕:猜猜这轮A股牛市的结局
  • 李光斗:装逼经济学酝酿出无限商机
  • 叶檀:倾听楼继伟中等收入陷阱的警告
  • 金岩石:牛市正高歌猛进 沪指上万点
  • 钮文新:中央希望股市健康
  • 宋清辉:人民币国际化时代来临
  • 杨德龙:稳增长政策有望陆续出台
  • 刘姝威:明年沪指涨到万点 没大调整
  • 冉学东:央行降息的压力没有那么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