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三年亏了200多亿,互联网卖菜没有赢家?

2022-01-31 07:14:02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差评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江江

  来源/差评(ID:chaping321)

  “ 你说,咱们到底还要再亏多少钱,才能真正赚到票子啊?”

  在十年前,滴滴和快滴可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在六七年前,这可能是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的困惑。

  因为除了那些背靠巨头的平台之外,用一个字来形容剩下的那些生鲜电商,那只能是“ 难 ”。

  随便上网一搜,这边每日优鲜被爆 3 年亏了 76 亿,那边叮咚买菜又因为大裁员的传闻引发热议,十荟团宣布关闭多城业务,兴盛优选甚至还跨界卖起了服装。。。想看好消息都找不到。

  在困难面前各显神通的背后,其实家家那本难念的经都不一样。

  而今天呢,差评君也准备聊聊几个有代表性的平台,带大伙们看看前不久还火热的生鲜电商,到底遇到了哪些问题。

  首先作为前置仓模式的代表,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可以说是最有代表性了。

  在座的各位差友,也应该就有不少它们的用户。

  所谓的前置仓呢,其实就是建在城市分选中心和下单的你之间的仓库。通过这个仓库缩短了你与菜的距离,就能让快递小哥在一小时之内把东西送上门。

  除了快之外,理论上前置仓还能让你买到的生鲜更加新鲜,平台也能减少损耗。

  根据每日优鲜的说法,要是传统的买菜配送的话,生鲜的损耗率会在 20% 到 50% 左右。大夏天的买点青菜,送到家可能就会蔫好几片菜叶。

  但建在小区附近的前置仓,就能解决这种问题,因为它相当于把冰库建在了小区的门口。据说使用了前置仓之后,生鲜的损耗率会降到 1% 。

  看到这儿肯定会有差友会说了,这么看的话前置仓模式这不是挺好的吗,卖家和用户双赢!来来来,赶紧梭哈一波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的股票,这不得涨爆?

  而差评君只想说停停,看看每日优鲜的股价,大伙们就知道资本市场是怎么看待这个模式了。

  每日优鲜的股价从上市初的 11 美元左右,直接跌到了如今的 3 美元,百分之六七十的市值就这么蒸发了。

  你心里想的是要做时间的朋友,但是现实会让你暂时成了时间的人质。

  而且当年每日优鲜 IPO 的时候,甚至还有剩余的股票能搞储值中签活动。

  资本市场是有多不待见每日优鲜的股票,大伙们应该能略讲一二了。( 看好的话早被大机构抢光了,给普通用户没多少余量的。)

  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前置仓真的太烧钱了。

  光是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这两家,就直接烧掉了 200 亿的票子。

  就拿叮咚买菜第三季度的财报为例吧,仓储租金、工人工资等费用就高达 23 亿元,快占了总开支的三成,要知道作为一个卖菜公司,生鲜商品的成本也才 50 亿。

  更直观的话,就有券商做过估算:平均下来每个 60 块钱的单子,背后的叮咚买菜就要为前置仓付 10 块钱左右的费用。

  盒马的 CEO 就吐糟过这种模式又笨又重。大伙们也可以想象一下,要是没有价格补贴,每单贵个 10 块钱左右,你还会选择生鲜电商吗?

  所以说啊,前置仓模式在很多的人看来就是 “ 重资产 ” ( 前置仓建设 )+ “ 劳动密集型 ”( 快递小哥和前置仓人员 )。

  “ 一点都不互联网 ”、“ 可能再烧十年的钱也赢不了利 ”这就是很多大佬们不看好前置仓模式的重要原因。

  你不烧钱补贴的话,价格便会高出线下菜市场很多,而真正愿意为新鲜和便利多付钱的人,恐怕又没有多少。

  你继续烧钱补贴的话,又一直找不到盈利的方法,要是没有新的资金投入又只能关店跑路。就这样,这些前置仓模式的生鲜电商似乎有点进退两难。

  反正,有些甚至已经开始考虑共享单车的副业了。

  只不过共享自行车不又是一大天坑吗?这一波是一边入虎穴,一边入狼口吗?

  除了前置仓模式的生鲜电商之外,社区团购也降了一波温。

  据说在前两年社区团购最火爆的时候,随便打开一家社区团购小程序,就能看到密密麻麻的自提点。

  很多便利店的小老板、打印店的阿姨也都身兼多个平台的团长,一时间好不热闹。

  但在无序的扩张背后,乱象也丛生。

  就拿阿里投资的十荟团举个栗子,为了和菜市场的菜农和其他的平台打价格战,当时十荟团上的菜价甚至常常低于成本价。

  而在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禁止社区团购倾销,并给社区团购降降温的时候,资本们也安静了不少,在去年的 7 月之后,年内的社区团购再无融资事件。

  在融资越来越少之后,十荟团也因为烧不起钱了,宣布退出很多城市。

  但十荟团也留下了一地鸡毛,各种供应商、仓储费、运输费欠了一地。很难想象这个泡沫要是晚点再戳破的话,会留下多么大的烂摊子。

  曾经风头正劲的兴盛优选,也在单一的社区团购业务之外,找到了卖女装这项外快。

  在国家出手整治、资本也谨慎投资的大环境下,与其说是社区团购降温了,倒不如说是社区团购的选手们更加理性,市场更加有序了。

  而美团、京东、拼多多这些不差钱巨头旗下的社区团购,日子虽然还算凑合,但也都开始渐渐缩紧自己扩张的步伐。

  当然,到现在我还记得官媒的那句评语 “ 别只惦记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才更令人心潮澎湃。”

  我始终觉得能真真切切吃给大家带来便利、不反过来倒割人韭菜的模式,才最踏实、最重要的。

  而这个冬天那些生鲜电商平台碗里的菜,不仅不够香,可能还有点凉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