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制片人自曝影视圈黑色产业链:一部剧收入1亿多,花9000万买收视率

2021-12-24 08:54:55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吴晓波频道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电视剧数据造假,可休矣。

  文/巴九灵

  来源/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一部剧收入1亿多元

  9000万用来买收视率

  电视剧苦收视率造假久矣。

  一则报道,再次把电视剧圈内多年来的黑色产业链——收视率造假,推上了热搜。

  近日,金盾影视中心主任、《人民的名义》总监制和总发行人李学政在接受《法制日报》采访时表示:“90%以上的电视剧都存在买收视率的情况,收视率造假是困扰影视行业的一颗大毒瘤。”

  2017年,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播前,李学政和团队成员曾纠结是否要买收视率,但最终放弃,将3000万元用于宣传推广。欣慰的是,这部剧的收视率一路走强。

  但《人民的名义》属于特例。在接受小巴采访时,李学政表示,今年4月,他参与投资的一部电视剧在卫视播出,这部剧一共卖了1个多亿,却花了9000万元买收视率。

  更气人的是,这部下血本买收视率的剧,最终收视率数据依旧不达标,被电视台扣除了部分购片款。

  李学政口中的这颗毒瘤,在行业内已存在了很多年。

  2018年9月,新作《娘道》在播出前曾被某卫视要求购买收视率,否则不予播出,导演郭靖宇愤而“宣战”。他在湖北大学的演讲中说到:

我有一部用心拍的好剧一直没有被安排播出……我削尖脑袋打听消息,终于弄明白没有拜对山门,找台长没用,得找卫视总监。只要不花钱买收视率,是绝对不会播出的,而且买收视率得找他们给你指定的人。

大神(指定的人)很热情,他笑我愚钝,说“你早没听说得找我吗”,给我开出一集90万的作假收视率价格……

每年我们整个影视行业因假收视率要损失几十亿。这个行业再这么乌烟瘴气下去就彻底没有未来了。

  郭靖宇“宣战”之后,国家广电总局宣布就收视率问题展开调查。

  时至今日,这颗毒瘤依然在。

  按理说,一部好剧受欢迎,收视率数据就会很好,为何还需要买收视率?是什么撑起了动辄几千万的黑色利益链条?

  李学政表示,当榜单上的电视剧都是假收视率数据,你不买就意味着数据会表现得很弱,表现弱,电视台就不好好给你钱,不讲信用,拖延支付购片款。或者双方在最开始口头上约定一个收视率指标,如果不达标,电视台就会扣钱,导致制片方项目营收微薄,甚至亏本。

  一位编剧在接受《法治日报》采访时表示,一些电视台在和制作公司签订电视剧购买合同时,会签订一份“对赌协议”。

  大致就是,制片方对电视剧播出期间的收视率做担保,达标才能拿到电视台的全部购片款,达不到则按比例扣钱。

  收视率是如何被人为操纵的?

  收视率指的是,某时段收看某频道或节目的观众占市场观众总数的百分比。

  传统的收视率由专门的机构进行统计。李学政介绍,比如某个收视调研机构拥有数万个样本户,每个城市的样本户数量为几百个,他们通过给这些样本户家庭的电视机上加装类似机顶盒的收视测量仪,回收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

  “有限的样本户可以联系上,在一个城市只要能说服其中几十家样本户,就可以将收视率提高10%。改变样本户数据的方式很多,比如登门拜访游说,以前可能是一袋大米、一壶油,现在可能是上千块现金。样本户每年的收入不少,有的剧整个成本的20%左右到了样本户家。”

  时代在变,作假的技术也在进步。

  比收买样本户更高级的作假方式,是直接篡改数据,比如有的造假公司花重金通过黑客等手段,干扰从样本户家里上传到服务器上的数据,从而“偷”走收视率。

  黑色产业链,谁在获利?

  2016年,电视剧《美人私房菜》因制作方未买收视率,最终因收视率过低,被浙江卫视紧急撤档。

  在收视率造假这个黑色利益链上,制片方处于底端,电视台则掌握着话语权,将收视率作为一项考核硬指标,强加给制片方。对电视台来说,漂亮的收视率利于他们招揽广告主,获得更高的广告收益。

  媒体评论员杨三喜分析,收视率高了,制作方可以从电视台拿到更高的回款,电视台则从高收视率中获得了更多的广告和更高的广告收益,广告商也能更好地向广告主交差。

  “所以,大家对造假行为心照不宣,但造假侵犯了观众的知情权,也加剧电视剧行业恶性竞争,结果自然是电视剧制作水平下降。”

  李学政更是指出,目前电视剧的发展到了困惑和迷茫时,制作方面临融资难,卖出去的片子收不回来钱,拿不到成本,更拿不到利润。而如今一线电视台的主要目标是坚持“活下去”,继续买得起头部剧,让愿意深耕在长故事创作的人,还有做“电视剧”的希望。

  “这时电视台继续纵容收视率造假,无疑杀鸡取卵。反过来说,今天电视台依然在纵容收视率造假,其实是在为它日落西山的局面撑面子。”李学政说。

  黑色产业链横行多年,到了今天这个大数据时代,难道还没有办法杜绝造假行为吗?

  2019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上线了“人民收视榜”,样本覆盖全国1.4亿有线电视、IPTV用户直播收视行为数据,成为目前国内最权威的收视数据。

  另一个与之类似的是广电总局的“中国视听大数据”。李学政表示,这两个大数据系统都十分客观,不能人为篡改数据,做不了假,建议各大卫视采用。

  将传统的收视率统计机构数据,与大数据平台上的收视率对比,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比如,之前湖南卫视电视剧《好好生活》,机构的收视率显示较低,在“人民收视榜”中的收视率数据更高一些。一对比,基本能判断这部剧是“裸播”,没有作弊。

  也就是说,在今天这个大数据时代,要杜绝收视率造假并不难,正如李学政所说,难做到的原因,也许在于会打破多年以来形成的利益链。

  杨三喜则表示,目前监管机制不够完善,鲜有人因此受法律制裁或者被惩罚,这不啻对造假行为的变相鼓励。

  法律规定在逐渐跟上。2020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广播电视行业统计管理规定》,明确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干扰、破坏广播电视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的收视收听率(点击率)统计工作,不得制造虚假的收视收听率(点击率)。《规定》的出台为治理收视率造假提供了法律依据。

  收视率已不再是唯一指标了

  弄明白这条黑色产业链的来龙去脉后,小巴跑去问一位圈内人士,相比于传统电视台,“优爱腾”才是购买电视剧版权的大户,那些直接将电视剧版权卖给平台的制片方,是否就不会有这种烦恼。

  她说,确实如此。传统的电视剧收视率放在今天看,可以说是非常古早了。今天很多制片方已经不再和以前一样执着于买收视率了。

  “现在很少有电视剧上星(即在卫视频道播出)但不上平台,很多电视剧要么是一家平台独播,要么是平台和卫视联合同步播出。这时收视率就不再是唯一指标了。比如,网播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对于平台独播剧来说,制片方不用再花大价钱去购买收视率了,但在电视剧播放期间,花钱做数据是免不了的”这位圈内人士说。

  最典型的就是电视剧话题上热搜。说起最近热播的《小敏家》,小巴从没有打开优酷视频正儿八经看过这部剧,但通过隔三差五的热搜话题,也基本了解了剧情走向。

  近期热播的《女心理师》《风起洛阳》也类似情况

  这位圈内人士说,这类频上热搜的电视剧,背后少不了营销动作。比如,在电视剧播放期间,花钱买通微博营销号集体冲数据,并对阅读量、讨论度、转赞人数、出圈度等数据设定指标,指标达到后就意味着话题能出圈,能冲上热搜了。

  如此说来,这类电视剧的花钱营销,也可以视为是另一种“数据造假”。

  不把钱花在买传统收视率上,就把钱花在买热搜上,说到底还是在为数据服务,而不是为了艺术。尤其是那些粗制滥造的流量剧,演技撑不起剧情,全靠花钱营销,还发动粉丝为流量明星日夜刷弹幕、冲热搜。

  电视剧数据造假,可休矣。

  数据本身是客观的,收视率本身也没有善恶,关键在于如何使用,破除“唯收视率论”和“唯流量论”,才能让行业回归良性竞争。

  参考资料:

  1. 《法制日报》收视率造假调查:一部剧收入1亿多元,9千万元用来买收视率 

  本篇作者|李梦清|当值编辑 李梦清

  责任编辑 |何梦飞主编 |郑媛眉 图源|VCG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