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仅有两个会计年度就上市,叮咚买菜急什么?

2021-06-11 08:47:15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略大参考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叮咚买菜的融资频率充分反映出资本市场对退出结果的饥饿,卡位,砸钱,寻求退出,整套资本运作行云流水。

  文/程怡 lesly 编辑/秦安娜

  来源/略大参考(ID:hyzibenlun)

  互相竞争的两家企业,同一天提交招股书,怎么看都算是资本市场少有的趣事。

  日前,生鲜电商平台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就上演了上述剧情,在同一天向美国资本市场提交了招股书。叮咚买菜计划在纽交所挂牌,每日优鲜计划赴纳斯达克上市。

  两家企业为争夺“中概生鲜第一股”的名头可谓竞争激烈,上市的基本事项都暂未敲定,就选择提交招股书。两家公司递交的招股书均未披露发行价格区间、发行量、募资额等消息。叮咚买菜用最高募资1亿美元的金额,作为招股书内容的占位符。

  如果要论着急,叮咚买菜应该更胜一筹,这家在2018年10月,搭建完成VIE架构的企业。在招股书中仅披露两个有效的会计年度——2019年和2020年。留给资本市场判断其增长速度,发展轨迹的年化指标并不丰富。

  闪电上市的集大成者,当属成立两年多就去纳斯达克挂牌的瑞幸。当年其招股书披露的完成会计年度,只有2018年一年。可供比较的会计数据,都是按季度作为会计节点,供资本市场判断它的增长前景。

  受瑞幸启发,成立时间不长就选择上市的企业也不是稀罕操作了。今年,顶着“共享充电宝第一股”的名头赴美上市的怪兽充电,招股书中提交的完整会计年度也只有两年,跟叮咚买菜一样是2019年和2020年。

  创业企业急慌慌的选择上市,可见一级市场的融资有多紧张。资本行情冷淡的时候,对初创企业而言,抢上市跟抢市场一样重要。

  1

  扩张与平衡

  高速增长是叮咚买菜讲给资本市场的故事。

  这家2017年5月在上海成立的生鲜电商企业,截至2021年3月31日,已经在全国29个城市开展业务,建立了 950多个“前置仓”——小型仓储中心,消费者在线上下单,由最近的门店负责在1小时内完成配送。

  跟它的竞争对手相比每日优鲜,叮咚买菜进入的城市数以及前置仓的数量,均双双领先。成立于2014年10月的每日优鲜,截至2021年3月31日,在全国16个城市建立了631个前置仓。

  两家企业的扩张是风卷残云式的。

  2019年每日优鲜挥师东进,进入上海市场——叮咚买菜的出生地,并借此高调办了场发布会,豪言“以10亿元的投入夺得华东市场份额第一。”

  不到一年,胜负有了眉目,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在2020年年初说,“叮咚买菜在上海的市场份额是每日优鲜的10倍。”每日优鲜内部复盘称:那场价格涨,打的效率并不高。”

  2020年,两家的角色对调过来,激进扩张的变成叮咚买菜。

  去年3月,叮咚买菜从大本营长三角地区和深圳地区,选择北上进京,提出北京建仓18家的目标,没过多久加码到40家。疫情结束后,叮咚买菜提出的年度目标是前置仓总数要从全国的600多家增长到1100家,新增约3万个工作岗位。

  在开店扩张的进程上,叮咚买菜不缺少“瑞幸式”的气势。

  反映在营收上便是碾压对手的高速增长。2019年叮咚买菜的营收为38.8亿元,2020年大幅增长至113.4亿元,反超每日优鲜。后者2018年至2020年的总营收分别为35.5亿元、60亿元和61.3亿元,已经呈现出增长放缓的趋势。

  今年一季度,两家的增长对比更为明显。每日优鲜的营收为15.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叮咚买菜则持续增长,一季度营收为38亿元,同比增长46%。

  高增速的背后是几乎万年不换的配方,用亏损换增长。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0年,叮咚买菜的净亏损分别为18.7亿元、31.8亿元,净亏损率分别为48.3%和28.0%。每日优鲜的调整后净亏损,2018年到2020年,分别为22.2亿、27.8亿、15.9亿,调整后净亏损率分别为62.5%、46.3%、25.9%。

  以2020年作为时间节点来看,叮咚买菜的亏损约是每日优鲜的两倍。

  从两家发布的招股书来看,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走着两种发展路径。叮咚买菜更强调规模,用亏损换增长速度。每日优鲜更看重经营成本的控制,它的履约成本,约比叮咚买菜低10%。

  2

  危险的下沉

  不同的发展路径,也许同创始人的思维模式有关。

  每日优鲜的创始人兼CEO徐正,数学成绩优异。15岁时因为数学竞赛成绩优秀,被保送上了中科大数学系。他对生鲜零售的理解是长价值链、低毛利、大规模的生意,注定了薄利多销的命运。徐正形象地称之为“撅着屁股捡钢镚”。

  有过12年军旅生涯的梁昌霖,则认为商场如战场。他指挥叮咚买菜攻占深圳市场时提到“战场到底什么要素最重要?要炮火猛,反应快。”

  2018年,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叮咚买菜,曾因为速度引发外界关注。当年5月至11月,叮咚买菜连续拿下5轮融资,高榕、红杉、今日资本、Tiger Global等顶级机构相继入局。

  叮咚买菜的融资频率充分反映出资本市场对退出结果的饥饿,卡位,砸钱,寻求退出,整套资本运作行云流水。两家生鲜前置仓背后都有Tiger Globle的身影,同时间选择递交招股书,是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所有的“排兵布阵”都在剑指行业龙头席位,迅速扩大规模,用钱将重资产砸出壁垒。

  规模是生鲜生意的基底,是冲淡“前置仓模式”风险的最大保证。生鲜电商要做大规模,向下沉市场扩张是无可避免的路径。

  在叮咚买菜的招股书中显示,公司正在向中国更多的低线城市和城镇扩张,而这些新的区域又涉及到新的风险,这些地区的陌生市场和相关用户数据的缺乏,可能让公司更难跟上当地消费者需求和偏好。

  也就是说,对叮咚买菜等生鲜项目来说,当一线市场的竞争达到一定的饱和,他们向下沉市场的扩张将会出现明显的变量,用户相比于一线城市会有显著的习惯变化,消费能力的变化。

  如果不能借助下沉市场实现规模突破,目前一二线城市的市场容量,与其本身重资产的性质,依然无法突破前置仓模式最大的焦虑,——盈利能力不明朗,这是烧钱补贴根本解决不了的商业模式难题。

  而挡住前置仓电商下沉的一座大山,是如今正如火如荼的社区团购。

  3

  巨头的冲击

  对于生鲜前置仓的创始团队们来说,这是一个零售规模达5万亿的市场。此前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只是跟巨头手下的小弟过过招,比如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京东旗下的7Fresh。

  那时它们尚能畅想盈利。梁昌霖曾表示理想状态一年,叮咚买菜在上海地区能实现盈利。但当去年9月,盒马CEO侯毅,称盒马在上海、北京的门店,已经实现全面盈利之际,叮咚买菜区域盈利的目标都尚未实现。

  如今想要实现盈利更难了。

  生鲜业务成为了巨头觊觎,想要纳入囊中的一项业务。它们依靠社区团购,一开始就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在渡过了2020年之前的蒙昧期之后,迅速开启资本游戏,在国内形成燎原之势。

  社区团购主宰的二线城市以及下沉市场可谓龙潭虎穴,这其中执掌权柄的是王兴、黄铮、程维、刘强东这样的巨头领袖,是一个“军阀”混战的领域。

  据叮咚买菜招股书显示,公司上市融得的资金,预计约10%用于技术和供应链系统投资;30%用于投资上游采购能力;50%用于提高现有市场的渗透率并扩展到新市场。同时,公司也在“风险因素”中表明,“如果我们向新地理区域的扩张不成功,我们的业务前景和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至少对王兴来说,“边界”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对他来说,边界的广阔代表着更多的可能性,而生鲜电商与社区团购的边界,最明显的楚河汉界,就是在下沉市场,对于叮咚买菜们来说,势必要面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窘境。

  而二者承受的压力并不相同,对于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来说,生鲜电商是它们的资本故事。对于美团、拼多多以及滴滴而言,后者可以先是拉动新用户,保持平台活跃性的业务。美团今年的一季报显示,季度新增5870万用户,其中一半来自社区团购。

  同样的逻辑也出现在拼多多,据《豹变》报道,社区团购多多买菜在今年4月30日时,品类已经达到486种,生鲜占了200种,而生鲜也是多多买菜具有引流意义的品类,为了准备夏季的“社区大战”,各个社区团购平台都在升级仓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迎接夏季的供货需求。

  对于叮咚买菜来说,当一二线市场达到饱和,那么“下沉”,将会是一个让未来扑朔迷离的举动。登陆二级市场,叮咚买菜不得不和社区团购的那条平行线,形成危险的交叉。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