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半佛仙人
来源:半佛仙人(ID:banfoSB)
1
货拉拉这两天发布了道歉和整改公告,我看了,态度很诚恳,挨打立正,直接说就是我们的错,我们改,而且从制度和技术两方面都提出了措施,还把落实责任摊到了具体的负责人。
非常严谨的公关操作,态度也很好。
但并不能解决问题。
因为这不是货拉拉的态度问题,其实谁来做都一样。
出现问题的原因表层是安全设施缺失,但底层是业务模式问题。
业务模式不解决,安全问题就是一个伪命题,货拉拉改变不了,其他任何平台也改变不了。
注意,我不是说货拉拉不愿意改,没有那个大平台愿意整天上负面热搜,而且还是这种和生命有关的负面。
我是说就算他们要改,如果业务模式不懂,改起来也没有意义。
只在表层动刀子,治标不治本。
就像外卖员的服务态度一样,根本问题不在于外卖员人品好坏,而在于平台把外卖员全都外包,并且藏起来甩锅,无恒产者无恒心。
货拉拉的核心问题是业务模式问题。
它的底层模式决定了它改不了,在它选择了扩张、高收益、低成本,外包化的业务模式的开始,就注定和安全绝缘。
2
滴滴前几年也出过恶性事件,但是现在大家对滴滴的安全基本上难以挑出大毛病了,为啥?
不仅是安全措施,安全措施是表层。
真正的底层是滴滴和司机的关系问题,虽然只有一部分司机是全职,但是滴滴和司机的关系是大家一起做流水,然后流水里面分成。
并且滴滴的业务具有排他性,你没法开着滴滴的同时开曹操之类的。
这就保证了对司机的基础约束力。
为什么货拉拉的司机会存在中途加价,会和用户吵架,还会让跟车的乘客特别担心安全问题,是货拉拉的司机就有什么先天性的问题吗?
不是,大家都是人,怎么可能因为换了一个平台就改变本性,这是互联网平台又不是人格改造机。
关键问题是,货拉拉的司机不是货拉拉的员工,他们不是专职做搬家业务的,而且和货拉拉也不少雇佣关系,甚至都不是外包关系,严格来说算是渠道和客户的关系,还要花钱买货拉拉的会员来接单。
他们不是平台的孙子,他们是平台的爹。
我以前写顺风车安全问题的时候列过一组等式,我再放一遍。
安全+便利=不便宜=快车专车出租车
安全+便宜=不便利=公共交通工具
便宜+便利=不安全=黑车转正
安全+便利+便宜=活在梦里。
从这个角度看,顺风车和货拉拉是一个性质的东西,都是平台撮合双方交易。
买方和卖方,和平台都是平等的。
但是服务行业一旦关系平等了,就很难提供服务。
这时候你看运货司机和平台的关系,有没有平台他们都能接活,但是没有他们平台就提供不了运力服务。
专职的司机,营运性质的车辆,平台才对他们有把控权。
货拉拉的司机不是货拉拉的员工,他们平时要么自己有其他工作,要么本身就在跑黑车,现在只是挂靠货拉拉接单,但思维还是黑车思维。
货拉拉的司机有两种,一种主要是给中小商家拉货的,这种赚得多但是很少接搬家业务,真正去接搬家业务的都是接不到to B单子的,这些人可能白天当修理工晚上下班了接单赚点零花钱。
无论是哪种,货拉拉对他们都没有约束力,因为他们只是挂靠在你这个平台,他们挂靠的平台又不只一个,我一次挂靠五六个平台一起接单,现在货拉拉风声紧要求严,我就把钱提现出来去接其他中小平台的单,你以为是平台掌握了辞退司机的权力,其实是司机在对平台选妃。
货拉拉的司机和平台是合作加盟的关系,自负盈亏各自为政。
甚至平台对司机的约束力还不如加盟关系,至少加盟商需要主品牌的品牌加成,但是司机不需要,我在什么平台接的单都是单。
他们提供的又不是标准化的服务,也不需要提供标准化服务,单子接到了就是我的禁脔,我只要在每个单子里赚到更多的钱就可以了。
所以会有中途加价,所以会有半路撕逼,所以会有飞单。
你以为他们是平台派来给你提供服务的,他们觉得你是平台提供给他们的服务的。
现在货拉拉道歉了,也提出要整改,给出的整改方案看起来也很好,但问题是怎么落实?
在每辆车里面装一个百来块的录音设备确实是小问题,但是成本谁来出。
司机如果就是不装,或者今天装了明天拆下来,或者装了以后我拿个海绵垫一蒙,你能拿我怎么样?你顶多不给我派单了。
但是我怕吗?第一我不靠这个吃饭,第二没有你我还可以吃其他平台的饭。
现在滴滴也在发力货运,假如滴滴给的条件更好呢?
你今天不给我派单,明天我就去其他平台,我去服务你的竞争对手就好了,很多小平台的要求非常宽松,反正出了事第一个舆论都是第一个暴打大平台,小平台别人听都没听说过,连当靶子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小平台可以尽情地不要脸。
在这个市场里没有好坏,只有坏与更坏。
这是比下限的。
甚至我再说直接一点,查案底要出成本,假如查出一个司机有案底,你不给注册,人家司机直接去举报你阻碍出狱人员再就业,怎么办?
别笑,这是真的有人做过的。
因为法律上不允许你歧视出狱人员,但是公司又必须歧视,真有人抓着这事儿,最后就会卡住。
3
现在货拉拉给司机提一大堆要求,说平台很被动,以后你们要如何如何,司机直接白眼一翻:
我们又没有签劳动合同,你不但不给我发工资,还要收我的会员费,还要从我的佣金里抽成,本质上是你在给我打工。
你是不是没有开GPS?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货拉拉赚的不光是做业务的钱,还有司机按时交的会员费,这个会员费还会影响到平台给司机的派单量。
严格意义上,司机才是货拉拉的甲方。
对用户来说我是在花钱买服务,我给了平台钱,平台就应该让司机把我服务好,顾客就是上帝。
但是对司机来说这就是一个氪金游戏,我已经付过钱了,我要爽。
大家的认知就不统一,怎么可能没有矛盾。
只不过以前的矛盾都是小矛盾,和小钱有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就过去了,而这次出了人命,才终于引起了重视。
但再重视,真的涉及利益的时候,大家都有一笔账。
4
货拉拉现在是因为舆论压力不得不道歉,不得不整改。
但是舆论过去以后呢?大众不可能天天盯着一个热点,明天娱乐圈再出一点什么烂事,后天再有一个什么更恶劣的社会新闻,大家的注意力就转移了。
这就是一个比烂的世界,货拉拉只需要显得没那么烂就可以了。
他出来道歉,说要整改,这些可以缓解舆论压力,但是解决不了本质问题。
关键不是他说要做什么,而是无论是从执行力还是动机上,货拉拉都没有理由去严格约束司机。
货拉拉的服务不好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就有大量的半路加价,搬东西加价,就连路上堵车多踩了几脚油门都要加价的事情发生,你以为用户没有投诉过吗?
但是这时候货拉拉作为平台也没办法。
因为平台对司机没有强制的约束力,所以平台的任何规划得很好的措施都没有执行力。
而且执行了还会把司机往竞争对手那里送。
这就是一个死局。
等风头过去以后,平台也没有动机继续整改。
因为司机是甲方,平台才是乙方,平台还要继续赚司机的钱,就不可能真的去得罪司机。
所以平台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就是糊弄,出了事整改,整改完照旧,再出事接着整改。
而且平台赔得起钱。
整改成本,业务影响,赔偿成本,这三个数字一算。
谁都知道该怎么办。
这就是事情最残酷的地方——人命是有价的。
5
对用户来说搬家需求是刚需,直接找搬家公司太贵,自己找车不安全也不方便,所以未来用户还是会使用货拉拉。
问题不是搞死货拉拉就能解决的,因为这是刚需,不光是货拉拉在做这个业务,滴滴也虎视眈眈,这个市场还散养了很多中小平台。
只要核心的业务模式没变,平台还是为了用工成本便宜,为了不用担责任,不去和司机签合同,不给司机提供保障,甚至还在找司机收钱,问题就会永远存在。
平台不给保障,就没有约束力,自然就没有专业的服务,这不是人的问题,他们没有服务精神很正常,服务精神是要用钱和保障去收买的,不给钱谁给你好脸色。
外卖平台和物流行业也是一个道理,只要提供服务的人不是专职而是兼职,便宜+便利=不安全这个等式就永远成立。
这都不是平台的思想问题,这是人性,这是经济规律。
你看那些不惜成本提供保障的公司是怎么做的,物流行业里的顺丰和京东,快递员都是自家员工,都是自己人,提供的服务和同行就有本质的差别。
无恒产者无恒心。
在这个年代,恒产的要求都没那么高,一个正式合同而已。
但就这样,平台都不愿意。
6
如果你问货拉拉为什么不能去和司机签合同,给他们发工资,发底薪,交五险一金,然后就可以想在车上装什么就装什么。
答案很简单,因为成本,这才是让货拉拉死。
因为现在这种弱加盟式的关系就是对货拉拉这种平台来说最有利的,司机出了交通事故平台概不负责,反正你不是我的员工,但如果签了合同这就是工伤。
不签合同,一年死几个乘客,平台只需要赔一笔钱。
签合同,每年司机可能出的所有意外,都是平台需要承担的风险。
还是那句话,对资本来说人命是有价格的。
价高者得。
本质上,这就是一个互联网公司讲资本故事,为了快速扩张和压低成本,搞出的东西。
不光是货拉拉,货拉拉只是最近被拉出来挨打了。
现在的被困在系统里的骑手,快递员,还有所有的互联网服务行业,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无恒产者无恒心,但为了降低成本,为了财报好看,这些互联网公司又不可能提供恒产。
和快递员签合同的京东有好服务,代价就是长期在资本市场上不被看好,“重资产”的帽子被一戴到底。
你指望这些互联网企业自发去做业务模式的整改,指望因为舆论压力就让他们放弃讲资本故事,踏踏实实做业务,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样会少赚很多钱,因为少赚的钱没有人补给他们。
但是如果核心的业务模式不改,这种平台只当撮合者的模式就只能导致管理失控。
如果是其他行业管理失控可能后果还没那么严重,互联网企业乱插足的行业也不是一个两个了。
但是服务行业是人对人的,一旦失控,导致的可能就是血淋淋的后果。
所有管理失控的行业都有潜在风险。
服务行业失控的风险,是人命的风险。
怎么办?罚款吗?
说真的,我觉得罚款都不解决问题。
不要觉得重罚会重创市场,会让用户没有平台可以用,市场都被开发出来了,只有规范和不规范两种情况,不可能消失。
当年滴滴是面对什么状况?是差点公司直接死掉,所以之后滴滴现在整的几乎挑不出毛病,毕竟再进一步那就是警察的范围了。
没有人要求公司做到终结犯罪,冲动犯罪是无解问题大家都知道。
但公司愿不愿意在用户安全这里把优先级做到第一。
不仅是消费者的生命,也有司机的生命,毕竟消费者保不齐也有问题,当年出租车司机遇害的也不少。
所以现在,要让公司知道,生命这条线,是用户的,也是公司自己的。
快递也好,外卖也好,货运也好,都一样,我始终觉得,服务业如果没有办法给资本一点真正的拳头,平台永远都不会改。
在这个过程中,死掉几家几十家改不动的公司,对用户来说绝对是好事。
能够触动利益的,只有生命。
不痛不痒的舆论根本没用,公司不怕骂。
怕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