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论语系列编外:麦苗青青一网收?

2001年06月29日 13:26  新浪财经 微博

  特约撰稿 缥缈

  每个人都有些忘不了的朋友。

  在网上,你总能在成千上万的贴子中一眼看出他是谁。最近不知是哪篇文章出了问题(肯定出在编外?),上来的高手意外地多。缥缈也从文字当中嗅出一些熟悉的行业气味儿。

  虽然缥缈现在还不能准确地判断谁是谁,不过有一点缥缈无愧于心:朋友就是朋友。朋友是可以拿来煎的、炒的、炸的、烹的,但是不可以拿出来卖的。在朋友之中,有些话和有些事,是说不得也写不得的,有些人更是得罪不得:尤其漂亮的MM、当红的高官。

  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缥缈岂能不知“时当多事之秋”,所以,能不看的观点还是不看,能不说的话还是不说:看到了又如何?看不到又如何?说了又如何?不说又如何?

  本期有关“青苗法”的话题,起源于国有股的减持。其实他想减只管减他的,减多减少并不重要,因为“减持”不仅仅是由哪个人作主,天塌下来还有大高个儿扛着呢。

  缥缈将最惊人的几则贴出来,同时非常感谢作者以及支持本栏目的众多高手。这种文章,不整蛊的人,都不懂他们想说些什么!整蛊的人呢,笑过之后也不舒服。毕竟这是一件很不爽的大变故。

  缥缈只想说:目前行情还不错,大家兴致也高,股市开盘前、收盘后,盼能常来新浪网坐坐,聊聊天……天地更大了、论坛更宽了、功能非常强、缺的就是你们这些个好手。

  缥缈希望大家在股市里还是那样一帆风顺,佛心辣手;同时更希望大家无论得意还是郁闷时,能来看两眼,说点儿高论,说点儿自己的新故事——能有意外的收获,这也是经常有过的事!

  趣文之一:《趣谈青苗法》

  湖心微雨绿如油/文

  相爷安石对于青苗法中“青苗”一词的解释是麦子的存量预期,是指已经存在的麦子的未来税收,从预期来说,青苗法中对于税收的预期肯定要比正常税收要多得多。因为减除了天灾等不可预见因素,特别是避免了地方政府的截流,所以比通常按田亩制收税有保障。

  这就是相爷他老人家聪明的地方。相爷说了:寅吃卯粮,青苗法的实施对于广大农民兄弟是利好。

  ——至于麦子熟不熟,什么时候熟,那是另外的事。不是说过麦子有风险吗?不是说过种麦子要慎重吗?所以我要先收税了。

  Sorry! I am very sorry!

  相爷说:青苗法完全是采用市场化原则,其预期收入完全由市场来决定,皇上不再另行设定。青苗法实施后,税费全部上缴皇上。皇上不要。皇上有的是钱。皇上只是作为专项资金代收,最后都要放到青苗基金理事会,由青苗基金来进行运作。

  从长远看,其中有15%巨额资金,还是要投入风险较大的麦子地的。

  后记:

  有关青苗法的指责,并非是哪个人的创造,很长时间都是业界经常讨论的一个题材。

  股市的高风险、高税收、高效率,是靠“信用”与“行规”支撑起来的。“青苗法”这个辞也来自最讲究这些的私募基金行业。所以大家侃的时候驾轻路熟,并非专指国有股减持。这一点,说的人与听的人,心照不宣的了。特此声明。呵呵。

  趣文之二:《青苗法的五个配套》

  浆糊小白菜/文

  实行青苗法,切不可单兵独进,要解决好“五个配套”。

  首要问题是解决好与田亩制改革、田亩制时期的麦子管理改革的配套。其次是解决好与农村青苗保障体系改革的配套。

  从财政及收支两个角度考虑,青苗基金收入随着麦子统筹层次的提高,可能要解决麦子来源规范化的问题,而且最终把它们要归到青苗银行这样的主渠道上来。

  同时实行青苗法的时候,要与麦子市场的培育和发展配套。改革与配套相结合。青苗法是大趋势,解决这一问题的同时,要培育和规范机构麦田守望者,加重机构麦田守望者的分量,完善麦子地的配套措施,才能有利于麦子地的长远发展。

  还要与调整既得利益者格局相配套。

  这就是说:麦子改革也不能滞后。过去条条块块的具体部门形成了既得利益的操作格局,而青苗法无论如何会触动他们,如何合理划分利益,将使实行青苗法难度加大。

  实施青苗法,重在管理科学化,还要和麦子现代化过程配套。形成一套规范的青苗基金、麦子基金的整体预算,做好保值增值的运营操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广大农民兄弟的最大利益。

  后记:

  江湖上什么人都有,什么事都有。看淡了江湖,就回家种菜。子曰:吾不如老圃。

  ——还是回家的好。

  家中有寄傲之南窗,有赢樽之酒,有将芜之田园。心事浩瀚,有琴书可以寄意。

  而后上网看看大盘、炒炒小股,说说淡话,大俗大雅,不亦乐乎?

  趣文之三:《青苗法的根本作用》

   awnuitx_cn/文

  我也说两句,前面已经说过的,我就不多说了。我要说的是:要最大限度的发挥青苗法的根本作用。

  我主张最大限度的发挥青苗法的根本作用。要从思想上、理论上宣传青苗法是代表先进社会形态的根本大法。

  我认为:青苗法不仅是青苗法,也不仅是麦子地的问题,这还涉及廉政建设,涉及麦子市场的结构怎么改变。只有现在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从长远来讲麦子地的基础才可能更好,今后才能不发生大的饥荒。

  此次青苗法的执行,总的来说是通过增量的改变,逐步地、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涉及存量的改变。这是一个相对来说需要较长时间逐步过渡的办法,正如相爷所讲,在其他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试点其他办法,还有很多比较稳妥的方案值得一试。比如盐税、床腿儿税什么的。

  我认为:既然青苗法的收入将上缴青苗基金和麦子基金,青苗法就会涉及我们每个人的利益。这是最大限度的关照了我们的利益,最大程度地减少或消除了青苗法对于麦子地的影响。

  种麦子的人一方面是种麦子的,另一方面又是青苗基金和麦子基金的受益者。所以我们应该推动青苗法的进展,现在的步伐还是比较缓慢。再慢就什么事都耽误了(夏收可就吹了)。

  同时,对于司马光和苏轼这样的倒行逆施者,要深入批判(元佑党人确实存在不法社团的可能),以教育广大农民散户,保护好他们的切身利益。要认识到,中国农民的文化水平是不高的。

  最后,还要想方设法地动员他们购买青苗基金,想方设法地动员他们多种麦子、种好麦子,以保证我们有白面吃。这是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至于由谁去落实,我看包勉同志年青,有魄力,在陈州工作时踏实肯干,可以当此大任。

  后记:

  别人打杀狗,他倒来吃狗肉。此文深得中国官场三味,是一标准的“馆阁体”,正驳缥缈的“野狐禅”。

  不过,他倒是一会剥狗皮的粗鲁汉子!

  趣文之四:《没钱与萎缩》

  夜雨河声自天来/文

  在任何一个经济中,一个有效的金融体系是内生的,而且是随着一个国家要素禀赋结构、法律环境、企业规模、资金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那么,到底是经济基础和财政政策的新发挥造成了“青苗法”,还是“青苗法”反哺了财政和经济基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诚然,对于某个特定的时代来说(比如宋代的八代未期),青苗法可能是它改革的重要措施,甚至可以说是青苗法改变了中原的农业主导经济。但是,对于整个经济来说,必然是经济基础和政策调节摧生了“青苗法”。随着整个经济的发展,当时农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地方豪强的势力越来越大,而中央财政的优越性越来越小,国库空虚,这就在客观上提出了加大回收国有资源的要求;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比如宋代,军马的岁耗非常巨大,这些是直接进口产品(进口国主要是西域一带),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汽车。农业经济剩余的积累导致国家经济的萎缩,民间资本密集程度的提高,在可用资金增加的情况下,追求强国的中央政府(和有识之士)承担政治风险的能力和进行社会改革的愿望增强;而在发展过程中,相关法律和政策环境也逐渐发展和成熟,最终就导致了青苗法的出现。

  因此,对于朝庭来说,要设立青苗法,需要在产业结构、人员、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政策环境)方面都有一定的准备,而且这些因素之间互相要磨合的相当好,形成相互配套的一套有机的体系。而旧机制形成的东西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毕仲游就是看到了这一点,因此,青苗法实际上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自然的产物,而不是人为地先设立青苗法,再通过青苗法来专项打击那些“地方豪强”和“土地主”。

  按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我国开始的国有股减持,能成功吗?事实上,我们认为成功的希望不大。市场没有那么多钱!

  首先,我国资源(真实资源,而不是靠假账指定的资源)不够。没有一定数目的国有资源,青苗法就不会成功。那么,我国今后会有足够的国有资源吗?恐怕没有。青苗法是针对良田和顺民开立的。我国的企业要想符合青苗法的要求,要具有竞争力,要岁入若干“斗”,就必须符合我国的长期国策。

  其次,我国是自由资金相对稀缺的国家,股市上的这点资金,不是我国的真实国力之所在。因此,我国的国有股减持不依托股市,多少还能无意中占点便宜。但是股市是一个高度警觉的地方,稍有风吹草动,就会作出过激的反应。这好比是庄子说的“海鸥”,机心一起,机心应焉。

  第三,国有股减持在当前,即使是国际上也很少成功的案例。因为这是一种交易,而公平交易的前提:就是两造都要有吃亏的心理准备。像我们当前这种只想占便宜的方案,必然是一个只会失败的方案。这种失败与方案本身无关。就像青苗法的失败,与其方案本身无关一样。

  在德国,国有股的减持,在11年中花费了约1万多亿美元,注意,这是倒贴钱减持国有股,你把我的傻儿子领走,我付他此生的“生活费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以解除了原东德沉重的国有股负担。我们本来能“平推”国有股,本来已经是很不错的战绩了,还想怎么样呢?再捞一大把吗?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开始都是这样“设计”的,可惜成功的例子不多。

  第四,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池子太小,水太浅,监管能力和经验不够。在古代,青苗法要求行政能力极强,一个县官,两个衙役,搞不了青苗法。今天我们搞减持,就一定要而放宽减持标准,在当前国内资本市场透明度较低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信息问题的存在和操纵市场的可能使得对证券市场要求太高,对各种参与者的道德条件要求太高。以目前机构的实力,没有可能支持的了。

  因此,我们认为,国有股减持的方案不是不好,问题在于条件还不是十分成熟,无论是监管的经验和手段还是相应的法律都还需要进一步的积累和完善。对于证券监管部门来说,目前庄股都监管不过来,再加上国有股的真假问题,监管就更谈不上了。

  后记:

  昔日文彦博(用水灌树洞的那个主)曾经问神宗:陛下是与士大夫治老百姓呢,还是与老百姓治士大夫呢?臣与荆公(王安石)所异如此。文彦博的立场非常清楚,他不容王安石含糊不清,当时就把皇上侃晕喽。

  不过文氏远不如“海鸥”。海鸥(语出《庄子·天地》)可以远歍缥渺,世事呢?黄金乱人眼,财帛动君心;见其利不见其害,见其饵不见其钩。

  此文就很有文氏的倔犟,是一篇上佳的驳论文章,所欠的是幽默。但此文来头恐是不小,若非长人家的威风、灭自家的锐气,发表极是容易,这本身就是另类幽默吧。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防部:日方若击落我无人机属战争行为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中关村e世界拖欠超200万电费将断电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