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扬扬的股权之争不过是资本运作的外衣。
专家:中小股东只是工具
上证吉龙:王中
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由于特定的股权结构,国家股和法人股占有较大的比重,特别是一家国有股就可能超过51%,造成了在某种意义上中小股东不用说参与经营和管理,甚至连参加股东大会的表决权也是形同虚设。因此历史上所谓的股权之争也只是大股东之间的“利益”之争,中小股东也只是一个“利用工具”。比如去年上半年的胜邦股份所爆出的“山东胜邦”和“广州通百惠”两大股东之争,广州通百惠曾向中小股东收集授权,但中小股东最终也发现这只是主力股下的一个局,胜邦股份的股价从16元一直跌至10元。
不过两市的“三无概念”却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板块,作为历史遗留下的绝版,全流通股就给中小股东提供了一个可以表决的机会,前期北大方正与北京裕兴爆出的股权之争,就给了广大中小股东一个发言的机会,从股价走势看,在年报后曾经透露出北大方正与四川长虹[微博]股权较为接近,但市场并未引起注意,股价在30元以下走势稳定,但当股价走至35元以上开始放出2000万股以上的成交量,实力并不十分雄厚的北京裕兴却在这时冒着可能与北大方正和四川长虹两家相争的危险跳出来举牌,就不得不让人心存疑虑了,随着北大与裕兴不断发表声明,股价却从43元开始下跌至31元附近,给中小股东的市值带来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北大”方正推荐参与收购的“凯地投资”方的代表为董事候选人更让投资者感到其中“设局”的成份较大,因为按照1·8亿元的流通股份,2%的比例为360万股,但方正从4月30日33·5元上升至43元再到5月17日跌至36元,每日的成交量均在1100万股以上,完全可以完成派发大部分筹码的过程。
事实上从5月22日真相出台后,该股的成交量就迅速萎缩至300万股左右,并一路阴跌,而两方却无一方在低成本区再度举牌,让人对“真实收购”产生疑问,不过既然两大股东仅持股5%左右,那么如果有1000名持有1万股以上的股东或2000名持股5000股以上的中小股东联手,完全有可能否决现有大股东的议案,昨日陆家嘴的股东大众就因参加股东较多而改变地点,相信方正的股东大众也不会过于沉默。
股东利益受到侵害
扑朔迷离的方正科技股权之争,演变成董事会、监事会候选人之争。不明就里的人难免被复杂的事件表面所迷惑,而细心的人们则看到了股权之争的实质。由于上市公司在中国仍然是一个稀缺资源,特别是套上了“北大方正”这一个美丽光环而更显闪耀迷人,利用股权之争大做文章,获得更多的董事会席位目的都只有一个———控制这个宝贵的资源。
那么在这个控制与反控制之争中,参与“游戏”的双方可能在股价大幅波动中获得帐面的巨额利润,而套牢中小投资者。游戏双方均同意裕兴提出的“10转10”预案,也为他们获得一次更好的获利机会。而从公司的经营本身来看,公司总裁祝剑秋、副总裁孙岳麟的辞职对经营已走入正轨的方正科技难以避免新一轮的磨合,甚至需要新的整合,受损害的还是中小股东。其实,从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机构、引入独立董事的制度来看,方正科技引入裕兴等战略投资股东,也可以使公司经营更为透明,更为规范,方正集团更应宽宏大量。而从方正集团公司不断减持方正科技的运作轨迹来看,方正集团更倾向于短期的投机获利,而不是扎扎实实地做好上市公司,依靠上市公司本身获得更为广阔、长期的发展。如果这一口碑在中小投资者形成的话,那么中小投资者将对“北大”系上市公司以脚投票。
散户:方正裕兴联手造市
网民:瓦解
在新中国10年证券市场发展史上,没有哪一次收购像方正科技股权之争这样扑朔迷离,难辨真伪。争到现在,市场关注的目标早已不是股权之争胜负如何,人们更关心的是股权之争的烟幕弹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同时,伴随着整个方正科技股权之争,一些业内外专家不止一次地质疑裕兴这6家毫无关联的企业“一致行动”、“联合举牌”是否符合法律规范。尽管香港等境外法规对此有明确的规定,但人们发现,目前内地的有关证券法规在这方面竟然是一片含混与空白。究竟这样毫无关联的企业能否联合举牌?举牌的目的性要不要向社会公众明确披露?这一种联合举牌的股权要不要锁定?面对方正科技股权之争中种种关键细节,相关法规中竟然无法对号入座。可以说,这次股权之争的策划者很聪明地钻了现有法规的一个空子。
网民:leeluck
这次举牌收购的目的不是投资,而是二级市场差价,否则就很难解释这种故意买高不买低了。方正科技早不举牌、晚不举牌,偏偏就在股价冲过历史最高价后被举牌,举牌的主力为什么也是喜欢在历史最高价上吃货?
游戏是可以参与的,但是参与这个游戏要适可而止,大家千万不要想占主力的大便宜,否则就大错特错了。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