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红坤/文
中报的序幕即将拉开,今年中国证监会要求ST公司尽量披露首季报告,今年一季度共有26家公司披露了首季报告。那么季报的披露对市场有哪些影响?季报套着中报该怎么看呢?
一、证券二级市场的运行方式因此发生变化。
首先,季报使上市公司透明度增加,减少二级市场黑箱操作的机会。投资者常常看到一些业绩较差的公司股价却悄悄地在上涨,但常不明就理而不敢轻易介入,许多投资者等看其年报后才明白之所以然,但届时介入已有较大风险。季报的公布使公司透明度增加,投资者能够及时知道公司基本面的变化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投资。
其次,对二级市场而言,季报的公布使业绩对股价的影响作用加大。对于绩优公司而言,季报的公布无疑树立了在证券市场上的良好形象。今年第一家公布季报的上港集箱就以良好的业绩赢得了第一个开门红。该公司季报显示,在今年一季度经营良好,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等同比均大幅提高,该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实现主营收入48691.08万元,同比增长31.02%,净利润14318.62万元,同比增长23.3%。深圳市场的首份季报也同样显示出骄人的业绩,东方钽业今年一季度主营业务利润高达15451万元,同比增长149%;净利润达7775万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96%。这两家公司都是被众多基金公司重仓持有,其二级市场股价即使在四月份大盘调整时也显示十分稳健的走势。
最后,二级市场上以行业为代表的板块将会趋向更加活跃。一些行业的业绩季节特征较为明显,此类行业将成为阶段性的活跃板块。如“五一”、“十一”长假后的旅游板块,春节前后的商业板块、家电板块等等,板块和个股的活跃机会将会增多。
二、判断个股的未来走势有效性更高
深沪两市季报集中登场,由于季报披露的信息时间间隔短,对投资者判断个股的未来走势有效性更高。重点可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
1、流通股股东持股的变化情况。流通股持股股东变化情况对二级市场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季报提供了每季度末前十名股东名单,这样就有可能根据年报、中报、季报跟踪上市公司主要流通股东持股情况的变化,结合该公司股价二级市场的表现,也许不难发现某些内在的联系。
2、对有解释、保留或被拒绝、否定的年度审计报告处理情况的说明。这类事项的存在,说明上市公司上年度财务方面存在“遗留问题”,有可能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并影响公司的业绩和正常运作。因此及时了解这些是非常有必要。
3、公司重大变化和事项。这类事项包括了应收账款、存货、利润、投资收益、重大季节性收益和非经营性损益等等财务和经营管理方面的重大变化事项;以及数额比前一报告期或去年同期变动幅度大20%以上,且占报告期净利润的10%以上或者资产总额5%以上的重大诉讼、仲裁、担保等事项的进展或变化情况。
4、财务会计资料。在阅读季报时要注意在目前季报的规定中,对财务会计资料披露要求并不太严,财务资料一般无需经审计,并且只需提供简要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一些财务状况不好,特别是“T”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更要特别留心。部分亏损度降低的公司一定要留意是暂时现象还是经营出现根本性的好转。
季度报告显然强化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真实性,进一步提高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水平,有利于改进目前的信息披露制度,使其逐步与国际接轨。不仅如此,季度报告的推出对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而言更是一种制度上的保障。
三、季报与年报、中报的区别
季度报告是中期报告的一种,但鉴于报告期更短的特点,其内容和格式在主要参照“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三号《中期报告的内容与格式》”的基础上,又有所简化和修改。季度报告的编制原则在于重点披露公司新发生的重大事项,不必重复已披露的信息。与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中期报告相比,季度报告在披露的要求、内容和格式上存在着以下这些差异。
1、季报报告期为每个会计年度的第1季度及第3季度,季报的编制及公布时间为报告期结束后30日内。年报的披露时限为报告期结束后的4个月内,中报为报告期结束后的2个月内。在现行中报和年报制度的基础上,每年增加两次季报,缩短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的间隔时间,能让投资者及时得到公司较全面的信息。
2、季报的正文内容一般包括“公司简介”、“股本变动和主要股东持股情况”、“经营情况阐述与分析”、“重要事项”、“财务会计报告”和“备查文件目录”等6个部分,相对中报省去了“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这一部分。年报的正文内容则比较全面,由“公司简介”、“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股东大会简介”、“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重要事项”、“财务会计报告”、“公司的其他有关资料”及“备查文件目录”等10个部分组成。
3、季报内容在中报的基础上再次精简,没有正文、摘要之分。年报和中报则分正文和摘要两种,正文登载于中国证监会指定的国际互联网网站上,摘要刊登在至少一种由中国证监会指定的全国性报纸上。
4、季报对于审计的要求放得较宽,财务资料无需经过审计,但中国证监会或证券交易所另有规定的除外。《中期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则规定,除公司打算中期分配及在下半年进行增发、配股或证监会特别要求的以外,中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可以不经过审计,未经审计的中期财务报告应注明“未经审计”字样。年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必须经过审计,年报中必须包括注册会计师按规定出具的审计报告。
5、季报的披露期限不得延长,年报和中报则与之不同,披露期限均可延长。上市公司若确有困难,应在年报披露最后期限到期前至少15日或中报披露最后期限到期前至少10日,向其股票挂牌交易的证券交易所提出延期披露申请,年报延期最长不得超过两个月,中报不得超过30日。经证券交易所批准延期后,上市公司应在指定报纸上公布延期披露的原因及最后期限。
此外,与年报相比,季报披露的要求相对宽松,财务资料不需经过审计。季报编制的规范性、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不一定能得到保证,其可信度显然不如年报。对投资者来说,更要以成熟、理性的目光来对季报进行合理分析。
四、季报对“T”类公司的影响
对于T类公司而言,季报的公布等于让投资者增加了一双慧眼。因为T类公司由于都是公司基本面产生重大问题,故往往被市场赋予重大资产重组的预期,别有用心的市场主力机构往往利用此类公司的一些朦胧题材而大肆炒作,从而诱导投资者跟风。季报首先实施的对象却是T类公司,信息披露的加快使投资者易于跟踪了解重组进展,减少内幕交易,使其无实质性重组的T类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上也难以有好的表现。
季报制缩短了信息披露时间间隔,有利于投资者及时了解“T”类公司经营信息,减少了投资者对业绩预测的偏差,更有利于打击市场传闻,减少市场波动幅度,同时也使得主力运作难度加大,运作时间缩短,可以减少虚假包装和操纵利润行为。
从已公布一季度报告的26家公司来看,仅有17家“T”类公司公布了季报,占所有“T”类公司的二成半(截止目前共有61家“T”类公司),与证监会的要求相差甚远,这17家公司的业绩除个别2000年年报显示已扭亏的公司继续保持上升势头之外,大部分公司未见有太大起色,这对那些PT公司而言,要在二季度短短的三个月盈利则成了该类公司的“生死线”,这段时间众多PT公司公布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公告正是对即将到来的中报公布期的提前反应。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