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股减持:政府又要大规模“圈钱”吗

2001年06月01日 14:18  南方网-南方周末 

  金城/文

  国有股减持是近几日影响证券市场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据说近期内国有股减持的一揽子方案就要出台。虽说尚未公布,但从不下二十种方案中倾向选择配售、增量发行、协议转让、回购等三四种主流方案,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从根本上批判国有股减持的声音也有表达,比如有观点直接指斥“减持”乃是继上市、配股后,政府又一次的大规模“圈钱”。

  笔者倒不大相信“圈钱”是政府的主要目标,虽然为国企改革筹措资本确实是过去十年来证券市场的主要功能————最高决策层一直在强调“股市为国企改革服务”这个原则。

  国企改革和金融体系改革,并列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两个关键。就国企改革而言,在1992年之前决策层主导的思维是“承包制”,1992年之后,则确定了“股份制为主流方案”。“股份制”的前提是产权明晰,同时也必然要求证券市场作出相应的发展。虽然近几年学术界及决策层对“产权改革”或“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有所争论,但基本上敲定了“产权改革”为主导方向。

  大家可能都知道,牛的进食及消化,是一种“反刍”的方式,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草料全吃进肚子里,然后再慢慢地消化掉。某种意义上,笔者理解决策层也肯定有这样明确的设想,先把这些主要的国企七七八八装到股市里来,然后再慢慢地规范。

  无论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会计制度、资产状况及赢利能力,很大比例的上市公司可能都不太合乎上市标准。但是只要将它们纳入到资本市场体系中来,规范、整肃它们都是早晚的动作。

  比如说,我们弄出了许多关于国有股、国有法人股、社团法人股、职工内部股等很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但是股份制的公司法人治理(公司内部“三权分立”的原则)、“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原则等都被确认下来,政府对企业的过度干预被有效地弱化了。政府在任何时候加强监管,都是理直气壮的事,而时机选择,则由政府自己掌握。

  中国沪深股市已有上市公司1100余家,其中九成以上是国企改制而来。可以说主要的国企差不多都已装进股市这个“筐”里了。经过年初的“资本市场大讨论”,管理层开始循序渐进地规范市场,一边大力发展基金业,弱化市场投机性,一边对公司上市采取“核准制”,同时加强对公司信息披露等的监管,打击“恶庄”,祭出“退市令”等等。之后便是关键性的一步棋:减持国有股。

  截至2000年底,国有股在中国股市里的比重为54%(加上国有法人股则为68%),这个数字在90年代前期则高达80%。减持国有股这步棋,从资本市场发展的角度看,是对国有股、法人股与流通股的同股同权不同价的严重不合理性行为的解决之道,最终增强资本市场的流通性;从国企改革的角度看,则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等方针思路的体现,是国企改革(产权改革)的大计。至于顺便变现一些国有资产以充盈社保基金,只不过是“顺手牵羊”而已。

  “股份化”一词在英语里与“私有化”乃是同义词,在中国这样一个制度环境里,能够成功地把“股份制”诠释为“集体所有制”的一种表现形式,并能够以相对成功的速度推进国企上市,进而到今天开始“减持国有股”,这足以清晰地表明中国的国企改革已成功地跳出“计划经济”思维的束缚和障碍,接近了最终成功的目标。

  转轨经济本来有一个很重要的论断,即所谓“路径依赖”,套到中国国企改革上来说就是,国企改革既已选择股份制改造上市、发展资本市场这条路,就只能沿着股份制的逻辑和必然路径走下去,国有股必然要减持,已基本没有回头的可能。(金城)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