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水仙是按最快的速度实施退市的。从申请宽限到退市不到一星期的功夫,这令许多误以为至少尚存的45天出货期的投资者始料不及。
尽管在此之前,沪深两个交易所点着名发出了对6家PT公司退市警告,但股市仍像个被宠坏的孩子,无知无畏,根本不相信有谁真的敢打他一巴掌,警告发出的第二天,股市竟又劲吹投机风,6只PT股票中有5只都以涨停报收。投资者见了棺材也不落泪,是因为化腐朽为
神奇的神话他们见得太多了,什么郑百文、猴王,诈唬半天不还都背着一身烂账活得逍遥自在么?地方政府从来不会见死不救,所谓管理层“稳定大局”的安排尽可视为获利良机。但这回宝押错了,PT水仙真的“退”了。投资这类劣质企业将血本无归的现实威胁,终于有望扭转畸变的投资理念。投资者这才幡然悔悟,看来盲目追捧亏损股、恶炒重组股的过渡投机恶习非要改改不可了。从这种意义上讲,PT水仙的警示作用值得纪念。
PT水仙退市后,有两位来自上海的投资者表示“实在想不通”凭什么水仙会是第一个拉出来“枪毙”的,9位PT水仙的小股东4月25日联合状告上交所和证监会,要讨个说法。他们满腹苦水,理由听上去也颇有道理,但有关退市问题上交所和证监会“一点都不严肃”的指责叫人不敢苟同。因为在中国股市建立退市机制过程之艰难、情形之复杂常人难以想象。现在再来追究谁该对PT摘牌负责,竟谁也说不清楚。当初是谁推荐这些劣质公司上市的?是承销商。但让承销商负责显然冤枉了他们,因为几乎所有上市公司都是由政府有关部门推荐的,属于计划经济下配额制的产物,都是些各种行政力量纠结而成的“怪胎”,所以要想退市,无疑是宣布各方行政力量的退出,这尤其难办。
早在1997年就有人提出过“退市”,但反对的声音占据了主流,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地方政府部门、上市公司、集团公司和股市庄家,地方政府长期对上市公司的干预或疏于规范化监督导致上市公司业绩滑坡,集团公司视上市公司为“血库”而置公司业绩于不顾,只求“好死不如赖活”,只要不“退市”。因为一旦退市就意味着丑态亮相、丧失融资资格;股市庄家更是唯恐退市而减少了恶炒垃圾股的题材,各方都为维护自身的权益而千方百计地阻挠退市。结果才有了ST、PT以及香的不香、臭的不臭反而香的股市。忍无可忍,上交所和证监会才咬牙跺脚,出此退市下策———这回,他们可算是极严肃了,至于说如何完善游戏规则,则另当别论。
终于中国股市以一纸退市令宣告自己已长大成人,尽管它年幼时的过失是一笔倒不清的糊涂账,由此带来的后遗症还会使退市者前赴后继,但一切都将重新开始。
PT水仙这一“去”,实当有功于股市的健康发展,有了死亡的危机才懂得去珍惜生存的机会,股市才有望实现自身的筹资、转换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市场报》
所属专题:首家上市公司被终止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