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股市有风险 警惕2001年股市八大言论陷阱

2001年02月23日 12:42  中国经营报 微博

  股市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言论,有的会给我们的投资带来帮助,也有的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这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今天总结一些五花八门的言论,希望引起投资者关注:

  一、媒体误导股市

  上周二导演出了一场搞笑片,如果那天是愚人节,将获得最佳创意奖。据证监会人士称,新华网2月8日时评不代表管理层意见,三大证券报同时刊登的《风物长宜放眼量》一文,并非出自新华社的电讯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通稿”,只是刊登在新华网上的普通文章。当然,作为网站的新华网与作为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两者所承担的功能以及权威性不可相提并论,“新华网”与“新华社”不可混淆。但事实上,该稿刊登出来后,许多人认为它就是新华通讯社的稿件,代表了有关管理层对市场的看法,外电对此也多有报道。当天股市反应是止跌启稳,收出蛇年第一根阳线,并且被众多股民当做是“救市稻草”,只是好梦难成真,很快便被人从梦中叫醒。

  事后让笔者想不明白的是,市场众多人士一直都认为管理层长期操纵市场,因此中国的股市十年来都是政策市,并且证监会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开始强调市场化的功能,并提高监管能力。而《风物长宜放眼量》一文刊载后,误认为是代表了政府声音的市场人士,却没有人站出来指责“干预市场的行为”,试想如果不是一篇托市文章,市场的谩骂声将不绝于耳,1996年的新华社通稿事件将不会再故技重演了。受骗上当的读者怪只怪自己眼力不好,转载该文的编辑们是否也应该负些责任呢?只当那天是愚人节开了个善意的玩笑吧!

  二、渲染“庄股时代的终结”

  新年伊始,由于证监会对中科创业及亿安科技的查处带动庄股集体表演高台跳水,证监会也表示要严厉查处违规操作,各媒体相继报道了有关“庄股时代终结”的文章,专业人士纷纷建议在没有庄的市场应转换思路,放弃跟庄操作……以上一切给人的感觉是十年的庄股市场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人不得不产生疑问:“可能吗”?有业内士人认为违规操作是一定要查,但过于吹毛求疵未必明智,加大监管力度的措施是审时度势的需要,并不是搞突击。只不过是对过于惹眼的个股必须严肃对待,然而法不责众。用梁定邦先生的话说:“监管必须要划一条底线。”这句话的含义耐人寻味,超越了底线不就违背了监管部门的初衷吗?一切要服从大局。

  我国股市从1998年才开始有了第一家封闭式基金,虽然近几年大力提倡培育机构投资者,推出开放式基金及保险基金入市等。但从目前整体来看,市场还是缺乏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很难形成机构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竞争,基本上还处于供小于求的关系。因此,市场只要有肉可吃,便会招来苍蝇和蚊虫,也就是说除非庄家不能获得超额利润,否则决不会自发消失。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庄家日后的操作手法会更隐蔽、做庄时间会拉长、不会轻易再逆市而上去招眼、多在几家营业部或几个不同地区开不同的户头。

  三、一级市场无风险

  一级市场可以称得上是股市中的“至尊”,长期演绎着只赚不赔的神话,但这一神话在去年年末随着三只新股增发后跌破了发行价,终于以悲剧的方式结束了。这个变化的好处就是给投资者提个醒,一级市场也不是一个稳赚的市场,也需要进行基本面的分析,看上市公司的质量才能确定的。今后随着发行市场的改革,稳赚不赔的市场将不复存在,这最后的晚餐还是不要错过,抓紧吃,见好就收,否则等制度改革一到位,吸收功能不好的人就该闹肚子了。

  四、预测上半年将延续牛市行情

  在去年年底,各媒体相继报道了有关各著名证券机构提供的关于2001年大盘走势预测报告,各机构及专业人士一致认为今年大盘行情将延续去年的牛市行情,预计大盘指数最高点为2500点上下,预计高点产生的时间段应在上半年,而下半年行情因不定因素(创业板推出、国有股减持等)太多可能出现跌势。暂且不说下半年行情如何如何,如果投资者按上述意见在年前积极建仓,正好来了个高位套牢,能怪谁了呢?人家在每篇文章后面都注明了类似“股市风险难测,据此入市责任自负”,不能怪人家没有提醒你吧!有业内人士指出,其实在年前大盘已明显呈现出疲惫状态,相当一批高价位股已放出调整信号。为什么如此之多的业内人士一致推崇大牛市行情呢?究其原因,无非是怕被客户(股民)责骂。只要你说大盘好,别管是真是假,听起来就高兴,如果说不好,碰巧又蒙准了,那股民的吐沫星儿还不把你给淹死。对此,吴敬琏老先生深有体会。

  五、新股、次新股不会被套

  从2000年的行情中可能看到,随着大盘不断走强,新股定位越来越高。由于新股上市当天没有涨幅限制的特性而时常上演暴利神话,而其筹码的“清澈性”成为黑马奔腾的园地。去年新股板块的不错表现,确实让大部分介入者都有不错收益。但那是在大牛市之中,过分充足的资金所造成的虚假的繁荣,毕竟这些高位定价的新股中,以目前价位来看,真正有投资价值的凤毛麟角,一旦大盘开始调整,新股也会套人。从春节过后的行情来看,有许多次新股频创新低,如首旅股份中联重科等。说明了新股的短线炒作实际就是在炒人气,一旦人气涣散,新股、次新股的表现也就可想而知了,而人气是靠大盘来维系的。

  六、炒重组股万无一失

  对于ST股或其他问题股要特别注意风险防范,这点与去年完全不同,因为在2000年几乎买进任何一家ST股都会获利丰厚,而任何事情不会如此简单地重复。ST郑百文已向我们发出信号,重组不一定能炒,而且很多PT股已连亏五年,国家一定不会再出什么“T”的政策,最晚明年必然会有一批公司退出市场。

  在炒作方式上,一直以来,资产重组股的运作通常都是在一、二级市场同时进行,而且实施控盘式炒作成为潮流,但随着监控力度的加大,这种潮流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炒作方式上会更讲究波段节奏,不会轻易逆市而动,由于资产重组方案更具透明性和明确性,使资产重组对象的价值判断相对较为清晰。因此,重组股行情将更多集中于重组方案推出以后,注重研究公司信息披露,从而做出合理的价值评判将成为参与资产重组炒作的主要手段,同时,具体运作上,会更讲究技术运作规律,反技术操作的行为将大大减少。

  在重组政策上,对资产重级影响最大的是去年底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购买或出售资产行为的通知》,该通知明确了重大资产重组的概念和具体的量化指标,收购或出售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总资产的50%以上等均视为重大资产重组,通知中对展开资产重组行动最大的诱惑在于:如果重组效果良好、运作规范,可以在重组完成一年后提出配股或增发新股的申请,甚至可以把期限缩短为一年以下。实际上,该通知的颁布是管理层对实施有效资产重组行为的充分肯定和鼓励,在融资政策上也给予非常宽松的条件,当然,前提是运作规范、重组效果好,正是这个政策将奠定今年资产重组行情特点的基础。近期财政部又在颁发的《会计准则》中规定债务重组等八项具体细则,也进一步在财务上规范资产重组行为,杜绝虚假重组,对那些演绎资产重组游戏的行为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其中“债务重组准则”中明确规定买卖资产所形成的差价不能列入利润,而只能列入资本公积,这将有效避免靠一买一卖变卖资产的游戏创造利润的行为,促使资产重组真正成为改善上市公司质量的有效手段。正是在上述几大规范举措之下,今年的资产重组股将会是更注重实施性的资产重组,而不是强调概念和题材,更讲究公司的实质性变化,而不是追求短期的概念性炒作。

  七、推崇中长期持有国企大盘股

  在今年年初众多专业人士大费口舌地向股民着力推荐国企大盘股,其推荐理由是国企大盘股在2000年未被炒作过,按风水轮流转理论,轮也该轮到国企大盘股了,且国企大盘股市盈率大多在20倍左右,比起市场平均50多倍的市盈率低多了。随着开放式基金与养老、社保基金等一艘艘“超级航母”入市,以及广大散户投资理念越来越成熟,2001的股市,将是国企股的天下。乍一听似乎颇有道理,但细细一想,让人疑惑。

  不错,国企大盘股在去年年底及年初的确起到了托市的作用,其所处背景是在市场无任何板块热点下,而此时的国企大盘股在庄家建仓后还未拉高之前,在未获得利润的前提条件下,怎会轻易随大盘走出跌势呢?如果投资者因此认为国企大盘股将在2001年充当护盘使者,就进入了误区了。国企大盘股充其量只是大盘跌势中的过渡品种。

  道理很简单,2000年是国企脱困的最后一年,如朱老总所愿,国企全面脱困,呈现出一片大好局面。但脱困的背后是绝大多数企业为了脱困而脱困,治标不治本,经营机制、股权治理结构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制约国企的根本因素。对于二级市场来说,由于绝大多数国企大盘股所属行业已经显露夕阳产业的特点,成长性很低,因此,缺乏足够的想象炒作空间。拿沈正欣先生例举的“宝钢股份”为例,该公司目前的市盈率才30倍左右,只有大盘平均市盈率55倍的一半。但由于该公司总股本126亿,决定了该公司进行股本扩张的能力相当微弱,所以在实行股利政策时,基本上不太可能送红股(包括广义上的回报——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而极弱的股本扩张能力还将留用于再融资方面——增资扩股。然而,若用现金向股东派发红利,以目前较流行的每10股派1元计,公司要拿出现钞12.6亿元,取最保守的方案派0.50元计,也需要拿出现金6.3亿元,这对中国特色的、属于“发展中”的上市公司来说似乎不大容易。但是,对上述的大资金来说,后一种方案等于每股获得税后收益0.04元,对应6元的股价,收益率仅0.67%,远低于同期银行储蓄利息收益,从这点讲,很难引发投资者的兴趣。因此,对于市场而言,国企大盘股长期低迷是正常的。

  八、鼓吹国有股减持不会给市场带来冲击

  从各方报道及评论看,相当一批人士认为国有股减持不会对市场造成冲击,其理由是:伴随着国有股的咸持会有相关配套政策出台,例如开放式基金、保险基金的入市,将缓冲市场资金面的压力;只要历年国有股变现的数额适当,应该不会对市场造成冲击;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其筹资能力会更高,对于通过市场国有股每年变现几百亿元资金去补贴养老基金的缺口,对市场来说不会有什么冲击。但国有股、法人股毕竟是天量级(3万亿市值)的盘子,真的像舆论界所认为的不会对市场造成冲击吗?国有股减持问题,是困扰2001年股市走向的重要因素,虽然有权威人士指出国有股减持具体方案尚未确定,但这一信息却不能不引起投资者的关注:那就是国有股减持必然通过证券市场实现,由此可见,证券市场迟早要承受国有股减持的冲击。至于这个冲击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及后果如何,正是投资者面临的最大困惑。悬在脖子上的利剑,早晚会掉下来的。留个心眼早做防备,兴许能逃过此劫。

  在这里需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国有股减持与股市的活跌性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即成功的国有股减持需要在一个活跌的证券市场背景下完成,从近几年的新股发行就可以看出来,而股市应该是经济运作的睛雨表,股市的长期活跃性并非靠出台什么利好、利空政策,政策调节只能在短期效益里起作用。另外,国有股减持的目的无非是通过股市套现帮助国企彻底脱困,让市场众多人士一起来为国家分忧,要注意的是“别帮富了别人帮穷了自己”,到那时可就没有人来帮你了。

  梁定邦在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时说过:“股市中有1000多家上市公司,如何进行筛选投资,还是要靠自己的内功。”市场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只能提供参考作用,最终做出判断还是要靠自己,切忌偏听偏信,否则吃亏的总是自己。还是那句听出老茧的至理名言说得好“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C罗两球皇马2-1尤文 伊布4球巴黎胜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日本明治奶粉暂时撤出中国 称利益难提升
  • 科技来往秘邀大V测试 公众账号即将全面开放
  • 博客彪悍!成都女汉子半夜和男友打架(图)
  • 读书枉担恶名:李莲英为人低调为何还挨骂
  • 教育高校现“表白特区”引围观(图) 国考报名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
  • 陈虎:房地产京7条突然出笼有何深意
  • 徐斌:那些不作死不会死的土豪们
  • 叶檀:北京自住型商品房估计不好卖
  • 周彦武:远超08年的金融危机明年爆发
  • 花木兰:美国将出现金融混乱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