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先生关于中国股市的一些观点,成为近期以来最引人注目的经济和社会焦点。而他的观点最让所有关心中国经济前景的人士注意的,也许并不是股市的涨跌,也非股民们及其他投资者的一时之得失,而是中国股市是否会爆发大规模的股灾。
那么,什么是股灾?世界各国的的历史上有哪些这样的教训呢?
股灾:经济损失可能大于世界大战
股灾是股市灾害或股事灾难的简称。它是指股市内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受某个偶然因素影响,突然爆发的股价暴跌,从而引起社会经济巨大动荡,并造成巨大损失的异常经济现象。
股灾不同于一般的股市波动,也有别于一般的股市风险。一般来说。股灾具有以下特点:①突发性。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的每次股灾,几乎都有一个突发性暴跌阶段。②破坏性。股灾毁灭的不是一个百万富翁、一家证券公司和一家银行,而是影响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使股市丧失所有的功能。一次股灾给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超过火灾、洪灾或强烈地震的经济损失,甚至不亚于一次世界大战的经济损失。③联动性。一是经济链条上的联动性。股灾会加剧金融、经济危机;二是区域上的联动性,一些主要股市发生股灾,将会导致区域性或世界性股市暴跌。④不确定性。在股灾发生之前,人们很难准确预测或判断股灾会在什么时候发生,股市暴跌幅度有多大和持续时间有多长,也很难预期股灾对金融和经济乃至人们的社会心理产生多大的负面影响。股灾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就如同地震难以准确预测一样。
股灾对金融市场影响极大。作为金融市场一部分的证券市场,每次股灾,必将对整个金融市场带来重大影响。股灾表现为股票市值剧减,使流入股市的很大一部分资金化为乌有;股灾会加重经济衰退,工商企业倒闭破产,也间接波及银行,使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在股市国际化的国家和地区,股灾导致股市投资机会减少,促使资金外流,引发货币贬值,也冲击着金融市场。总之,股灾会从多个方面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引发或加剧金融危机。例如,1929年美国股灾,首先受冲击的就是金融市场。美国倒闭破产的银行,从1929年的659家增至1931年的2294家,从而使得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混乱状态。
股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很巨大。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股灾的发生往往是经济衰退的开始。股灾引起人们对经济前景极度悲观,导致投资锐减,社会总需求下降,生产停滞,国民收入减少,经济陷入恶性循环。1929年股灾导致全球经济危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美国私人投资由1929年的160亿美元减至1933年的3.4亿美元,工业生产1933年比1929年下降了50%,国民收入由1929年的878亿美元降至1933年的402亿美元,下降54.22%。受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又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英国、法国、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无一不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之中,整个西方世界经济倒退了几十年,直到20多年后才得以恢复。
泡沫经济:总会破灭的“肥皂泡”
泡沫经济是指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在经历一个连续的涨价过程后,其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实际价值的经济现象。在泡沫经济的形成过程中,开始的价格上升会使人们产生还要涨价的预期,于是又吸引了新的买主,这些新的买主一般只是想通过未来价格的变化牟取利润,并不关心这些资产本身的状况和盈利能力。当这种行为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时,社会资产所表现的账面价值大大高于其实际价值,于是就形成一种所谓的“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一般通过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得以直观地反映。以日本为例,1986年初,日本的日经指数为13000点,到了1989年则上涨到39000点;该年第四季度,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市价总值达到了600万亿日元,为日本当时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1.5倍。同期日本房地产价格也急剧上涨,1985年日本土地资产额为176万亿日元,1989年达到521万亿日元,4年间价格上升近2倍。
泡沫经济一旦形成,对经济发展的危害是很大的。①泡沫经济影响国民经济的平衡运行,破坏国民经济的结构和比例。泡沫经济是由虚假的高盈利预期的投机带动起来的,它并不是实际经济增长的结果。它的产生和形成使国民经济的总量虚假增长、结构扭曲。②价格总要回归价值,泡沫经济也总有破灭的一天。一旦泡沫破灭,在泡沫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就难以理顺,形成信用危机,这将给国民经济的运行带来相当大的冲击和危害。以日本为例,泡沫经济崩溃后的第一大难题就是出现了金融机构大量的不良债权。经过五六年的消化,日本的银行至今还有30万亿日元的不良债权,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威胁着金融系统的安全。③上市公司也受到打击。股价下跌后,其筹资能力和偿债能力会大大削弱。④助长投机行为,并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对股票或房地产的狂热投机行为,打击了实业投资者的积极性,同时加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三场风波
其实,在我国证券市场短暂的发展史上,已经发生过七次严重的事件,几乎已引起了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和社会灾难。
(1)1992年深市的“8·10”事件。1992年8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局和监察局发表了1992年新股认购抽签表发售公告。为了抢购新股认购抽签表,一百多万人涌入深圳,数十万人通宵排队待购。8月10日,500万张抽签表不到半天发售完毕;由于很多人排队三天三夜也未购到抽签表,于是,当晚集结街头,游行示威。政府于第二天加售数万张新表,事态才得以平息。事后,政府对各单位售表情况进行了调查,对33名处、科级干部在发售新股认购抽签表过程中的舞弊行为进行了处分。
(2)1995年沪市的327国债期货事件。上海证券交易所在1993年10月25日向社会公众开放国债期货交易。最初,国债期货交易未被投资者所认识,市场规模较小,行情波动也不大。1994年10月以后,中国人民银行提高3年期以上储蓄存款利率和恢复存款保值贴补,国库券利率也同样保值贴补,保值贴补率的不确定性为炒作国债期货提供了空间,大量机构投资者由股市转入债市,国债期货市场行情火爆,成交迭创新高,市场成交规模急速扩大。多空双方对峙的焦点,始终是围绕对327国债期货品种到期价格的预测。1992年3年期国库券到期的基础价格已经确定,为票面价值100元加上3年合计利息28.50元(年息为9.50%),合计为128.50元。此外,其到期的预测价格还受到保值贴补率和是否加息的影响,市场对此看法不一。多空双方在148元附近大规模建仓,327品种未平仓合约数量逐渐加大。市场潜伏的危机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1995年2月23日,空头主力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在收市前8分钟内抛出1056万口卖单,这一数字相当于327国债期货的本品——1992年国库券发行量的3倍多,并将327国债期货价位从150.30元打压到147.50元,希望以此来减少其已持有的巨大空头头寸的亏损。这完全是一种蓄意违规行为。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布最后8分钟交易无效,从2月27日开始休市,并组织协议平仓。最后,上海万国证券公司等有关违规当事人受到严肃查处。1995年5月18日,鉴于我国开放国债期货市场的条件尚未成熟,国务院决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
(3)1996年股市的过度投机。1996年10月初到12月12日,我国股市达到狂热程度。股价不断上涨,成交量连续增大,投资者盲目跟风,再加之一些机构的违规行为,市场上投机气氛渐浓。全国热钱流入股市,上海、深圳两个交易所成交最高达到400亿元的巨量。一时间,几乎所有股票全面飘红,有的股票甚至创下了日涨幅100%的纪录。在市场失去理性的情况下,中国证监会及有关部门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连下12道“金牌”,严厉打击过度投机。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才使投机势头得以遏制。
我国股票市场发生的上述三场风波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首先,我国证券市场必须严格遵守“法制、监管、自律、规范”八字方针,才能有条不紊地发展。只讲发展,不讲规范,其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其次,证券市场是高风险市场,必须对投资者进行实实在在的风险教育,使全体投资者明确“入市自愿,投资自主,赚钱自得,风险自担”的道理。第三,市场的发展必须循序渐进,不能一哄而起。第四,对蓄意违规者,必须严加处理,才能使市场长治久安。
1929年美国股灾
在世界其他国家,也曾发生过多起因股市而引起的经济灾难,最典型的要数1929年美国股灾。
1929年10月发生的纽约股灾,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这场股灾持续时间长达4年之久,影响波及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最终演变成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股灾前的美国经济,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股市交投也异常活跃。1929年1月2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微博]新年开市的第一天,买单就像雪片一样飞来,股市价格猛增,华尔街沉浸于一片兴奋和狂热之中。
然而,9月5日股市出现了一次严重的下挫,这是几个月来连续上升过程中的第一次下跌,使投资者信心开始动摇。
10月24日,恐慌性抛售高达近1300万股。纽约数家主要银行迅速组成“救市基金”,纽约证券交易所总裁理查德·韦尼亲自购入股票,希望力挽狂澜。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10月28日,道·琼斯指数再次下跌约50点。10月29日,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至此,股价指数已从最高点386点跌至298点,跌幅达22%。11月,股市跌势不止,滑至198点,跌幅高达48%。
翌年,股市凭借残存的一丝牛气,在1~3月大幅反弹。并于4月重新登上297点。此后又急转直下,从1930年5月到1932年11月,股市连续出现了6次暴跌,道·琼斯指数跌至41点。与股灾前相比,美国钢铁公司的股价由每股262美元跌至21美元。通用汽车公司从92美元跌至7美元。
这次股灾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人们闻股色变,投资心态长期不能恢复,直至1954年,道·琼斯指数才重新回到1929年的高点。股市危机、银行危机与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是个相互推动的恶性循环,股市暴跌后,投资者损失惨重,消费欲望大减,商品积压更为严重。同时,股市和银行出现危机,使企业找不到融资渠道,生产不景气,反过来又加重了股市和银行的危机,国民经济雪上加霜。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经济危机又引发了遍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5000万人失业,无数人流离失所,上千亿美元财富付诸东流,生产停滞,百业凋零。
纽约股市崩溃发生之后,美国参议院即对股市进行了调查,发现有严重的操纵、欺诈和内幕交易行为,1932年银行倒闭风潮,又暴露出金融界的诸多问题。在痛定思痛、总结教训的基础上,从1933年开始,罗斯福政府对证券监管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以法律为基础的监管构架,重树了广大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保证了证券市场此后数十年的平稳发展,并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仿效。这样,以1929年大股灾为契机,一个现代化的、科学的和有效监管的金融体系在美国宣告诞生。经历了大混乱与大崩溃之后,美国股市终于开始迈向理性、公正和透明。
背景资料
证券公司的风险有哪些从我国证券市场的运行情况来看,证券公司主要面临以下五个方面的风险。
第一,承销风险。承销风险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①证券公司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力争成为上布公司发行新股主承销商,但由于竞争激烈,许多证券公司即使投入再大,也难以获得一家主承销商资格;②已成为主承销商的证券公司也面临一个能否实现承销计划的问题,特别是在二级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还存在因认购不足而不得不自己认购的可能;③在包销配股的情况下,证券公司极可能买下销售不出去的股票,甚至对认购的转配股作长期投资,这就是配股承销风险。
第二,自营风险。同一般的投资者一样,证券公司在二级市场上从事自营业务同样面临着多方面的风险。由于对市场上的行情判断失误,买进或卖出股票的时机不对,以及证券投资组合不当等等,都可能遭受损失。
第三,资金流动性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是以高负债水平为特征的金融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证券公司的资金流动性风险,是指证券公司不能如期满足客户提款取现(如客户提取股票交易保证金),或不能如期偿还流动负债而导致的财务困境。香港百富勤集团的倒闭,就是因为流动性风险的爆发而引致的。目前我国投资者从事A股、国债和基金交易时,资金的清算和结算都是通过委托证券公司来完成的,资金账户也设立在证券公司,这给证券公司非法挪用客户保证金进行自营,允许客户透支或进行其他获利行为创造了机会,同时也潜伏着极大的流动性风险。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进一步规范证券公司行为的重点内容之一。
第四,内部管理风险。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交易电脑系统出现故障;业务人员工作疏漏造成交易差错;业务人员从事内幕交易和违法违规操作而造成巨额损失;业务往来中金融诈骗;重大项目投资或新业务决策失误等等。随着证券公司分支机构的不断增加和证券公司业务的逐步多元化,证券公司内部管理风险将越来越大。
第五,生存风险。我国目前小的证券公司资产额仅有几千万元,较大的证券公司如申银万国[微博]、国泰、南方、华夏等全国性证券公司的注册资本也都在10亿元左右,与发达国家的证券公司相去甚远。且大部分证券公司仅仅经营证券经纪业务,过分依赖于单一的佣金收入。一旦交易变淡,这些证券公司的佣金收入就会锐减,一些证券公司维持自身的运营都存在较大压力。本报记者冀文海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