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风云十年 最赚钱的究竟是谁?(二)

2000年12月16日 11:43  羊城晚报 

  短短10年光阴,股市演绎着一个个财富的神话,也崛起了一批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然而,又有多少人从大户变中户、中户变小户甚至被扫地出门。

  有调查显示,股市初创时,投资者的盈亏比例大约为七赚二平一亏,但近些年却倒过来为七亏二平一盈。

  那么,谁又是股市的“幸运儿”呢?

  心平气和:刀仔锯倒了大树

  回顾股市10年发展史,如果单从指数看,今年深沪综指均创出了历史最高位,但许多股民却感叹,现今在二级市场上赚钱愈来愈难。即便今年这样的大牛市,赚钱者仍是少数。这也难怪,一是现今上市公司素质不高,盈利有限,不能给投资者理想的回报;二是扩容过速,大批新股的上市推高了股指,同时也使股指“失真”,即现今的股指并不能真实地反映许多个股的股价水平;三是交易印花税过高,据有人统计,去年全部上市公司实现的净利润,还抵不上两个交易所的印花税总额,在这种市道下,赚钱谈何容易。

  诚然,在股市赚大钱者也大有人在。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能否在股海中生存、滚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心理素质,保持心境平和,不以涨喜,不因跌悲者,往往能在股市中获得意想不到的大收获。

  今年深圳出了件大新闻:

  一位老太太十年前买下了几千股的深锦兴原始股,也就是现今的亿安科技(股票代码0008)的原始股,后来托管股票的证券部几度搬迁又易主,儿子着急地到处打探也无结果。老太太倒劝儿子说:“是你的东西它跑不了,不该是你的,你着急也没用。”

  此事就这么搁下了。其间上市公司几度分红送股,老太太的原始股也增长到1万多股。

  去年,亿安科技股价涨到了100多元,成为深沪股市的第一高价股。证券部的电脑部工作人员偶然发现这批一直未有人动的原始股,其市值已高达100多万元。

  后来,还是证券部几经波折,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股票的主人。老太太却依然不惊不喜,并平静地称,她还有为数不少的深发展原始股。你瞧这种气度!

  Y先生,在广州1992年末正式有股市之前,他已经在炒作深圳股市的股票。提起那段日子,他说那真叫“起早摸黑、披星戴月”,要去一趟深圳做买卖,必须坐清晨7点钟到深圳的头班火车,等全天收市,再搭车回到广州,往往天已漆黑。不过,回首这么多年走过的路,Y先生说无论如何辛苦,但能把当初的几十万元本金滚大到现在的过千万身家,生活舒适自在,想想也就满足了。

  风险意识第一,是Y先生能够赚下千万家财的首要经验。其实,哪个股民没有过赚钱的记录,之所以有人“雪球”越滚越大,有人却始终原地踏步甚至资金缩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赚过之后却又亏回去,始终没能让自己“快快长大”起来。Y先生则不同,历史上的每次大顶,包括像1993年3月、1996年12月、1997年5月那样的历史性见顶,都没能抓住他。就拿1996年12月中旬的那次大见顶来说,大跌前的那一周看到大盘出现放量滞涨他就警惕起来,不断减磅,那一周的周五盘中开始“跳水”,看势头不对,他便拿起“大砍刀”坚决斩仓出局,虽然回吐了不少利润,大头却得以保存了下来。他经常说一句老话:留得青山在,哪愁无柴烧?

  在记者接触的众多股市成功人士中,也有专门研究热点、紧密跟随热点炒作而成功的。但是,Y先生却似乎不太讲究这一点。无论什么股,无论有没有与大盘一同涨,无论涨得快不快,只要认定了那只股的可靠性,他便有足够的耐心去守候,买时买得果断,卖时卖得坚决,心平气和,这也许就形成了他成功的第二大支点。不怕赚得慢,就怕赚不到,这就是他的理念之一。像今年前三个季度,大盘涨势汹涌,Y先生特大仓位买进的股票竟然只会“打横走”,小升小跌一直就在他的成本价附近徘徊,心中难免有些抑郁,可他依然厮守始终,最终获利超过20%,对于动辄数百万的较大资金而言,也算稳妥而有成效了。

  这些年,只做一级市场,即只认购新股而不去二级市场炒作的人也是大赢家。一位在广州地产界小有名气的物业管理商,今年才三十四五岁,五年前就开始走上了这条“金光大道”。据他自己说,仅1996年上半年他的收益率就达到了近40%。这些专打新股者也可归入“心平气和”一族,试想一下,二级市场风起云涌是多大的诱惑,他们却能“稳坐钓鱼船”,倘若经不住诱惑,轻率闯进去,不定又亏成什么样。

  有人说:炒股炒心态。Y先生经常给人算这么一条数:倘若每年的收益率都稳定在20%,那么10万元12年就变成100万,24年就变成1000万,36年后便是亿万富翁。心平气和,一步一个脚印,何尝不是致富之路,所需者,不过时间也。以记者的多年采访所知,剔除那些有背景、有内线的人,就一般投资者而言,能在股市成大事者,也清一色几乎都是心平气和者。当然,他们也需要各种分析手段作辅助,具体的操作理念也可能五花八门,操作风格也可能千姿百态,但万变不离其宗,他们的成功归根结底还是源于一个良好的心态。

  透支:速胜速败如坐过山车

  在股市的暴富者中,许多人有过透支的经历。1997年以前,透支在证券业相当普遍。而且,即使是禁止透支后的最近两年,透支和变相透支依然存在。倘若没有透支的乘数放大效应,很难想象靠十来万、几十万的资金,能够在几年之间翻过千万、过亿身家。

  1996年,深沪股市走出历时两年多的大熊市,掀起一轮跨年度大牛行情。

  当年10月,教师出身的广州股民叶先生,以50万元资金1:1透支,保证金一下子放大一倍,50万元变成了100万元。此后,叶先生就拿着这100万元资金频繁做短线,今天买明天卖,明天买后天卖,至当年11月底,保证金已经翻两番,还掉透支部分仍有近200万元,速胜吧?

  还是在1996年,30多岁的高先生先是在某证券部把几十万的资金输得只剩下5万多元,后来痛下决心,把钱转到另一个可以大笔透支的证券部。他的风格也是坚决做短线,天天追热点,今天买的明天有个赚头就走,一旦发现买错就斩仓走人。而且,他特别喜欢追炒新股,首日上市便杀进去,往往当日就赚了个两三成甚至更多。他也不贪,无论如何一般情况下第二天就跑,有时候割肉割得旁观者心惊肉跳,他却脸不改色。自然,也有这头刚砍掉,那边股价便又涨起来,甚至连涨特涨的情况,他也不眨一下眼。他说:“这就是纪律。”

  就这样,短时间内高先生不但很快补回损失,保证金更是连拉巨阳。期间,他先是站散户厅,曾因和人争夺“自助委托”而大打出手,得证券部额外照顾才进了中户室。至1999年末,其资金量据说已经超过千万,自然早就进了大户室。如今,此人名声在外,找他代理炒股的络绎不绝,他自己却似乎已经厌倦了“搏杀”的生涯,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

  诸如此类的故事在坊间流传甚多。有的故事说得更神奇,通过透支炒作如今身家过亿的也大有人在云云。

  然而,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透支可以让人速胜,同样可以让人速败。上述的那位叶先生,当年的12月中旬,他在200多万元的基础上再度1:1透支,最终没有逃过“12.16”大跌市。雪上加霜的是迫于政策压力,证券部要提前收回透支,叶先生一平仓,资金又被打回原形,电脑显示,保证金只剩50万元多点,大户室小姐为他可惜得差点流下泪来。

  在一本描述股市历程的书上有一段更经典的记录:

  1993年6月18日,上海某证券公司空荡荡的大户室里,31名大户久久地望着股市行情显示器,已经提不起劲来了。下午2点刚过,证券公司一位小姐悄悄把几位大户邀到了经理室。大户们顿时有了反应:要限时平仓了!

  几分钟后,被唤去谈话的几个大户回来了。“原地趴下,收市前平仓,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了。”一位大户瘫坐在沙发上喃喃地说。下午3时30分(当时沪市的收市时间),大户室里的平仓结束了,巨额亏损使14位大户账面资金全部揩光。

  可以说,这10年里赚了大钱的人,有相当部分是那些当初就拥有较大资金量的人,而他们通过再融资增强了自身的实力,最终也加速了财富的积累。这样,透支便成了滚动其财富“雪球”的放大器,正如股市炒作中的“强者恒强”一样令“富者越富”。但同时,这10年里陆续从股市消失的人中,肯定也有不少财富散尽的透支者。

  机构:长袖善舞呼风唤雨

  说到股票二级市场投资,便不能不提到机构。

  机构投资者由于资金实力雄厚,信息来源多,其收益绝对超过一般中小投资者。

  目前,深沪股市的机构投资者大致可分为这么几类:券商、基金、投资公司、私募基金、工作室等。

  券商又分综合型证券公司和经纪型证券公司两种,前者资金实力雄厚,除可代理投资者买卖股票收取手续费外,还可做自营盘,即公司自己开立账户买卖股票,同时还做股票的营销商,收取股票发行代理费。而经纪型证券公司按规定只能做股票经纪业务,即只能获得代客买卖股票的手续费收入,但为了获得较大收益,一些地方性的证券公司也会私下里做些自营盘,因为代理手续费收入是很不稳定的,碰上今年的行情,各券商靠手续费便赚得盘满钵满;但前几年熊市时,成交稀疏,证券部门可罗雀,单靠手续费根本无法维持公司正常运转。

  机构“做庄”都非常隐蔽,所以,那些机构的操盘手,平时称兄道弟,但一到关键时刻,你便找不到他的人影了。但股价能否涨,涨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力“庄家”,所以,不少人热心于追庄股,但市场上的传闻真真假假,也害了不少人。

  近年来,各地涌现出的一大批投资公司倒是颇受市场瞩目。

  比较有名的要算从遥远的西北边陲飞出的黑马——新疆德隆国际实业总公司。据悉,这是由唐姓四兄弟创办起的民营公司。1997年,该公司南北出击,分别收购湖南的湘火炬(代码0549)和沈阳的合金股份(0633),随之对两个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注入优质资产。而在二级市场上,这两家公司的股票也成为大牛股。以湘火炬为例,其股价从5元左右起步一气涨到20多元,期间经过分红送股,除权后再涨到30多元。按现今(截止12月12日)的股价算,新疆德隆当初投入7000万元,现在控制的已是市值78亿元的公司。

  而在此之前,新疆德隆已成功入主新疆屯河。目前,这三家公司的总市值达220多亿元,但其投入的收购成本仅四五亿元。至于这几只股票二级市场的收益,没有人能说得清,有媒体分析,机构通过这三只股票的炒作,可获利数十亿元。

  或许正是由于股票市场巨额收益的缘故,新疆德隆目前已将公司的主业转为投资,其控股的湘火炬、新疆屯河都已更名为投资公司。

  此外,哈里、道里公司,淮海投资等,也可称为二级市场的悍将。

  近些年,各种名目的私募基金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有媒体估计,这些私募基金的总规模已达数千亿元之巨,而一只私募基金,少则几百万元,多则达上亿甚至几十亿元。这些基金一般都与证券部联手,由后者充当监控人,以保证资金的安全。私募基金的资金来源五花八门,有国企有私企也有个人。私募基金实际上充当着代人投资理财的角色,大多由投资顾问公司一类的机构操作,规模大者在全国分设十多个分公司或工作室。

  时下大江南北都流行搞工作室,这当然也是一些行内人操办起来的。像广州的J先生,有原先的沙龙作基础,麾下拥趸不少,振臂一呼自然应者众,找个证券部集中起来,拥趸们的交易量便都记在了J先生的名下,一个月下来就可从累积的成交量中提取返佣。这不是一个小数目,按流行的一般算法,倘若累积交易量是1000万元,最起码可以拿到9000元以上,像今年这样的行情,旺盛的时候月成交量累积个三四千万又有什么难处呢?据说,一些做得好的工作室,月入3万5万的很平常。一些资深股市人士,甚至已经把此道作为了自己的主业。

  总体来说,机构凭借着资金、信息等优势,在二级市场上收获丰厚,但机构也并非说稳赚不赔,这正是大有大的难处。资金多了,要想收到足够的筹码就比较困难,加上前几年的“政策市”特征,一不留神,也把机构深套其中,据传某机构操盘手便因一着不慎而一夜愁白了头。所以,有些机构做庄,从逐渐进入到最终获利出局,常常要达两三年之久。(谭健强朱悦进)

  中国股市风云十年 最赚钱的究竟是谁?(一)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梅西扳平巴萨1-1米兰 切尔西3-0
  • 娱乐赵忠祥谈高薪:看我工资单?央视非暴发户
  • 财经人民日报刊文:房价上涨不能归于调控不力
  • 科技苹果发布iPad Air及视网膜屏iPad mini
  • 博客彪悍!成都女汉子半夜和男友打架(图)
  • 读书忘年之恋:李宗仁娶少妻婚后甜蜜(图)
  • 教育萌汉子千元打造最潮男生宿舍 国考报名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
  • 周彦武:掠夺中产阶级的遗产税
  • 苏鑫:诺奖得主咋看中国房地产泡沫
  • 徐斌:未来你希望孩子移民哪个国家
  • 叶檀:房价上涨到令人绝望
  • 李迅雷:中国稳增长无助化解金融风险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