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中小企业板频道 > 正文
 
张卫星:对于中小企业板的四个观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8日 10:53 新浪财经

  ---在天则-华一资本市场论坛上的发言

  张卫星

  第一个观点:希望大家都不要做童话《皇帝的新装》中的“裁缝”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天堂II初章 战乱魅影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新浪免费邮箱升到30兆

  对于深圳中小企业板市场的开设,自始至终我的观点连续而一致,4月在<中国经营报>和新浪网搜狐网上我都清楚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那只是个美丽的传说,并写下了《开设中小企业板与国务院九条意见相悖》一文。

  笔者感到非常奇怪的是,对于这一项明显存在政策缺陷,明显致《国务院九条意见》失信于民境地的政策,明显的致沪深A股市场投资者利益于不管不顾的政策,却引来了众多的看好声音,各种赞美的声音充斥在各种媒体上,从官员到学者几乎是一致的看好,并让股市的投资者也相信是利好!这只要回复查询一下当时的历史文章就可以了。

  2004年3月初,就有中小企业板要开设了的相关信息开始传闻,4月初此类信息开始在各个媒体上公布,而股市当时的点位在1780点左右。五月中旬这种关于中小企业板开设的各种信息开始达到高潮,2004年6月25日星期五,在这一天中国股市迎来了“中小企业板”的开张,这一天中国股市收盘创了近几个月的新低1399点,在中小企业板信息流传到开板期间股指爆跌了380多点。

  所以我想对中国经济界包括财经传媒说一句话:希望大家都不要做童话《皇帝的新装》中的“裁缝”,不要把不存在的衣服往身上披,当前中国的现实是《皇帝的新装》里的“裁缝”太多,“新装”本来就不存在,非要往皇帝身上披,到最后大家谁不说“新装”好看都不行了,还要其他所有的人都相信“新装”的确好看,最后弄的皇帝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大家只要看一下中小企业板上市前的诸多观点,说的好处一大堆,现在仔细想想都存在吗?一个都不存在。中小企业板开盘8只股票,如果你不懂得中国股票市场的分裂,看这8只股票就非常的清楚了,跟主板一模一样的。这个问题非常明显,把主板的错误继续延续下去。既然大家都明白怎么回事,就实事求是的说:是深圳市场“股权分置”的中小企业新股发行重新开始就行了,不要再打扮很多,穿上很多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我们千万不要老在名词上创新,而在制度上不创新。

  第二个观点:当前中国股市运行的特征就是一个“老虎机”

  对于中国股市的分析评论,这几年我发表的文章很多,大多发表在网络上。自从我得出“股权分置”的结论后,就不认为沪深A股市场上交易的东西能被称为股票,贴切的说法那是“捐钱证”,你拿钱买了,换回的东西只证明你把钱捐献给了国家、捐给了上市公司。而随后的股市交易就是全社会炒买炒卖“捐钱证”的行为,如果“股权分置”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捐钱证的本质一定会显露出来。

  最近结合中国股市当前状况,又用一个贴切的比喻就是“老虎机”。中国“股权分置”的这个所谓股市,因为“股权分置”的这种制度设置,实际上已经蜕变为中国社会中的一个“巨型老虎机”,其中有1300多个标号从600***到000***的“小老虎机”在运行。

  十四年后我们看到凡是从市场角度参与其中的到市场里面买股票的,绝大多数都受到很大的伤害,几乎都被这个“巨型老虎机”咬的遍体鳞伤……。不光是普通投资者,还包括信托公司、证券公司、机构投资者、大户投资者,近几年庄家、机构投资者垮掉多少,造成了银行多少呆坏帐。我们反过来看,从非市场渠道进来的参与者,所有发行股票的都大大的盈利,从上市公司到承销券商到财政税收等等,这些和赌场的老虎机是没有什么区别,在老虎机前面的人都是输家,得利的是“老虎机”背后的人。

  所以我一直反复强调一个观点,“股权分置”的股票市场不能再搞下去了,即使假设在深层次方面政府没有认识到那么严重,觉得这个市场还是能够利用的,就是想把中国股市当作一个“老虎机”来使用,那“老虎机”也有检修的时候吧!老虎机现在到处都开始冒烟了,运行已经很危险了,为什么不停下来检修检修呢?还让一些中小老虎机来上市呢?我认为政府应该严肃对待这个问题,否则我们将来会遭到很大的报复,我们可能会受到金融风暴的惩罚。

  第三个观点:我们必须掌握建设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的核心技术

  中国股市的结构问题并不只是归结到“股权分置”这一个单一问题上就完成了,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结构问题!就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郭励弘老师关于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的研究,是郭老师关于多层次市场体系的研究对我的理论认识帮助很大,一下子打开了一扇门使我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所以我也希望把我看到的事情告诉大家。

  郭老师讲的很多东西比较理论化专业化,我想把这个问题通俗化一些,把复杂的经济理论通俗化这是我的一个本事。

  首先股票市场的建设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精密的庞大的经济机器的建设,结构很复杂,搭建也很复杂,而且搭建需要专业知识,也需要很多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我们13年来,一直没有掌握建设股票市场的核心技术,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走一步看一步。中国的股票市场是我们自己搭的,是看别人的东西模仿外观来搭起来的,结局是这个机器搭错了。比如我们看别人搞的一个核电站,很不错,能够产生很多的能源。于是我们模仿来搭建,现在已经看清楚了把主要的结构管道等部件都搭错了,搭成原子弹了。有人说股市问题严重,银行的问题更严重,所以我们现在不得不用股票市场来帮助银行解决呆坏帐问题。对于这种认识我简单评价四个字,那就是“挖肉补疮”,结果是疮烂肉也烂了,最后问题会更大。这种利用股市来解决银行问题就是把核电站把核武器上引,往原子弹上引。

  比如关于“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的建设,现在也成了一个时髦的词汇了,谁都在谈论“多层次”都好象搞的很懂。

  对于目前很多人对于“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的看法,我认为大多数人他们都是掉进了小国体系的陷阱中了。关于多层次市场总是拿新加坡、挪威、新西兰来比较,中国应该建设的系统与这些国家没有可比性。

  所以一定要了解中国的国情和合适的市场结构,中国关于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的建设路径一定要走大国体系道路,要从美国、印度等国家的体系中借鉴经验。而香港、新加坡、新西兰,欧洲小国的多层次都是区域性的小国体系,如果识别不清借鉴过来对中国这样的大国体系来讲反而是危害无穷。

  中国应该明白建立股票市场体系的核心技术、体系结构是什么。通俗来讲就是要建小学、建中学、不能只建大学,而对于一个大国体系来讲。越低层次数目越多,用区域性的方法来解决,不能一建市场就“大跃进”的搞全国性市场。

  新加坡建一所大学可以解决高等教育,也可以建一所小学,解决小学教育,建一个中学,解决中学教育。但在中国这样大的一个国家行吗?中国建一个中学谁受益?肯定是开中学的人受益。建一个中学能否解决全中国的中等教育?如果你非要用这样一个中学来解决面临的问题,那运行成本、代价会付出极其的高昂!对于这些很重要的问题,当前的理论界认识却是非常模糊的,现在就在错误的道路上不断的走下去。这个中小企业板说是要解决全中国范围内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打这个旗号就象垄断管制全国只建一个中学,然后全国招生说要解决全中国的中等教育问题。除了开学校的得了巨大好处外、其他的各种运营成本都会彪升、家长的经济开支负担一定大幅增加,效率会降低、各种损耗一定加大。谁又能说学生就一定能学的好??

  第四个观点:香港的经验借鉴不好就是毒药

  在会场中有来自香港的任先生发表了一些观点和看法,我还曾经聆听过香港的何洋教授的一些观点,总体看来自香港的观点大同小异。

  香港市场相对我们的股市来讲是成熟的市场,它有很多监管经验、思想、制度值得我们学习。

  但我要强调一句话,香港的经验很大一部分是不适合内地市场的,一定要把它搞清楚。因为我们已经吃了一些亏,现在还在吃。

  香港股票市场联交所是由四家股票市场合并起来的,它以前的发展是市场经济自己发展起来了,然后合并起来,这跟美国市场非常的相似。

  另外我想起一个数据,任先生不理解中国的股市供求关系是怎么回事。香港有1000多家上市公司,假设人口是600万,一家公司对应的投资者人口平均下来就是5000人。我想问一下您知道中国的同类数据是多少吗?中国数据是沪深A股1300家公司,中国有13亿人口,这一数据就是每家上市公司面对的投资者人口是100万。两者相差多少100万人:5000人等于200倍,所以这是中国股市宏观上总是卖方市场的根本原因,这也是“股权分置”现象在中国产生的一个宏观原因。流通股与非流通的市场分裂是“股权分置”现象的微观原因。

  举例来说如果港督控制了香港的水果市场,只允许一个水果市场在香港卖水果,你说香港的水果市场是市场化的吗?水果的价格会市场化吗?

  华生教授曾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说,香港是一个向世界开放的城市,理论上它的投资者是全球的60亿。对于这一质疑我也早有论述,香港市场只是世界整体市场结构中的一个局部城市市场,所以同时不要忘了香港的投资者同时也面对了世界上100多个股票市场,几十万家的上市公司的选择。总体从世界大角度看,也大致是平均每一上市公司面对的是几千人到万人的投资者人口,美国、欧洲等国都是这个数据,这些都是中国的数据所完全不可相比的。大家总是谈到中国国情,如果连中国人口这样的基本国情都忽略了忘记了就非常不应该了,也就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领域中理论研究最透彻就是股票市场,最近这几年关于股市的理论大战一刻都没有停,所以如果中国金融改革主战场不定在股票市场,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将来引发的问题就会更大。我简单讲这些,谢谢大家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第三轮朝核六方会谈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曾庆红李长春出访
2004年各地防汛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