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纵横国际、内蒙宏峰外,1173家上市公司均按时披露了2001年年度报告。据统计,这些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369元,同比下降21.94%,净资产收益率及每股净资产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5.5631%和2.4612元,同比下降幅度达20.01%和2.42%
-本报记者潘红敏
统计口径发生了较大变化,是上市公司2001年度业绩数据呈现新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度性因素在2001年年报中得到了全面体现。其中关于八项计提、开办费、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等新规定,对很多公司的净利润、股东权益产生了较大影响。年报数据基准发生变化
在新《企业会计制度》中,对“资产”概念按照经济利益流入/流出法进行了重新定义。资产减值准备由4项增至8项。据此推断,2001年度1071家上市公司因新增四项减值准备调减净资产达165亿元,而这1071家上市公司2000年的净资产总额为11216亿元,新增减值准备占净资产总额的1.5%。
公司在筹建期间所发生的费用,不再进行分期摊销,而要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性计入损益。粗略估算出此项会计政策变更对上市公司本期及以前年度收益的影响为22.4亿元。利用会计政策变更机会
“追溯调整”本身对上市公司的当期收益影响并不大,初步估算,大约为10%左右,但不少上市公司欲“置之死地而后生”。ST中华最为典型,2001年度公司共计提减值准备和特殊减值准备20.3亿元,其中,计提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特殊减值准备17.6亿元;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0.1亿元;计提存货减值准备1.5亿元;计提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0.8亿元。由于计提了巨额的资产减值准备,导致2001年亏损22.6亿元,每股收益为-4.71元。因此,不能排除一些面临戴帽或退市压力的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变更的机会,充分释放经营压力,以图在未来财务状况得以迅速改善。
2001年底,财政部出台《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就是要利用制度建设的手段,提高造假成本,阻塞造假漏洞。
由此可见,部分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集中计提损失导致巨幅亏损以优化今年的财务报表,也是去年整体业绩下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评价体系变化利于国际比较
不可否认,行业不景气导致了一些绩优公司进入调整期。但总体来看,2001年度业绩“数据”下滑,并不等同于真正的滑坡。多年来,我们使用的是中国会计规则,统计出的数据不能直接进行国际比较。同时,在证券市场初创阶段,立即推行国际标准的会计准则的条件并不具备,所以只能循序渐进。但是,即使按照中国旧有的会计规则来衡量,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及总体质量也是所有企业中比较好的。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高标准的会计处理、严格的会计估值,使上市公司业绩与往年相比也出现了制度性差异。此外,会计师行业的注会在重建诚信中严把审计关,纠正了一些会计差错;监管层严格规范年报编制,完善预亏、预警业绩预告制度,也促进了上市公司诚信度提高。
在部分业绩数据下滑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国际化评价体系中,我国上市公司质量的一些“亮点”:统计资料显示,1173家公司平均每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37亿元,较上年增长37.05%;平均每家实现净利润6236.57万元,增长0.97%。同时,财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仅143家,较以往有所减少,且多以解释性说明为主,占非标准无保留意见总量的70%以上。
所以,2001年的业绩下滑并不说明上市公司整体状况就比去年差,接近真实的业绩反而更能促使我们正确地判断公司价值。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