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创业板指数直落而下,几乎跌去一半,在这样的市况下,让人们感觉香港创业板正在变成一个日趋冷清的资本集市。
在经历了长达1年时间的低迷之后,香港创业板并没有看到它可能出现的春天。年中,香港联交所远赴上海和北京中关村,希望通过宣传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赴香港创业板上市,改变创业板网络实体过多的形象。同时,联交所提高企业上市创业板的门槛,强化市场整体的企业素质。但这一切并没有改变创业板的低迷状态。
2001年11月8日,香港联交所公布了2001年前10个月创业板的主要统计数据。香港创业
板指数从今年初的315点直落而下,到2001年10月,仅存177点,几乎跌去一半。在这样的市况下,让人们感觉香港创业板正在变成一个日趋冷清的资本集市。
融资额日渐萎缩
2001年,赴香港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共41家,与去年的47家相比,数目并没有明显的减少,但融资额却大幅下挫。截止到10月底,创业板的企业融资额仅为37.89亿港元,其中公司新上市(IPO)融资27.81亿港元,其余则为公司上市后的集资额。而去年同期创业板共为企业提供融资150.13亿港元,其中公司新上市集资145.13亿港元。相比于去年的数字,今年创业板的融资额大幅下跌,相当于去年的零头。
从融资的时间分布看,2001年最高月份的3月,融资额不过9.76亿港元,而最低月份的9月,融资仅1亿港元。去年的数字与今年相比,可以算做天量,2000年3月,创业板曾创下月融资67.69亿港元的记录。
企业去香港创业板上市的热情仿佛没有减弱,但融资额已经大不如前。另一方面,已上市的公司,再融资能力也不容乐观。直接的表现是上市公司配股融资额大幅萎缩。2000年,只有两家公司实施配股,大诚电讯和TOM.COM,但融资达5.08亿港元。而2001年的前10个月,已有11家公司实施配股,可是融资额仅为1.75亿港元,平均一家不到1600万港元。
与融资相反的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呈上升趋势。由于股价长期低迷,且大部分企业的市场价已经跌破发行价,上市公司开始回购自己的股票,借以减轻经营压力,向市场回吐前期所融资金。2000年9月25日,亚洲讯息宣布回购200万股股票,开了创业板公司回购股票的先河。但2000年,只有4家公司回购了股票,回购数目仅1814万股。2001年,公司回购股票大幅上升,共有8家公司回购股票,回购总量超过1.26亿股,大大超过去年的数额。其中志鸿电子9、10月两个月共回购8964万股股票,占总流通股本的8.9%,耗资近6000万港元。大笔回购继续恶化市场的融资气氛。
环境继续恶化
由于投资者对香港创业板未来的预期越来越不乐观,使市场的交投活跃度每况愈下,2001年1~10月,香港创业板的总成交金额为313.84亿港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4.31%,几乎折去一半,表明投资者的参与度几乎已经降低到冰点。交投不活跃导致整个市场的可用资金正在逐步降低,资金出逃现象严重。
由于得不到资金托市,市场的总市值正逐步降低。截至今年10月31日,在有41家公司上市的前提下,香港创业板的市值还是从年初的702亿港元跌至496.31亿港元,下降幅度之大令人触目惊心。
市值缩水,交投不活跃,可用资金萎缩,是投资者参与度下降的结果,同时又成为投资者不愿参与的原因。这种状态将严重挫伤企业的上市热情。直观的表现为,代表市场融资能力和想象空间的创业板市盈率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2000年3月,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曾高达226倍之多,但到2001年1月,这个指标已经降至73倍,到10月,更是降到了26倍左右的最低水平。
如果创业板的市盈率继续下降,那么企业上市创业板融资的想象空间将被封杀殆尽,以至于会形成去创业板上市融资与企业私募的效果没有太大区别的状况。2001年下半年上市创业板的企业中,已经有企业遭遇这种境遇。如果这种情况成为普遍现象,那么整个市场将死水一潭。
更不容乐观的是,目前创业板的市盈率还没有上升的趋势。这样市场会把企业上市这一仅存的热情消耗掉,创业板将失去任何御寒能力进入严冬。
文/赵国习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