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5日08:0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刘夏村

  6月以来,上市公司频频发布股东减持公告,引发市场关注。业内人士认为,股权投资基金等谋求退出,加之下半年尤其是年底有大量定增产品到期,A股市场在下半年仍面临一定的减持压力。

  对此,部分机构人士认为,在存量资金博弈的格局下,股东减持将对市场产生压力,加之目前市场存在结构化泡沫,因此需要警惕市场在下半年有回调风险。不过,亦有私募人士认为,尽管下半年有大量定增产品到期,但减持规模料难以超过去年上半年,加之市场已经有预期,因此对市场影响不大。

  减持压力增加

  6月份,股东减持进入加速阶段。据兴业证券统计,6月全月,全市场内公告减持的数量为10.93亿股,其中6月17日单日公告减持共2.51亿股,6月23日单日公告减持共2.03亿股。而今年1至5月,单月公告减持平均数量为1.55亿股。从公告内容看,减持标的主要集中于中小市值当中,TMT、医疗健康、新兴消费等行业产业减持明显。

  值得关注的是,在近期的减持潮中多次出现“清仓式减持”。据报道,今年5月份以来,A股市场共计出现“清仓式”减持就有近30家,其中绝大多数集中在6月份,股东背景多为创投基金。

  今年业绩相当靠前的某基金经理就认为,下半年A股市场可能仍将面临一定的减持压力。由于前期市场巨幅震荡监管机构出台相关限制股东减持规定,使得一些股权投资基金退出受阻。如今随着市场回归常态,上述资金开始谋求退出,而这类资金由于已经获得了较大的一二级市场溢价,因此对减持价格不算敏感。

  此外,定增产品到期亦是市场减持压力的一大来源。兴业证券亦在此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认为,在各类定向增发中,募集资金发行股份这类定增的发行对象一般为基金、信托、券商资管计划等,产品有明确的到期期限,一般解禁期结束后均会减持,减持意愿较为迫切。今年,该类解禁金额为3300亿元,较2015年有小幅下降,其中4-12月的解禁压力为2500亿元,年中和年底是解禁高峰期。前述基金经理亦认为,去年临近年底,机构参与定向增发的热情爆发,其中不少是一年期的定增产品。随着这类产品陆续到期,市场将再次面临减持压力。该基金经理进一步表示:“特别是在去年市场低点参与定增的产品,如今早已赚的盆满钵满,等下半年到期后肯定会抛出的。”

  机构分歧较大

  近期持续的减持潮已经引发市场关注。业内人士认为,股份减持这种股市扩容的情况并非决定市场走势的根本原因,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亦有不同理解。例如,在多头环境中,股票扩容不是什么问题甚至被视为利好,但在存量资金博弈中,股票扩容会导致场内资金的不断消耗。

  事实上,对于“减持潮”目前一些公私募机构之间确实存在观点分歧。前述绩优公募基金经理就认为,下半年,在存量资金博弈的格局下,股东减持将是市场一大重要利空因素,加之目前市场结构化泡沫严重,三季度市场有回调风险。“当一致看好三季度吃饭行情的时候,也许正是风险积累的过程”他说。另一位擅长短线操作的基金经理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股东减持肯定是下半年市场的一大风险因素,但至于会对市场产生多大影响目前还不好判断,所以目前来看,要谨慎操作,密切关注。”

  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下半年确实有大量定增产品到期,但是我们认为发生如2015年上半年大规模减持潮的概率不大,而且市场对于减持已经充分预期,所以在震荡市格局下正常的减持行为对市场的影响不大,市场的资金面也不会受到太大冲击。比如刚刚过去的6月份解禁市值创了上半年新高,但是市场反应平淡。”

  她进一步表示,未来一段时间,从海外来说,风险事件基本在6月有了结果,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市场所面临的海外不确定性因素将大幅降低,市场的关注视角将重新回归国内市场,国内经济的基本面、流动性以及市场的风险偏好等仍然是影响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杨玲表示,上半年市场的风格转换将延续,而且会越来越被更多的投资者认同,他们依然按照业绩+估值两方面去考虑投资标的,目前最看好的是大消费类别下的行业,比如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农林牧渔、纺织服装等行业。

责任编辑:马天元 SF180

相关阅读

英国人民被新首相灌了一碗鸡汤

在昨日的就职演说中,特蕾莎-梅就像一位做夜间广播节目的知心大姐:“作为工人阶级,你有工作,但是没有工作安全感;你有房子,却担心付不起贷款;你可能将就维持生活,却要担心生活成本,以及如何将孩子送到一个好学校去。”

南海的核心问题是“钱”!

菲律宾看准了美国人在南海的战略用意,趁着日本人坐镇仲裁庭,企图能够浑水摸鱼。莆田系的仲裁庭能怎么样?小小寰球,几只苍蝇碰壁,有个卵用?摆在中国面前的问题是,怎样走出经济的L型,国际上才无惧苍蝇。

供给侧改革为何速度那么慢?

改革速度慢主要因为红利未确定,并不是每个人都真信改革能带来红利,改革红利看不见、摸不着,而且改革成本的分担和红利的分享还没有界定清楚。因此产生了改革的激励不相容问题,造成改革难以推进。

三季度可能成为宽松的时间窗口

三季度可能成为宽松时间窗口,未来可能先降准,等cpi在三季度末回落到1.5%附近后可能再降息。在日本新刺激计划、欧英央行承诺投放流动性、美联储加息预期推迟的背景下,全球货币宽松环境大为改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