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尤丹婷 香港报道

  导读

  纽约证券交易所凭借若干超大型IPO远远甩开了香港市场,上半年总集资额189亿美元,暂列全球第一;而上半年加快了新股发行速度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以110亿美元与71亿美元的集资额分列第二第三。

  香港股票市场在过去三年稳坐全球新股集资头把交椅,但今年它的努力目标成了不要滑落出前三位。

  今年上半年港股回暖,首次公开发行(IPO)活动也较2016年同期活跃:据普华永道统计,香港上半年共有72只新股上市,较去年同期大增 80%,集资总额为536亿港元(约6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3%;主板和创业板无论以新股数量还是总集资额计都同比有所上升,估值水平也有小幅提高。

  不过纽约证券交易所凭借若干超大型IPO远远甩开了香港市场,上半年总集资额189亿美元,暂列全球第一;而上半年加快了新股发行速度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以110亿美元与71亿美元的集资额分列第二第三。

  力争守住前三的位置

  普华永道企业客户主管合伙人黄炜邦7月3日在记者会上表示,受数个超大型待发行新股支持,美国市场下半年将保持目前非常强劲的IPO活跃度,香港想要守住第一位相当困难。他表示,下半年可能还有5至6宗超大型新股计划在香港上市,包括大型金融服务业企业、电信基建企业等,如都如期完成,加上目前已递交申请的超过130多家公司,也许可以守住前三的位置。

  6月30日,众安保险已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有市场消息指其计划集资规模为12亿至16亿美元。另外,综合此前媒体报道和市场消息,中国铁塔公司或于年底前赴港集资100亿美元、中石化(386.HK)拆分销售公司在港上市也在紧张进行中。

  黄炜邦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续指,有些公司的超大型IPO或面临一些法律监管上的障碍,使完成时间较难预测。

  这种不确定性也体现在了今年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对香港全年新股发行情况的预测差异上,今年最乐观与最悲观的集资总额预测差了700亿港元,高于过去两年平均水平。综合各方数据,普华永道最为乐观,预计今年全年集资总额达2200亿港元,将有破纪录的160宗新股上市;德勤最为悲观,预计有140到150只新股,集资额约1500亿港元;毕马威预测为,80宗主板和70宗创业板,共150只新股,集资额约1700亿港元;安永认为总集资额将达2000亿港元,但没有对新股数量作出预测。

  中小型新股发行活跃

  超大型IPO在港股一般指集资额超过100亿港元的IPO。过去若干年香港股票市场能蝉联全球新股集资王主要依赖内地大型机构在香港公开发行带来的超大型IPO支持,而这些超大型IPO的顺利发行又十分依赖内地基石投资者的认购。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资投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他对香港IPO市场的表现并不意外,去年起人民银行稳汇率的部分措施使内地资金就香港上市新股的大额申购难度提升,这对香港的IPO市场多少造成了影响。

  过去两年的超大型新股平均集资额为200亿港元以上,但今年平均规模为约150亿港元,黄炜邦表示,上半年整体大型IPO的步伐也较预期慢。

  不过,尽管上半年只有3只超大型新股上巿,随着上半年市场整体环境和气氛的改善,中小型新股在巿场非常活跃,数量较去年显着增长。

  普华永道表示,上半年创业板 IPO更达35宗,集资金额达26亿港元,同比分别大增133%及136%。预计2017年全年创业板或有80间公司上市,或创2002年以来新高,集资共100亿港元,而去年仅有45间创业板新股集资46亿港元。

  记者观察到,7月3日作为下半年的第一个交易日,有多达23只新股同日进行招股,其中15家拟挂牌创业板。此前,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服务组香港主管合伙人李令德曾表示,此前公布的香港上市框架调整建议计划收紧创业板上市要求并撤销“垫脚石”机制(即转板机制)这可能会导致期内有大量企业赶在“落闸前”申请在主板及创业板上市。

  东南亚企业赴港集资

  另外,黄炜邦表示,注意到愈来愈多海外企业,尤其是东南亚企业,正赴香港资本市场集资,相信他们选择香港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多项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措施下香港整体市场流动性的改善。

  德勤日前表示,香港股市因强大的国际投资基础和高估值,对一些东南亚企业来说,尤其是那些将会受惠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企业,以及在其本地股票市场估值较低的企业来说具有吸引力,预计这些企业大部分是来自基建和消费零售行业。

  (编辑:赵海建)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