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厉查处次新股炒作

  在4月14日的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张晓军指出,今年以来,次新股短期涨幅较大,价量呈现明显异常,集聚风险,已经涉嫌操纵市场,稽查部门通过立案坚决查处次新股交易中的违法不当行为,引导股价理性回归。

  目前证监会部署的2017年专项执法行动第二批案件,即是针对近期较为火爆的次新股炒作,用官方的话来说,针对的是炒作次新股和快进快出手法等恶性操纵市场行为,并公开通报了相关案件16起。这是继3月24日证监会通报第一批专项行动案件以来,稽查部门集中部署的又一批案件。

  上交所当日则对投资者陈某多次利用资金优势拉升“清源股份”盘中价格和收盘价格的异常交易行为,做出了限制账户交易3个月的纪律处分决定。交易所的工作还包括进一步加强对区域特征明显的多账户多点联动类异常交易行为的关注监控;特别点名批评了某些地区资金对于次新股的炒作。此外,近期一批涨幅较高、交易量有异常变化的次新股则出现停牌,如力盛赛车三晖电气等。

  市场也立即做出强烈反应。监管风刮起的下一交易日(4月17日),一直被视为赚钱神器的次新股应声下跌,跌停个股高达70只,占到市场跌停股近六成。创业板中297只个股飘绿,占创业板个股的90%,其中191只个股跌幅超过5%。当天,次新股板块以4.99%的跌幅“熊居”各板块之首。

  IPO现场检查也趋严

  管理层还表示,将通过加快新股发行节奏的方式,进一步压制“壳资源”的内在价值。同时,通过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修订,逐一明确了锁定期限、配套融资、停牌时间和刚性退市等借壳关键环节的限定条件,抑制上市公司的卖壳冲动。

  东莞证券分析师潘绍昌表示,虽然市场对新股发行加速可能带来的“抽血”效应有争议,但发行速度不缓,质量不减,是监管层追求的新股市场发展状态。

  另有投行人士告诉记者,本轮对IPO的现场检查也有趋严之势,拟上市新股业绩变脸也被列入重点检查对象,如去年半年报业绩大幅下滑,但去年年报业绩恢复正常的;去年年中一度中止审查,后来又申请IPO的企业等。

  随着辽宁振隆特产IPO财务造假案、九好集团上市造假案等一批大案的尘埃落定,市场上的“忽悠”气氛开始逐渐消散。据证监会披露的公开信息显示,截至今年3月9日,共有38家企业IPO申请中止审查,其中有17家企业主动要求中止审查,若这部分企业中业绩出现中报和年报的大幅差异,将会面临现场检查。

  此外,证监会还宣布将对律师事务所IPO业务开展专项检查。去年以来证监会在完善IPO制度的同时,先后开展了对申报企业、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及评估机构的专项检查,如今又将律师事务所进行“IPO业务专项检查”,表明证监会对IPO的要求日益加强。

  专家观点

  一二级市场接轨

  才能消除“炒新”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分析师桂浩明在最新研报表示,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一大顽疾,恶炒新股扭曲了正常的定价体系,助长了过度投机之风。就其外部因素而言,相对二级市场明显低的新股发行价,引起各路资金高度关注;再加上刚上市可流通新股数量少,很容易实现无量上涨;新股溢价发行所带来的较高公积金,也为今后的高比例转增提供了可能,成为“炒新”资金眼中的安全垫。

  其实,在沪深股市历史上,也有过一段“炒新”的低谷期,那是在2012~2013年期间,通过机构询价产生的新股发行价普遍超越二级市场价,而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停板的交易制度安排,则使之往往一步到位,很难再展开炒作,甚至还出现破发。但由于这种模式导致发行价偏高,参与申购者获利不多乃至亏损,被指责为“三高”现象,因此后来被叫停。

  桂浩明表述,现在回想起来,其高价发行的确是一个弊端,但相较现在几乎一刀切的23倍市盈率发行,至少显得更加市场化一点。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则是对抑制新股炒作起到作用。这也就启示人们,现在是否也应研究一下新股的定价机制,适时改变过于僵化的定价模型,使之能够回归市场化。

  桂浩明认为,对新股发行价不超过23倍市盈率进行限制,在行情不稳时有其必要性,但若过于机械的“一刀切”,而致“一字板”的反复出现,很容易导致价格信号的扭曲,并且为大资金的炒作埋下伏笔。此外,所谓“VIP通道”的存在,又为大资金的炒作提供了机会。作为相关的配套措施,应关闭大资金在交易上的特殊通道,严格监控多账户联袂操作、操控股价的行为。事实上,管理层已经关注并在研究相关的措施。

  桂浩明指出,从根本上说,只有实行了一、二级市场的接轨,才能够彻底消除“炒新”现象,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相关报道

  预计今年IPO

  或突破500家

  虽然相较此前“打新”中签率有所下降,但IPO的速度则明显较此前提速。4月20日,上交所发行上市中心执行经理顾斌在首届中国并购交易商大会上表示,今年到目前为止,第一季度基本按照去年最高速度发行,每月大概有50家上市,每星期有10家。2017年依旧按照2016年11月、12月份的速度在发行,今年预计IPO突破500家,融资金额超过3000亿。

  “按照刘士余主席的部署,希望在两到三年内解决目前IPO的‘堰塞湖’问题,同时会加强对IPO企业的审核,提升它的质量,对一些违规的现象要予以打击和处罚。在标准不降低的前提下,对一些贫困县地区进行优先倾向,优先审核上市,支持更多的创新企业和优质企业到沪深交易所上市。”顾斌说。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整个IPO的“堰塞湖”现象会得到有效缓解,2016年新增IPO排队企业328家,今年新增IPO企业减缓,一季度只有57家,其中上交所28家,深交所29家,存量部分在加快去库存。

  顾斌指出,目前新三板的企业大量在转IPO,到2016年整个新三板转IPO上市成功的企业有13家,而且在新三板已公告或已向证监会递交IPO申请的企业,到去年12月31日为止有289家,这个数字到今年一季度末已有400家左右,速度增长比较快。

  IPO的行业目前仍以制造业为主。据顾斌透露,从现有在审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跟2016年的情况有点类似,还是以制造业为主,其中主板的申报企业中63%是制造业,中小板是67%,创业板将近70%是制造业。

责任编辑:高艳云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