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监管层宣布的再融资新规,对股市扩容布局、交易筹码分布、国企改革、民企重组等多个层面,均有一定影响。

  新政最出人意表的,莫过于两次股市融资的最短间隔时间,原版本是12个月,宣布时变成18个月,延长50%,本质上还是为密集IPO腾出时间、空间。原因之一,如果仅仅是为了打击定向增发中私相授受,只需限制定向(私募)增发,新政连配股的间隔也延长,配股面向全体股东,本来是最公平的,历史上也发挥过很大利好作用。其二,再融资实施前需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获批后还要受市场环境考验,大势不好时会跌破再融资定价(如增发价),实施时间可能延长到两年,此两年正是解决漫长的IPO排队现象也是加速IPO时段。

  新政最容易产生歧义的,莫过于再融资新发股份不超过总股本20%的规定。首先,该规定是适合于私募发行的;换言之,如果再融资是公开增发的、甚至是配股的,新发行股份是不受限制的。

  其次,对大盘股而言,该限制约束力不大。A股IPO时,总股本4亿股以上的,公众股的初始比例最低为10%。20%的比例对大盘股已算多了,实际上行情不好时,好多增发真正落实也就25%不到。

  最后,新政本质上是有利于小盘股的,特别是大股东志在高远者。许多A股流通股仅一两千万股,被短线客炒得价格奇高,大股东突然间推出增发五千万到一亿股的方案,筹码分布巨变引发暴跌。小盘股IPO后18个月,“小非”流通后价格变低,公众股比例常近50%,20%总股本的增量限制,将使增发原始股的套现倍数降低。以往那种股本结构突发变异的打击,也有所降低。

  市场一直对国企改革题材很有兴趣,新规公布后,部分投资者担心原有的重组题材受到影响。但若干央企的重组、若干地方国企的整体上市,属于国家战略所需,应会继续受到支持。似乎重组定价依然按照原定价方案,其他政策实际留下许多可变通之处,例如,定向增发+非定向增发(配股),是否便可突破20%的比例限制?不涉及非公开增发的重组,例如资产置换、换股方式、发行可转债购买资产、创业板小额快速融资的,依然可以实施。

  配套融资的非公开发行,是双刃剑,拥有股份的中介机构,也意味者在私募部分解禁前夕,或有维护股价的需要。市场化定价新规下,机构或在市势不好、股价下跌时才选择定价基准日,甚至不排除故意打压股价的可能。这实际也滋生一种新的风险,打压了股价使得筹码分散,最终又实施不了重组,持股的其他中小户便受连累。

  再融资新政的受益者,包括上次融资品种为可转债、优先股者;最受打击的,包括上次募集资金富足,不断购买理财产品或者有类似行为者,即使间隔过了一年半,再融资申请也不容易获批。

  再融资新政对股市影响正面,本质上有利于公众股东,对于有说服力的重组方案,其变通实施也不构成障碍。

  (作者古禅为信息时报特约撰稿人)

责任编辑:高艳云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