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24日22:21 证券时报

  作者:潘玉蓉

  2017年春节前第三个工作日,保险行业消息不平静。

  24日上午,前海人寿董事长姚振华如期出现在深圳办公室,“被边控”的传闻不攻而破。

  几乎同时,在北京,保监会召集几家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会,就调整现正实施的保险资金股票投资比例做最后一轮讨论。

  下午4点刚过,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的摘要对外发布,即日执行。很快,这一消息传遍市场。

  先看这四大主要内容:

  1)分层监管,超过20%的股票投资需要报批。区分一般股票投资(低于20%)、重大股票投资(超过20%)和上市公司收购(控制权),一般股票投资无需获批,涉及举牌的须事后报告,重大股票投资须事后备案,上市公司收购须事前核准。

  2)开展重大股票投资和上市公司收购的,上季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应当不低于150%。

  3)严禁险企与非保险一致行动人共同收购上市公司。保险机构收购上市公司,应当使用自有资金。

  4)恢复“救市”前的比例监管。权益类资产的账面余额不高于上季末总资产的30%,单一股票的账面余额不得高于上季末总资产的5%。对于已增持蓝筹股票的保险机构可于2年内完成投资比例的调整。

  保险机构股票投资分层监管

  从2015年开始持续一年多的宝万之争,到后来的险资掀起举牌潮,背后成因十分复杂,保险资金一度被“妖魔化”。

  2016年底,宝万之争以深圳地铁接手的方式“定盘”,保险资金资本市场“野蛮人”的争议也告一段落。但是这一事件对于资本市场以及保险资金监管的启示,并没有结束。

  “差别监管”文件的祭出,可以看到监管部门对于这一问题的总结和思考,可谓是动中肯綮。

  “差别监管”之后,由于保险行业大多数公司的股票投资都在20%以内,保险机构正常的投资行为不受影响;而保险公司被一致行动人用于收购目的、对上市公司实时控制的行为则被明确禁止。对于保险公司收购上市公司的情形,要报监管事前核准。

  在业内人士眼中,上述通知的发布是一次对于保险行业意义深远的文件。“经此一役,保险资金再难实际控制上市公司,保险公司的投资趋于分散,无法再成为大股东手上的棋子。”一位保险行业人士表示。

  股灾时期股票投资政策回归

  《通知》将险资股票投资上限收回至单一股票投资5%、权益类投资30%,宣告着2015年股灾时期的特殊政策正式回归。

  新华资产总裁李全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表示,“通知旨在防范个别公司的激进投资行为和集中度风险,对保险投资的影响有限。”

  李全表示,对于保险这类大体量的机构,用季末总资产的5%去投资一家上市公司,已经非常多了。比如新华保险总资产约7000亿,以此计算,5%也有350亿的额度,对A股大多数上市公司而言,都是个大买家。

  而对于小型保险公司,本身风险承受能力有限,也不适合将大量的投资集中在少数公司上。

  “保险公司的投资本就应该趋于分散,以财务投资为主、战略投资为辅,遵守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的理念。”李全表示。

  中再资产总经理赵威表示,股灾时期的政策其实只有极少数公司在使用,行业内大多数公司在股票市场中的投资比例并不高,距离30%的监管上限空间足够。

  据记者了解,目前全行业超出监管比例的保险机构有6家。

  对资本市场影响如何?险资不悲观

  从整个保险资管行业看,权益类的投资比例一直在20%左右。2016年11月保监会数据显示,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3.12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88万亿元,占比14.37%。从数据看,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中的比例仍有上升空间。

  “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将会保持快速增长,即使股票市场的投资比例可能会下降,但投资的绝对金额不会下降反倒会增加。比例是相对的,规模是绝对的。”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再资产赵威表示,经济筑底转型期间,一批好的公司在崛起,用发展的眼光长期来看中国资本市场仍然不缺机会,他认为2017年的资本市场并不悲观。

  新华资产总裁李全也表示, 2017年不确定性增强,整体会比较艰难,公司在以防风险为主的同时,仍会积极把握黑天鹅过后的投资机会。随着流动性宽松局面的改变,保险这类手上有大量现金资产的买方机构,将会等来好的投资机会。

  海通证券分析师孙婷表示,新规对资本市场不会形成资金压力。因为当前保险资金股票投资余额1.2万亿,占保险资金运用总额的比例不到10%,距监管上限尚有较大空间。另外,新规对于少数超过新规比例的险企给予了2年的宽限期。

  “新规将进一步推动保险资金的分散投资、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与上市保险公司的投资方式相一致。”孙婷表示。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

  比例调整不影响险资正常股票投资

  保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于加强对保险机构股票投资行为的监管,促进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有什么意义?对此,证券时报采访了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相关负责人。

  记者:如何解读《通知》的出台的背景和意图?

  协会:近年,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但行业也面临着日益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风险形势。 少数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存在重大缺陷,“一股独大”、股权结构复杂不透明,个别控股股东把保险公司当做“融资平台”,随之而来是激进的产品设计和销售策略,倒逼出激进的资产配置和投资风格。 近期的一些投资行为显示个别保险机构成为大股东的“一致行动人”,盲目投资到一些毫不相干的行业,为了达到控制目的不计成本,出现了一些“匪夷所思”的投资行为,完全偏离了审慎稳健的投资理念,成为真的“险”资。

  《通知》的出台旨在加强对保险机构与一致行动人重大股票投资行为的监管,防范个别公司的激进投资行为和集中度风险,是切实落实“财务投资为主,战略投资为辅”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原则的体现。

  记者:《通知》将股票投资分为一般股票投资、重大股票投资和上市公司收购三种情形,并实施差别监管,对此怎么看?

  协会:《通知》中提到的差别监管,是分类监管思路的体现。《通知》对正常的股票投资没有增加限制性措施,因此这一分类监管的设置不会影响保险资金的正常投资行为。

  记者:如何看待《通知》中对投资股票比例调整的相关规定? 会否影响保险资金参与股市的积极性?

  协会:此次《通知》中比例的调整实际上是2015年救市政策的退出。

  未来较长时间,市场利率还将持续在低位徘徊,而保费规模却稳定持续增长,让保险机构的资产端配置承受一定压力,短期内“优质资产荒”问题仍将十分突出。保险机构谋求的是长期稳定收益,现阶段的资产配置选择空间并不是很多,适当提高在资本市场中业绩稳定的大蓝筹股投资配置,对于保险资金而言是大势所趋。从多元化配置角度看,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在资本市场的投入并不会降低。

  在资本市场目前的市场底部运行区域已经较为明朗,投资安全边际较为明显,保险资金从价值投资的角度不仅不会撤出或减少投资,而是会增大对低估值高分红的蓝筹股的投资。最近一年来,低估值蓝筹、股权分散、有稳定的资本回报率和分红、有良好的现金流等特征的上市公司频频受到保险资金追捧即是证明。

  记者:比例调整会否对市场形成冲击?2年宽限期能否消化影响?

  协会:《通知》在政策上给予了将比例调整至监管比例之内的两年或更长时间的宽限期,实际上,随着资产规模的不断增长,增长的效应会抵消比例调整的效应。

  数据显示,2006-2015年十年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年均增长率约为23.01%。如果一家保险机构有1000亿元资产规模,现在有400亿元的股票(投资比例为40%),假设其资产规模年平均增长20%(低于行业23.01%平均增速),两年后规模为1440亿元,400亿元股票占比则降至27.78%,两年后不用减持股票就可以达到30%的监管比例要求。

  投资比例调整并不意味目前超出投资比例的保险机构将要卖出一定金额的股票,据了解目前超出比例的涉及资金仅占整个行业的1%,一些大型的保险机构月度规模增长带来的投资股票额度就可能可以覆盖这一影响。这个宽限期的设置将大幅降低对资本市场的扰动,甚至是实现“零影响”。

责任编辑:高艳云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