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危机将转通胀风险 中国应避开美国长期债券(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2日 01:44  第一财经日报

  去杠杆化效应导致资产贬值

  《第一财经日报》:能不能解释一下去杠杆化效应,这种效应将带来何种连锁反应?

  张鸿飞:美国金融系统近期内经历了一场休克。正如一个刚刚发作过心脏病的病号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恢复一样,金融系统也需要时间慢慢恢复正常。病人的康复取决于其身体状况。美国政府的措施是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增加流动性,以防病号再次休克。雷曼的崩溃、AIG被政府接管、美林集团匆忙与美国银行联姻,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均在一周以内完成。这些心脏病的病因是当时信贷市场过分宽松,得到资金太方便,从而使得这些金融机构过分地放大杠杆机制,导致现在的残局。心脏病人休克后要休息一段时间,遵循原有的健康生活习惯,慢慢减肥,方能逐渐康复;金融系统也是同样的道理,去杠杆化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政府巨额资金注入的救市措施可以防止再次发生类似雷曼轰然崩溃的惨剧,但是由于信贷市场的冻结,这些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此次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将有大量的非理性的、强制性的资产甩卖,并会导致资产价格下滑。在目前的市场上,所有金融产品的交易均是在无杠杆的前提下进行。换句话说,以前的投资是从信贷市场借贷,再将其以杠杆机制放大若干倍,这种投资带来的收益如今可以在没有借贷的情况下实现。这是去杠杆机制的效应,此效应会导致资产的贬值。

  《第一财经日报》:美国政府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是否会促进经济?

  张鸿飞:即使政府向金融市场大量注入资金,希望增加信贷市场的流动性,但是银行系统现阶段并不愿意扩大放贷,原因是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表极其脆弱、银行对高风险借贷的回避以及包括信用卡债务之类的各种消费者贷款付款的违约率升高。在房地产市场泡沫时期,消费者以自己的房屋作为抵押,向银行大量借贷,大肆挥霍。他们将自己的房屋当成是自动取款机。现在房价下跌、银根紧缩,消费者的开销也将大幅度下降,从而直接影响实体经济。

  《第一财经日报》:全球央行联手减息、政府向各自的银行注入资金是否会避免一场深刻的金融危机?

  张鸿飞:由于全球各国央行、政策制定者的通力合作,我们或许不至于步入更加严重的经济危机。不过,目前的情况是,即使新的资金被注入到银行系统,银行系统也极不愿意放贷,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日趋严格,放贷门槛大幅提高,即使将贷款发放出去,贷款方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在预算中也相当谨慎。此外,美国民众现在突然醒悟,觉得勤俭节约或许是一良策。这些行为反馈到经济系统中,其结果是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下跌。这一次的经济衰退时间或许长达2到4年。

  《第一财经日报》:去杠杆化和经济放缓是否关联?美国银行收购美林、摩根大通收购华盛顿互惠银行的金融机构之间的合并是否会持续?

  张鸿飞:去杠杆化和经济放缓不同,但是这次却关联在一起。两者相辅相成,产生了多米诺效应。其结果是近期内将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者合并,特别是在对冲基金板块。

  大型银行如美联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的倒闭现象不至于再发生,首先是财政部开始将2500亿美元的资金注入银行系统,此外房屋贷款产品如高风险的可调整利率贷款产品(Option ARMs)有数年的拖延效应,后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爆发出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