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多家私募机构将从新三板摘牌,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

  12月15日晚间,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下简称“股转公司”)发布公告称,因中科招商和达仁资管不符合挂牌私募整改要求,对两家公司实施强制摘牌。股转公司表示,中科招商、达仁资管将于12月26日起终止挂牌,两家公司应在主办券商协助下积极应对、妥善解决投资者诉求。

  业内人士表示,多家私募机构将从新三板强制摘牌,意味着历时近两年的新三板私募整改工作即将收官。在防止资金“脱实向虚”、积极稳妥降低杠杆率、严控金融风险的背景下,新三板私募机构整改意在促使私募回归本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新三板5家私募将摘牌

  作为私募巨头,中科招商从新三板摘牌,当即成为近期私募业关注焦点。

  股转公司公告显示,根据《关于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有关事项的通知》与《关于挂牌私募机构自查整改相关问题的通知》,相关挂牌私募机构向股转公司提交了自查整改报告与主办券商核查报告。经进一步审查,中科招商、达仁资管不符合整改要求,根据《1394号通知》第六条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第4.4.2条之规定,决定于2017年12月18日对这两家私募机构股票暂停转让一天,12月26日起终止上述两家公司股票挂牌。

  中科招商被强制摘牌的原因是“管理收入占比不达标”。中科招商的主办券商光大证券发布的核查报告显示,2016年,中科招商管理费和业绩报酬之和占收入来源的41.39%,不符合《关于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有关事项的通知》私募机构新增8项挂牌条件的第一项“管理费收入与业绩报酬之和须占收入来源的80%以上”的要求。同时被强制摘牌的私募机构达仁资管也是同一原因。

  实际上,这是股转公司一周内第二次对挂牌私募机构实施强制摘牌。此前的12月12日,首批5家挂牌私募机构披露了自查整改报告,其中,拥湾资产、富海银涛、银纪资产3家机构不符合要求。

  相关公告显示,拥湾资产2016年管理费与业绩报酬之和占收入的比重为29.88%, 近3年年均实缴资产管理规模为3.46亿元;银纪资产2016年管理费与业绩报酬之和占收入的比重仅为4.18%,近3年年均实缴资产管理规模仅为0.39亿元,与股转公司的要求相距甚远;富海银涛2016年管理费与业绩报酬之和符合新增挂牌条件第一项的规定,但作为私募股权类私募机构,富海银涛近3年年均实缴资产管理规模仅为29.02亿元,不符合第五项的规定。

  至此,在已经公布自查报告的15家新三板挂牌私募机构中,共有5家私募将被强制摘牌。

  私募整改进入收官阶段

  监管部门对新三板挂牌私募的整改工作,历时已接近两年。

  2015年年底,在PE挂牌新三板热潮出现后,监管层及时叫停了PE机构挂牌和融资。此后的2016年5月27日,股转公司发布了《关于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在现行挂牌条件基础上,对私募新增了8项挂牌条件,也被称作“私募八条”,其中,第一项是管理费收入与业绩报酬之和须占收入来源的80%以上;第五项要求,创业投资类私募机构最近3年年均实缴资产管理规模在20亿元以上,私募股权类私募机构最近3年年均实缴资产管理规模在50亿元以上。

  当时,股转公司要求已挂牌的私募机构应当对是否符合该通知新增挂牌条件(第二项、第三项和第七项除外)进行自查,并经主办券商核查后,披露自查整改报告和主办券商核查报告。2017年5月27日,一年期限已届满,仅有14家挂牌私募公告了自查整改方案,还有部分挂牌私募机构未直接披露,而是以各种方式向股转公司提交了自查整改报告。

  今年10月27日,全国股转公司发布《关于挂牌私募机构自查整改相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已挂牌的私募机构,应当对是否符合本通知新增挂牌条件进行自查”,并就挂牌私募机构自查整改条件的计算口径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明确。

  目前已经明确将被摘牌的5家私募机构,均是在此轮自查整改中查出不符合相关挂牌条件。市场人士表示,这意味着历时近两年的新三板私募整改工作已经进入收官阶段。

  强监管意在回归本源

  对于新三板私募机构的监管,既有引导资金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防止资金“脱实向虚”的大背景的影响,也与新三板上部分私募机构高额融资有关。

  2015年,私募机构九鼎集团、中科招商先后在新三板完成了超过100亿元的定向增发,其他已经成功实施定增融资的挂牌PE融资规模在2000万元至40亿元之间。当时就有观点质疑,私募基金巨额融资可能挤占实体企业在新三板的融资空间,还可能存在跨一二级市场套利行为。

  数据显示,2015年,新三板企业全部股权融资1100多亿元,其中私募机构占据重头,仅九鼎集团和中科招商合计超过200亿元规模的定向增发,就占市场总融资额的近20%。其中,手握巨资的中科招商,在2015年股市震荡期间,通过旗下的投资平台等,对A股二级市场上市公司进行大笔买入,并迅速举牌。有市场分析称,中科招商当时以40亿元左右的资金,举牌了10多家上市公司,且大多为市值40亿元及以下的小市值公司,壳股特征明显。

  私募机构的巨额融资显然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时任证监会市场部主任霍达在2015年年底表示,PE本应服务于实体经济,但是,私募机构在新三板挂牌融资后,资金是否流入了实体经济,这个问题还需要梳理一下,并进一步研究论证。

  2016年以后,证监会加大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审核要求,严打“炒壳”行为。中科招商也开始大幅减持之前举牌的股票。值得注意的是,中科招商近期更是频繁减持其持有的A股股票,12月7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根据自身资金需要,拟在未来6个月内实施股票减持计划,总计减持金额约30亿元。

  有观点表示,从中科招商未能实现的挂牌条件及其他条款来看,这些条款其实是对私募基金回归主业的引导。以中科招商为代表的私募在新三板市场大量融资,再到A股二级市场买壳待售的模式,违背了私募基金行业的本质。该观点认为,从这个角度看,中科招商强制摘牌是对私募行业回归本源的呼唤。

  延伸阅读:

  稽查执法出重拳 

  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将“无处藏身” 

  杨毅 

  在发布被证监会顶格处罚的公告之后,12月19日晚间,江苏雅百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百特”)公告称,包括公司董事长在内的多位公司高管集体辞职。其公司股票表现同样急转直下,本周前3个交易日内累计下跌24.23%,接盘者寡。

  雅百特12月18日发布风险提示性公告称,如果雅百特被认定为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者后续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的,公司股票交易可能将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存在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的风险。

  事实上,对于雅百特案的处罚仅仅是今年以来证监会开出200多张“罚单”中的一张。业内人士表示,证监会将持续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而通过全链条的从严监管,资本市场乱象得到整治,良好市场生态正在逐步形成。

  雅百特信披违法遭顶格处罚

  雅百特信息披露违法案是证监会查处的一起性质恶劣的上市公司跨境财务造假案。证监会新闻发言人12月15日表示,证监会近日查处了雅百特以虚构海外工程项目和国内外建材贸易的方式虚增业务收入,粉饰财务报表的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案件。

  据了解,经过细致缜密地调查和审理工作,通过对涉案主体复杂业务和资金往来的抽丝剥茧、层层深挖,证监会查明,雅百特于2015年至2016年9月通过虚构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木尔坦公交工程项目、虚构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等手段,累计虚增营业收入达5.8亿元,虚增利润约2.6亿元,其中2015年虚增利润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达73%,2016年前三季虚增利润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约20%。上述虚假财务数据通过雅百特2015年年报、2016年半年报及三季报公布,已构成信息披露违法。

  此外,由于雅百特信息披露违法案违法事实涉及境外项目,证监会及时启动跨境执法合作程序,向巴基斯坦、香港、美国等境外监管机构提出执法协助请求,境外监管机构向证监会提供的证据与证监会在境内掌握的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证监会查实认定了雅百特公司的违法行为,案件取得重大突破。

  在雅百特信息披露违法案中,雅百特的违法行为涉案金额巨大、情节严重。根据在案事实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证监会决定,对雅百特处以证券法规定的顶格罚款60万元,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陆永处以30万元顶格罚款,并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对其他有关责任人员依法分别予以行政处罚或采取市场禁入措施。

  此外,对该案涉及中介机构涉嫌未勤勉尽责等违法行为,证监会表示也将严查到底,绝不姑息;对本案已涉嫌构成刑事犯罪的有关事实,证监会将移送司法机关进一步追究刑事责任。

  稽查执法亮剑整治乱象

  雅百特信息披露违法案只是证监会今年以来查处的众多案件中的一例。统计显示,截至日前,证监会2017年以来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06件,罚没款金额73.24亿元,是去年全年的1.7倍;市场禁入36人,预计全年市场禁入人数将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证监会对慧球科技“1001项议案”信息披露违法系列案、鲜言操纵“多伦股份”案、九好集团与鞍重股份“忽悠式重组”、“吃相难看“的山东墨龙案等案件的处罚给市场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年4月,证监会查办九好集团与鞍重股份“忽悠式重组”,时任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证监会对九好集团、鞍重股份及主要责任人员在证券法规定范围内给予顶格处罚,对九好集团造假行为的主要责任人员采取终身市场禁入以及五至十年不等的市场禁入。

  慧球科技“1001项议案”事件在当时引发了市场和社会舆论广泛关注。今年5月,证监会对慧球科技发布“1001项议案”等7宗慧球科技、匹凸匹信息违法违规案作出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决定。张晓军在5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任何碰触监管红线、挑战法律底线、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以身试法者,证监会都将坚决贯彻依法、全面、从严监管要求,“零容忍”坚决打击,让违法者在资本市场无藏身之处,还资本市场一片蓝天。

  分析人士表示,证监会稽查执法工作以及所通报案件呈现“罚没金额较大,顶格处罚较多”“内幕交易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件较多”“大案要案及典型案件较多”“常规案件查办与专项执法行动、专项检查并行”“行刑结合办案”等特点。

  业内人士称,证监会敢于亮剑,对于社会关注度高、市场影响大的案件依法高效作出行政处罚,迅速回应市场关切,有效地震慑了违规、违法行为,整治了市场乱象,净化了市场生态,维护了市场秩序,增强了投资者信心。

  依法全面从严监管成效显著

  事实上,整治金融乱象,必须重典治乱。“证券监管成效显著,稽查执法居功至伟。”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田利辉认为,证监会稽查执法工作是维护资本市场公平和公正的重要基石之一。

  11月末,证监会主席助理宣昌能对证监会全系统行政处罚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但他同时指出,当前执法环境日趋严峻复杂,执法压力不断增大,执法工作的中心地位日益凸显。

  “从今年以来证监会通报行政处罚案件的数量以及罚没金额来看,力度较往年有所加大,显示了监管与稽查执法的高压态势,这是践行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的具体表现。”券商分析人士指出,未来监管部门将继续推进资本市场监管的法制化、常态化和公开化,提高市场主体违法违规及失信成本,维护市场“三公”原则。

  而对于如何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监管体制机制,证监会主席助理黄炜在第六届“上证法治论坛”开幕式上表示,要有效应对证券市场监管的复杂性、隐蔽性、专业性和对抗性挑战,着力解决执法职能定位、职权配置和执法资源保障问题,解决证券执法手段不足的瓶颈制约。要进一步明确交易所作为市场监管第一道防线的法定地位,赋予其对会员、上市公司、投资者等市场参与主体和市场交易活动进行全面一线监管所必备的权限与手段。要积极探索与资本市场集中统一监管相适应的司法专门化安排,立足于司法审判专业性、裁判标准统一性要求,进一步健全涉及证券案件的民事、刑事、行政诉讼的专门管辖制度。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日前在介绍证监会部署专项执法行动第四批案件情况时强调,下一步,证监会将进一步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依法全面从严打击影响市场稳定运行、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作者:赵洋 杨毅

  编辑:吴粤

责任编辑:王萌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