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31日07:49 东方网

  7月29日晚间,东吴证券发布一则公告称,东吴证券全资子公司东吴证券(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香港”)拟收购 天顺证券( 港股 01141)集团有限公司(1141.HK)。东吴香港拟通过认购天顺证券集团有限公司定向增发股份(或定向增发+收购部分老股)的方式控股目标公司,收购金额预计不超过 10 亿港元。

 

  若除发行认购股份外,天顺证券集团已发行股本概无变动及全部认股权及期权已被行使,那么,预计东吴香港对天顺证券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完成后,将持有天顺证券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不低于 51%。这是继东吴证券去年9月7日在新加坡设立资管子公司东吴证券中新(新加坡)有限公司完成注册后,国际化布局上又一城。

  东吴证券方面认为,东吴香港通过收购香港上市券商的方式,是东吴证券快速建立香港业务平台,实现证券业务的海外延伸,探索具有东吴证券特色的综合金融服务和国际化道路的较好选择。

  中资券商业务的海外延伸

  据公开资料,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天顺证券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着天顺证券和天顺期货两家全资子公司,持有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规管下的第 1、2、4、9 类牌照,可从事证券交易、期货合约交易、证券咨询、资产管理等受规管活动,同时也是香港联合交易所参与者及中央结算公司参与者。

  东吴证券意在通过东吴香港筹建海外服务平台,实施海外市场开发和产品开发,实现公司业务的海外延伸,提升公司知名度和特色服务水平,并充分利用香港市场的成熟产品、业务模式,结合国内创新资源,推进该券商国内业务创新,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整体竞争实力。

  “国际化对于券商而言是一个大方向。”上海一家上市券商研究所非银分析师分析表示,对于像东吴证券这类在海外布局方面起步相对较晚、目前海外业务基础较薄弱的中型券商而言,近两年全新建立海外业务板块,相对是比较落后了。此次海外收购是该券商业务新的布局方向。

  据了解,东吴证券此前从未进行过海外收购,因而,东吴证券此次在境外的收购方式采用了相对快速占有、直接切入占有市场份额的方法:通过全资子公司东吴香港收购天顺证券集团的方式,快速取得业务牌照和业务渠道。

  海外业务又一城

  昨日,东吴香港与天顺证券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备忘录》,在备忘录条款及条件的规限下,天顺证券集团有限公司同意向东吴香港发行,而东吴香港同意向天顺证券集团有限公司认购,或通过其全资附属公司向天顺证券集团有限公司认购股份。

  该认购股份占完成认购后天顺证券集团有限公司经扩大的已发行股本不少于 51%。不过,值得留意的是,即便,7月28日,东吴证券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东吴证券(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收购天顺证券集团有限公司的议案,但是此次收购行为尚需获得我国相关监管机构、天顺证券集团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及香港监管机构等的审核批准。

  事实上,藉由苏州与新加坡有着深厚渊源,东吴证券此前曾绕开证监会曾于2009年规定的“证券公司首次开展跨境业务的,原则上应当采取设立的方式在香港成立香港子公司”,在新加坡率先设立了该券商首家境外子公司、全资资产管理公司,名叫东吴证券新加坡子公司,定位为券商资管公司。

  东吴证券新加坡子公司总经理李寅康表示,“新加坡资本市场以擅长‘财富管理’而世界闻名。这一国家的资产管理规模仅次于瑞士,位列全球第二。东吴证券本身定位亦是‘互联网+财富管理’。所以,我们在新加坡设立子公司,目前定位为一家单一牌照的资管子公司。”

  创新业务拔尖同类型券商

  上述非银分析师表示,在证券行业全行业业务同质化、创新步伐放缓的环境下,东吴证券推进创新业务的力度不减,由此可见一斑。

  据了解,在同类型券商当中,东吴证券有几块创新业务一直走在靠前位置。比如,在处理不良资产方面,由苏州市政府牵头,东吴证券与几家公司一起正在申请牌照;旗下设立和推进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东吴在线在国内属于行业领先的互联网子公司;以及机制相对灵活的券商研究所子公司的设立等。

  其中,去年5月成立的东吴证券子公司东吴在线,因为行业布局较早,东吴证券对此子公司推进力度相对较大,东吴在线目前在国内券商系金融科技领域属先行者,所处的金融科技领域为新兴行业。

  7月28日, 赢时胜( 行情 300377,买入)发布晚间公告,因参股公司战略发展需要,拟使用自有资金4亿元,参与东吴证券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东吴在线的融资,认购东吴在线增加的注册资本。赢时胜此次增资的价款,将用于东吴在线的经营以及东吴在线股东会批准的其他用途。

  赢时胜方面表示,此次增资东吴在线,将充分利用其在资产管理和金融机构服务领域的资源优势,以及其致力于“科技改变金融”的战略执行力,将在金融科技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方面的研发予以部署实施,探索金融科技新技术应用研发与国内金融实务和创新的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李钊 SF137

相关阅读

香港证监会“夺权”港交所?

不论哪一个监管机构主导上市审批,提升港股市场素质最终仍需落实到企业管治的改善和规范中来。改革上市架构,在推动改革的漫漫长路中,只是第一步的尝试,未来无论法律条例的修改,监管和执法的加强,还是投资者教育的改进,无处不关键,也无处不艰难。

商务部为何棒打“美年大健康”

假如商务部这一大棒狠狠砸下来,不是打蔫了“美年大健康”,而是窒息了中国医疗市场健康发展的活化因子、消解了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市嘲供给侧”改革能量,中断了医疗服务市场多层次需求与多层次供给的有效循环。

华润才是结束万科宫斗的钥匙

很久以来,华润并没有太多的声音,可能是囿于央企的身份吧。但王石主动敲门来了,华润该如何表示呢?一扇门关上,另一扇门快要打开了!

日元为何能成为避险货币?

半年来,日元对人民币的涨幅已接近30%,促进了人民币在没有对美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有序释放了对一篮子货币的贬值压力,并通过改善贸易条件推动了中国出口的企稳。在日元币值趋稳之后,一旦美联储加息预期重启,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可能再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