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1日00:59 证券时报

  总体而言,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性矛盾依然严重,系统性金融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值得注意的是,记者采访的多位人士几乎都对下半年股市的走势表现出乐观态度,有人认为A股风险释放得较为充分,正迈向价值投资,整体上看,整个下半年可能会保持震荡的态势。

  证券时报记者 方海平

  5月最后一天,A股收获一根大阳线,上证综指涨幅超3%穿破2900点收报2916.62,股市迎来久违的人气。一度使整个市场陷入极度恐慌的债券违约潮得到暂时平息。人民币汇率的大幅贬值也未对市场和情绪造成冲击。这些现象似乎意味着,投资者同资本市场新环境已经过了“磨合”期,开始迎来新一轮平稳发展阶段。

  事实果真如此么?证券时报记者采访多位市场人士了解到,绝大多数人对今年下半年经济走势并不乐观,认为缺乏亮点,能保持既定的目标增速较为困难。看似已经缓和的债券违约只是短暂的“中场休息”,后续或将有更多违约事件陆续爆发。债券市场会持续处于痛苦的去杠杆过程中,不过股市或许会出现意外的惊喜。

  违约连锁反应出现

  后续或持续发酵

  回顾今年上半年的资本市场,最让人“难忘”的可能要属4月出现的债券违约潮,事实上,这种违约风险的迹象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出现,只是当时这种不具普遍性的“个别现象”并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影响没有传导至整个市场。当大面积违约来袭,市场一度陷入恐慌之中。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截至5月底,国内债券市场已经发生16家债券发行主体债券违约事件,涉及债券数量30只,涉及本金超过200亿元。不管从哪个指标上看,都远远超过往年同期。其中涉及国企的违约案例,对市场冲击尤其大。

  目前,这波违约潮似乎已经过去,其造成的情绪恐慌也得到缓和。但是不愿署名的债券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这只是暂时的喘息,大家普遍认为下半年会有更多的信用风险暴露。因为市场承受不住持续的冲击,政府也要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出现。但是刚兑一旦打破,这种情况就不会收住,在不景气的宏观背景和行业形势中酝酿的风险会陆续暴露出来,因此后续可能会出现类似今年上半年这种违约潮——短暂平缓——违约潮——短暂平缓的过程。

  这被认为是债券市场前期错误定价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作为这种代价的一部分,违约的连锁反应陆续出现,比如近期集中出现的信用债评级遭遇下调的情况,这些评级遭下调的事件又集中出现在4月份以后,即违约潮爆发之后。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6年到目前为止,发债主体评级遭遇下调事件高达604起,较去年同期的198起增长两倍多,其中335起发生在4、5两个月内。同时,今年以来债项评级遭下调的案例达到190起,去年同期仅为27起。

  债券投资人士对记者表示,中国信用债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债券评级并不能反映企业的基本情况。因为发债企业大都是央企、国企,有政府刚兑的信用作为背书,机构进行评级时更多考虑的是这一因素,而不是企业本身经营状况的好坏。即使是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同政府关系不大的民营企业,也大多因为同政府或者国企的关联业务往来而影响了评级。如今,信用风险的暴露已经表明刚兑打破,债券需要重新定价。预计后续会有更多的评级下调事件出现。

  反过来,前期债券违约事件的频繁出现,使得债市各品种债券分化明显,信用利差扩大,评级在机构挑选债券标的时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评级下调对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部研究总监周文渊对记者表示,信用事件的时点性冲击会推动机构主动去杠杆,下半年债市整体在去杠杆、紧信用、宽货币架构下会维持震荡,进而会导致短期流动性紧张。

  从更宏观的角度而言,违约高发的连锁反应很大。整个市场的风险偏好降低,金融资产的风险溢价上升,可能会传染至其他金融市场,如股票与外汇。

  下半年经济如何运行

  中国宏观经济已经在增长乏力和结构转型中挣扎多年。去年下半年政府高层提出“供给侧改革”时,一大批市场人士对于改革和今年经济走势充满信心,太和智库研究员、新声代经济学者张超便是其中之一。他对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的实际情况与很多人年初时的预计其实是背道而驰的,一季度的经济依然主要依靠投资驱动,且投资主要依靠基建和房地产,消费完全没有被刺激起来,对经济的贡献太弱,而投资的回报率又在逐渐下降,结构性改革没有推进。

  张超认为,预计全年能够保持年初定下的6.5%的目标增速并不容易。而从通货膨胀上看,目前的2.3%左右的CPI数据其实并不是真实的通货膨胀率,按调整计算方式之前的算法,通货膨胀率比这要高出很多。现在看来,下半年经济将会继续在L型底部波动,二季度可能仍然比较平稳,但三四季度下行压力较大。

  不过,下半年经济也并非全无亮点。周文渊认为,下半年经济中的亮点,一是政府基于供给侧管理模式下的积极财政政策,会拉升经济增速。二是地产投资基本能稳定住。三是外贸出口预计有所恢复,这是因为出口导向型政策的重启和国外经济的好转。

  民生证券固收团队相关研究员对记者表示,供给侧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将有效缓解过剩产能问题,使企业盈利能力回升。同时,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环境下,社会融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促进创业创新等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此外,通过积极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银行投贷联动及实施债转股等一系列新工具的运用,可以巩固稳增长的成果。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目前市场各方对于政策方向其实并没有一致的理解。不少机构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所看到的政策方向并不明朗,很多人都处于观望当中。但是预计下半年会有一些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性政策落地。

  总体而言,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性矛盾依然严重,叠加继续不时爆发的债券违约风险,经济基本面和资本市场可能不会出现太多意外,系统性金融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值得注意的是,记者采访的多位人士几乎都对下半年股市的走势表现出乐观态度,有人认为A股风险释放得较为充分,正迈向价值投资,整体上看,整个下半年可能会保持震荡的态势,但是其中存在很多逆周期企业和主题投资机会。

  债市的压力则要大得多。这是因为,去年6月份股市去杠杆之后,资金没有流向实体经济而是流入了债市,推高了债市定价,累积的杠杆过高。后续债市必须要经历一个同样的去杠杆过程,这一过程短则1年,长则2~3年。

  “资本市场新增资金的进入需要新的触发因素。这个因素不应该是货币宽松,而应该是结构性改革的确认。”周文渊对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杨雪 SF114

相关阅读

为何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比低?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和发展。但是从整体来看,即使按照较低的标准,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所占比重也仅有30%左右。而在1980年代的社会调查中,在美国就有66.7%的居民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级”,在瑞典这一比例是75%。

英国脱欧影响欧盟地缘政治格局

大家并没足够重视英国离开欧盟在地缘政治方面所带来的后果。欧盟是每个成员国政府在各个层面相互沟通的平台。这样一个关系网到底有多重要无需赘言。

农村土地流转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农民是想让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的。但是,由于对流转收益的担忧,对土地流转后土地归属的担忧,对土地流转后是否被改变的担忧,以及对经营大户甚至地方政府的不信任,让他们会对土地流转产生思想上本能的抵触。

复原乳真的那么可怕吗?

建议食药监总局尽快组织复原乳监测,加大全国各地复原乳的检查力度。各大企业也不要犹抱琵琶半遮面,该标注的一定要标注,否则就是欺骗消费者,最终也会被消费者唾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