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 13家上市公司新闻现利空

2015年05月11日 08:03  证券时报网  收藏本文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11日讯

  *ST博元大股东3天狂卖七成股份

  新晋大股东疯狂抛售所持75%的股票,却仍有大量资金无惧风险蜂拥买入。虽然距离强制退市仅剩4个交易日,但诡异的一幕再次在*ST博元身上上演。

  *ST博元5月8日披露,该公司新任大股东庄春虹从5月6日至5月8日的3个交易日内,已连续减持1497万股,占其所持该公司股份总数的75%以上,此时距离庄春虹成为其大股东尚不足半个月。而其进入、减持*ST博元的过程,似乎更像一个精心设计的金蝉脱壳之计,为他人顺利出逃提供掩护。

  更为令人惊愕的是,就在庄春虹疯狂减持的同时,却仍有大量资金买入*ST博元。龙虎榜数据显示,5月8日,仅前5名买入的金额,合计就已超过1亿元。

  大股东疯狂减持

  根据*ST博元披露,从庄春虹4月24日成为该公司大股东以来,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已累计减持*ST博元1497万股,占总股本的7.87%。

  4月24日,名不见经传的女会计庄春虹,通过司法划转取得*ST博元199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49%,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但随后就开始疯狂减持。

  5月6日,庄春虹已通过上证所交易系统减持593万股,占*ST博元总股本的3.12%,时隔一天,其又通过上证所交易系统继续减持904.376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75%。两次减持合计1497.807万股,占其个人持股数量的比例高达75%。

  3月27日,证监会[微博]公开通报,*ST博元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移送公安机关,并启动强制退市程序,在此消息影响下,*ST博元股价曾连续8个跌停,但此后在游资的助推下,于4月16日触底4.75元后又连续涨停。在此过程中,庄春虹的入驻正是扮演了推手的角色。

  尽管一路减持,从表面上看,庄春虹似乎仍然做了一笔亏钱的买卖。按照此前公告,庄春虹的买入价格为7.52元/股,总成本约为1.5亿元,而其两次减持价格却仅为5.96元/股和5.6元/股,远低于此前买入成本。尽管成功套现了近亿元,但亏损却高达20%以上。

  然而,从庄春虹获得*ST博元股份的缘由,以及深圳利明泰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下称“利明泰”)、陈壮群复杂的历史纠葛来看,庄春虹此举颇有助前两者金蝉脱壳之意。

  让他人金蝉脱壳

  利明泰、陈壮群均为*ST博元原大股东珠海华信泰债主,三者有着复杂的债务纠葛,并从2010年一路纠缠至今。

  公开信息显示,2010年4月19日,陈壮群与珠海华信泰签订合同,由前者向后者提供借款1.85亿元,借款期限两个月,年化利息为24%。如果逾期,未偿还部分按日息0.5%计算违约金。随后,陈庄群依约向珠海华信泰借款1.85亿元。但借款期满后,珠海华信泰只归还了其中一部分。截至2012年2月29日,剩余1.2亿元没有归还。

  2011年6月30日,珠海华信泰将*ST博元3997万股流通股,质押给深圳利明泰,其中2000万股于次年10月28日解除质押,剩余的1997万股,直到2015年庄春虹接手前才解除质押。

  对于上述借款的用途,*ST博元一直没有披露,但其实际控制人成清波及“中技系”却在背后时隐时现,相关资金可能正是流向了成清波及“中技系”手中。

  值得注意的是,珠海华信泰与成清波、“中技系”的关系,已是资本市场公开的秘密。以珠海华信泰实际控制人身份任*ST博元董事长的余蒂妮,是深圳国恒法定代表人李晓明之妻,深圳国恒则表面上出任中技系另一家上市公司*ST国恒第一大股东。

  根据*ST国恒2013年8月披露,在珠海华信泰借款时,李勇以其所持上海震宇实业公司100%股权、孳息对上述借款提供担保,*ST国恒、成清波、李晓明则提供无限连带责任保证。

  珠海华信泰向陈壮群借款的时间,与其获得*ST博元控制权时间高度一致。2010年5月,珠海华信泰通过拍卖的方式获得该公司21.003%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除此之外,利明泰也与“中技系”有染的另一家上市公司恒立实业有过纠葛。公告显示,2013年11月,恒立实业股东深圳傲盛霞实业有限公司,将其所持前者800万股股票质押给利明泰。

  在此过程中,利明泰所充当的角色、与陈壮群等人的关系,也是玄机重重。根据*ST博元4月24日披露,4月13日,陈壮群向深圳中院提出申请,请求该公司股票以司法划转方式,划转给案外人庄春虹,所得价款1.5亿元,用于清偿利明泰的质押债权人民币1.01亿元及此案部分债务。

  按照上述说法,珠海华信泰所持*ST博元股份划转后,利明泰将获得有限受偿权,而非用于偿还所欠陈壮群本人债务。而截至2012年2月,珠海华信泰所欠陈壮群的债务就已达到1.2亿元。

  但蹊跷的是,珠海华信泰将所持*ST博元股份质押给利明泰,前后时间持续接近4年,手握主动权却一直没有处置。而此次划转后,即便不算违约利息,陈壮群仍有超过7000万元资金未能收回,堪称为他人做嫁衣。

  时至今日,无论是成清波,还是“中技系”,已几无还款可能。随着成清波2014年6月身陷囹圄,其一手打造的“中技系”已经分崩离析。而*ST博元也已濒临退市边缘,通过上述方式,已经掩护利明泰顺利出逃。

  神秘资金接盘

  5月9日,*ST博元公告称,由于未在减持数量达到5%时停止减持并对外公告,上证所已于5月8日对庄春虹采取了盘中暂停账户继续卖出*ST博元股票的监管措施,并将启动纪律处分程序。

  上证所还要求,庄春虹就前述减持事项提交专项说明,解释违规减持的原因并对外披露,并根据规定在3日内编制并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公告披露后2日内,不得再行买卖公司股票。

  事实上,若非上证所盘中暂停其卖出,庄春虹极有可能一口气将所持*ST博元股票卖完。截至目前,庄春虹尚持有*ST博元500万股,仅占该公司总股本的2.62%。

  3月28日,*ST博元发布重组预案,重组方广西凯盛的控股股东为香港伟百隆,香港伟百隆的大股东分别为庄义隆、庄长荣和马辉廷。市场普遍猜测,庄春虹进入可能与*ST博元重组有关,这也是后者股价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庄春虹的疯狂减持,这一希望已被击碎,众多散户将面临着巨大风险。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5月8日表示,自3月31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以来,持股市值100万以下的投资者持续增持*ST博元,而持股市值100万以上的个人投资者以及专业机构、一般法人则持续减持。

  就在5月8日当天,情况又出现变化,大量资金涌入*ST博元,金额总计超过1亿元。龙虎榜数据显示,5月8日,华泰证券杭州庆春路营业部、西部证券北京德胜门外大街营业部分别买入2748万元、2549万元,为当日买入前两名。此外,财通证券杭州解放路营业部、方正证券杭州中河中路营业部及湘潭韶山中路营业部,分别买入2401万元、2277万元、1925万元,位列当日买入第3至第5名。

  究竟是谁在大举买入,外界至今不得而知。背后隐藏的原因*ST博元亦未披露。但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股票距离退市仅剩4个交易日。3月31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以来,截至5月8日,*ST博元已交易了26个交易日,将在继续交易4个交易日后停止交易,被上证所决定于5月14日暂停上市。(第一财经日报)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11日讯

  大智慧并购湘财或遇阻 证监会启动第二批检查

  加强监管执法,是注册制改革开始以来证监会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随着近期证监会专项执法启动,越来越多的资本市场“地雷”因监管深入逐渐引爆,范围也从股市、期货市场,扩展到新三板。投资不得不更加谨慎,因为“黑天鹅事件”正翩翩而来。

  目前,证监会已经对第一批专项检查发现的案件进场调查,大智慧(601519.SH)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就是其中之一。随着监管层调查深入,大智慧与湘财证券的“联姻”也变得前途未卜。然而,对资本市场而言,“大智慧”只是个开始。

  大智慧并购遇阻

  大智慧被立案调查,两个问题最受关注——因何被查,以及并购能否继续。大智慧并购重组事项已经过会,但尚未拿到正式批文。

  并购重组一直是上市公司股票价格飙涨的重要刺激。大智慧也是如此,因为与湘财证券的并购重组交易,受到二级市场资金的极大推崇。今年1月复牌之后,顶着“互联网++”光环的大智慧连续十二个涨停板。

  4月17日,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召开第30次工作会议。虽然被要求补充披露本次交易完成后保持上市公司控制权稳定的措施,大智慧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之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还是获得“有条件通过”。

  大智慧当日表示,尚未收到证监会的相关核准文件,待公司收到证监会予以核准的正式文件后再另行公告。截至目前,公司依然没有发布已经获得核准文件的公告。这没有妨碍股价继续上涨,一度从复牌之初的6.58元/股飙至4月21日最高35元/股,涨幅达到432%。

  但是,随着证监会在4月24日启动“2015证监法网专项执法行动”,大智慧也被纳入第一批集中调查的范围。4月30日,大智慧收到了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调查字151646号)——因该公司信息披露涉嫌违反证券法律规定,证监会决定对该公司进行立案调查。大智慧随后发布公告称积极配合证监会调查。

  目前,证监会已经进场对大智慧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展开全面调查。同一批被调查的还有涉嫌利用第一创业证券未公开信息交易案,涉嫌利用内幕信息交易“太阳纸业”案,涉嫌操纵“甲醇1501”期货合约案等违法违规案件。

  对于案件详情,证监会并没有做更多披露。查阅“大智慧”等公告,也仅仅可以看到“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表述。不过,此前证监会对查处案件的分类,对上述案件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提供了更多参考信息,大智慧被查可能是因为“并购重组过程中上市公司及并购对象的财务造假、舞弊行为”。

  大智慧与湘财证券的并购重组交易,也因此陡增变数。因为最新《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对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条件有明确规定。其中要求“上市公司及其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存在因涉嫌犯罪正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涉嫌违法违规正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情形”。

  第二批检查启动

  证监会专项检查正以多批轮动的节奏全面开展,而且从监管层表态来看,目前并没有确定的结束时间表,高强度的监管执法可能将长期持续。

  自4月24日专项执法启动以来,证监会第一批部署的集中打击案件已经完成前期准备,开始进场检查。5月8日,证监会再次集中部署第二批案件,打击范围从股市、期货市场、证券机构,扩展到新三板。

  专项执法之前,监管层已经做过“摸底”,打击范围已经锁定新三板10个相关案件,五类违法违规行为。

  一是挂牌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二是证券服务机构未勤勉尽责行为;三是滥用交易规则破坏市场秩序行为;四是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行为;五是违反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的行为。

  “证监法网专项执法”行动的目标范围远不止于此。监管层已经关注到,在新的市场条件下,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伴随着牟利模式的改变,在新股发行(IPO)、并购重组、重大信息披露及市值管理等环节变换手法、不断演变,且交织发生,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另一方面,在私募市场、新三板、融资融券、期货市场、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实施重大改革创新过程中,一些手法新型、隐蔽性强、规避监管的违法违规行为也以不同的形式和面目出现,影响和危害市场创新发展。

  近期,证监会还将针对新股发行(IPO)、并购重组、市值管理、新三板、中介服务等特定领域的典型重大违法违规行为部署开展分类型专项打击。(第一财经日报)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11日讯

  湖北金环收购标的资质存疑 母公司资质不达标

  湖北金环(000615.SZ)于4月11日发布了《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拟计划以8.3元/股的价格定向发行17844.8万股股份,另加上1239万元现金用于收购京汉置业全部股权,则京汉置业全部股权价值高达14.95亿元,相比账面净资产溢价了84.14%。

  京汉置业的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因此其母子公司必须持有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这对于该公司的经营是必不可缺的,这对于该公司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建设部于2000年3月发布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房地产开发各级资质需满足的必要条件如附表所示,但就是这项至关重要的行业法规,对于京汉置业而言,其母子公司在这一方面均存在着很大问题。

  母公司资质不达标

  根据收购报告书披露的信息,京汉置业母公司拥有房地产开发企业一级资质,公司注册成立于2008年2月。根据建设部于2000年3月发布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申请获得房地产开发一级资质的条件中,涉及“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年限”相关项目的标准为“5年以上”的规定,这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京汉置业母公司获得一级资质的时间不可能早于2013年2月,而收购报告书披露的经营信息和财务数据时间跨度为2011年至2014年10月,对应着京汉置业在这一经营期间内,需要符合申请该公司拥有房地产开发企业一级资质所需的其他条件。

  但事实上京汉置业母公司也不符合其它必要条件,因为在《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房地产开发企业一级资质需满足“近3年房屋建筑面积累计竣工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和“上一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两个必要条件,但是根据收购报告书披露的京汉置业母公司过往三年累计完工项目详细来看,涉及到的开发项目包括:旭城家园项目,总建筑面积22962.00平方米;第二水泥管厂定向安置房项目,总建筑面积116135.61平方米;第二水泥管厂经济适用房项目,总建筑面积58516.60平方米。

  上述三个项目的总建筑面积合计也不超过20万平方米,这也就意味着京汉置业在过往3年内的任一时点上,根本就不可能达到“近3年房屋建筑面积累计竣工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的条件,那么试问该公司又怎么可能获得房地产开发企业一级资质呢这自然令人怀疑该公司涉嫌骗取房地产开发企业一级资质,属于典型的违规经营。

  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涉及到“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骗取资质证书”的企业,将面临“由原资质审批部门公告资质证书作废,收回证书,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奉”的处罚,由此来看京汉置业母公司的经营风险不容小觑。

5月11日13家上市公司新闻现利空

  子公司越级开发

  相比母公司,京汉置业的子公司问题才更加突出,已经触及到了违规建设的层面。事实上,京汉置业的主要收入来源绝大部分都是由子公司贡献出来的,2014年前10个月该公司合并口径下实现销售收入7.28亿元,而其中母公司实现的收入金额仅为2135.59万元,可见子公司的正常、有序经营,对于京汉置业的意义重大。

  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的通知的有关规定:“一级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房地产项目的建设规模不受限制,可以在全国范围承揽房地产开发项目。二级资质及二级资质以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承担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以下的开发建设项目,承担业务的具体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各资质等级企业应当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内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不得越级承担业务。”但是此项规定对于京汉置业的子公司而言,却似乎形同虚设。

  以“北京金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例,其成立于2014年7月21日,距今尚不足1年,然而该公司却已经获得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四级资质,这本身就不符合《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还不仅如此,该公司所开发的“金汉·绿港家园项目”用地总面积多达29.1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更是高达60.88万平方米,试问这个规模庞大的项目,岂是一家注册尚不足1年、仅拥有四级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所能够做的吗

  同样,“香河京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也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四级资质,所开发的“京汉君庭住宅小区项目”总用地面积108842.01平方米。项目分三期开发:一期、二期目前已竣工,建筑面积86687.25平方米;三期为在建项目,规划建筑面积258790.40平方米。

  “通辽京汉置业有限公司”拥有房地产开发企业三级资质,所开发的“京汉新城项目”占地总面积为631103.00平方米,一期至四期项目目前已竣工,建筑面积463881.54平方米;五期为在建项目,规划建筑面积189220.96平方米;八期为在建项目,规划建筑面积100096.98平米;六期为拟建项目,规划地上建筑面积不大于153442.00平方米。

  上述3家京汉置业的子公司,无一不是资质处于三、四级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水平,但却开发了面积远远超过15万平方米的项目,承担了本应当属于房地产开发企业一级资质的公司才能够承担的开发项目。这岂不是典型的越级开发

  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企业超越资质等级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奉;逾期不改正的,由原资质审批部门吊销资质证书,并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以京汉置业这3家子公司的实际经营来看,这显然已经严重违反了相关规定,面临极大的法律风险。(证券市场红周刊)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11日讯

  *ST申科:因交易方耽搁终止合作

  *ST申科(002633)周五宣布终止资产重组,海润影视借壳上市梦想破灭。这桩本已获得证监会有条件审核通过的重组方案,为何突然被终止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记者从*ST申科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终止是因为海润影视内部有问题。已经披星戴帽的申科股份今年一季度继续亏损,终止重组后鼻成了其首要任务。

  终止或因海润高管生病

  *ST申科昨日公告中称,由于与标的资产海润影视在出具2014年年度审计报告、评估报告及相关报告等方面未达成一致,公司宣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2014年6月,申科发布重组预案,海润影视将作价25.22亿元借壳上市。因与拥有孙俪等大牌影星的海润影视达成重大资产重组协议,公司受到了市场的追捧,去年6月复牌后股价接连11个涨停板。这项重组方案去年12月24日获得证监会有条件审核通过。4月16日,公司称,接到大股东口头通知,海润影视一直未能出具2014年年度审计报告、评估报告及相关报告,重组可能存在较大风险,申请停牌。昨日宣布重组终止复牌后,*ST申科开盘即跌停。

  公司称此次重组终止的原因是,根据4月29日公司代表与海润影视代表签订的《会议纪要》,未就本次重组的重组进程安排、重组后上市公司董事会席位及管理层的分工等重大事项达成一致意见;本次重组的进程要求海润影视在2015年4月30日前,配合相关中介机构,出具2014年度的审计报告、评估报告等相关报告,而海润影视尚未配合天健会计师完成相应的审计程序及取得足够的外部证据,无法在4月30日前出具审计报告。

  以上说法记者从*ST申科的证券部工作人员处得到进一步证实:“证监会的通过是有条件通过,还未拿到正式批文,第一次报的财务数据是截至2014年5月份的,只有半年有效期,到12月份已经失效了。所以我们今年1月份就出年报了,海润这边到现在还没有,一直说快出来了,我们也在催,但到最后还是没有出来。”

  对于海润影视为何迟迟未出具审计报告,上述工作人员说:“海润影视的财务总监生了大病,住院好几个月了,我们这边也要求他们尽快提出合适人选,配合审计,对方一直在拖。我们今年已经ST了,等不起这个时间,和他们拖下去我们有退市的可能。”

  公司面临鼻问题

  重组终止后,鼻成为*ST申科面临的最大问题。今年1月份公司公布2014年报,2014年亏损3800万元,与前一年2854.09万元的亏损额相比,增亏33.14%。公司因2013年度、2014年度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均为负值,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

  4月21日公司发布了2015年一季报,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4378.75万元,同比下降30.64%;净利润亏损638.12万元,同比下滑72.36%。公司还预计2015年1-6月净利润亏损1350万元-1650万元。

  公司也表示,鉴于公司因两年亏损,公司股票交易已被特别处理,公司经营计划立足滑动轴承和电机部件两大产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等措施,努力扩大产品销售规模,进一步降本增效,提升经营业绩;同时拟通过剥离或出售资产等相关措施,争取今年实现扭亏为盈。

  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给公司提建议:“既然是海润不诚信,公司终止重组我完全赞成。为了广大散户及大股东的利益,建议与其他公司联系借壳事宜。”不过上述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公司近期没有重组计划。”(大众证券报)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11日讯

  “逆势”推高送转后 永大集团遭实控人大手笔减持

  永大集团(002622)在去年底推出仅次于海润光伏赛象科技高送转方案。方案推出后,公司股价迅速上扬,公司控股股东也趁机大手笔减持。

  连续大手笔减持

  根据公司最新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吕永祥之子吕洋将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合计转让公司12.86%的股份,转让后其持股比例将下降至0.44%。具体来看,吕洋于5月6日、5月7日分别与百雳士泰福一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谢勇亮、上海恣颖实业有限公司签署了 《股份转让协议》,后三者将分别受让公司股份2000万股、2000万股和14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76%、4.76%和3.33%。

  回查公告可知,5月4日,吕洋曾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了公司144.4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0%,减持均价为24.92元/股。进一步查询可以发现,吕永祥也曾在5月4日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了公司1929.3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53%,父子俩合计减持了公司总股本的4.99%。4月27日,吕永祥、吕兰及新余市君和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也合计减持了公司4.99%的股份。

  今年3月初,永大集团曾公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吕永祥及其一致行动人吕兰、吕洋、兰秀珍计划自2015年4月1日起半年内,减持公司股份比例达到或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截至目前,其合计已减持股份数已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2%。多次减持后,吕永祥还持有上市公司约27.5%的股份,吕兰的持股比例为10.27%。

  主营业务堪忧

  对于减持原因,控股股东表示是为了进一步优化永大集团的股权结构,支持上市公司发展。不过对此说法,许多股民并不认同:“一般都是增持彰显信心,减持支持公司难让人信服,而且公司现在主营业务并不好。”

  主营永磁开关及高低压开关的永大集团,于2011年10月登陆中小板,当年实现净利润9168.63万元,然而此后的三年公司净利润均低于上市当年净利润,公司2012年至2013年实现净利润5442.91万元、3867.15万元和4725.35万元。实际上,永大集团上市以来营业收入逐年下滑,2011年至201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3.65亿元、2.44亿元、1.85亿元、1.61亿元。

  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77万元,同比减少15.78%。公司表示,营业收入同比下滑主要是行业整体受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影响导致客户需求不振。虽然公司净利润有所回升,但这主要是因为参股抚顺银行带来的投资收益。

  虽然业绩不佳,实控人吕永祥仍在去年12月22日向董事会提议201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转增15股派10元。此后永大集团发布权益分派方案又将转增股增加到18股,即每10股转增18股派10元,股权登记日为3月20日。该送转比例仅次于海润光伏、赛象科技10转20的送转方案。分红预案披露后,永大集团股价连续三日涨停。公司股票昨日报收于25.89元,而公司推高送转股价仅为8.11元,涨幅达219.24%。(大众证券报)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11日讯

  大华股份遭控股股东减持1690.8万股

  大华股份(002236)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傅利泉5月7日通过证券交易系统减持公司股份1690.8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44%。减持均价31.05/股。

  此次减持后,傅利泉持有公司股份为47565.1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0.64%,仍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5月7日,公司曾披露,傅利泉拟自5月7日起未来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5%的公司股票,此次减持符合该减持计划。

  蓉胜超微公司两股东共减持863万股

  蓉胜超微(002141)5月8日晚间公告,公司近期收到公司股东珠海市科见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珠浩见”)、冠策实业有限公司(香港)(简称“冠策实业”)的通知,珠浩见、冠策实业分别于2015年5月4日、2015年5月7日通过深交所[微博]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公司股份,共计减持公司股份862.78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744%。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11日讯

  京城股份遭控股股东减持2.37%股份

  京城股份(600860)5月8日晚间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京城控股5月6日通过上交所[微博]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公司无限售流通股合计10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37%。

  此次减持后,京城控股持有公司无限售流通股1.9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5.41%。

  纳川股份遭股东减持3.6%股份

  纳川股份(300198)5月8日晚间公告,公司股东林绿茵于2015年5月7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1500万股,占总股本的3.6%。此次减持后,林绿茵持有公司4.83%股权,不再是持有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东。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11日讯

  应流股份两股东合计减持10%股份

  应流股份(603308)5月8日晚间公告,2月26日至5月8日公司第二大股东光大控股机械投资有限公司和第三大股东CDH Precision (HK)

  Limited分别累计减持公司2000.05万股股份,各占公司总股本的5%。减持后,两名股东的持股比例均变更为11.23%。此次权益变动没有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泰亚股份遭股东减持880万股

  泰亚股份(002722)5月8日晚间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丁昆明4月17日、5月6日及5月7日通过深交所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份88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8%。减持后,丁昆明持有公司股份112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33%。

  此次减持的股东非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此次权益变动后,丁昆明仍是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11日讯

  安控科技董事董爱民拟半年内减持2.59%股权

  安控科技(300370)5月8日晚间公告,公司股东董爱民因个人资金需要,计划于2015年5月14日至11月13日(六个月内)减持不超过629.79万股公司股份,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59%。董爱民为公司董事,现持有公司总股份比例为10.36%。

  华力创通实控人年内拟减持8.4%股份

  华力创通(300045)5月8日晚间公告,因个人资金需求,公司实际控制人高小离、王琦和熊运鸿计划于2015年5月13日至2015年12月31日,合计减持公司8.4%股权。目前,三人合计持有公司总股本49.32%的股权。

  其中,高小离计划减持不超过800万股,即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92%;王琦计划减持不超过800万股,即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92%;熊运鸿计划减持不超过700万股,即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56%。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李克强:开证明“你妈是你妈”是天大笑话
  • 体育切尔西1-1利物浦 曼联杀回欧冠 曼城6-0
  • 娱乐孙楠转崔永元恶搞退赛视频:佩服汪涵演技
  • 财经烟草税6年来再上调 香烟将涨价10%以上
  • 科技消息称百度三名总监正接受内部调查
  • 博客性学者方刚:杨贵妃雕像的胸可以摸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4年揽65个证书 毕业仍找不到工作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冉学东:利率市场化大势底定
  • 易宪容:降息后国内楼市风险降低了吗
  • 姚树洁:本次降息绝无推高房价可能
  • 刘杉:央妈为何扭扭捏捏
  • 齐俊杰:央行降息未必利好股市
  • 龚蕾:央行降息哪些行业受益
  • 张捷:降息是必要和及时的
  • 余丰慧:社保基金错失牛市论不靠谱
  • 鲁政委:利率“失控”与三元悖论
  • 李光斗:Uber动了谁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