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流资金的负面作用并不大
主持人权静:刚好我们两位老师,刘纪鹏老师是从创业板对国计民生这个意义,从战略的角度肯定了现在推出创业板的价值所在。郭老师也分析到其实现在考虑创业板推出的理由更加兼顾中小企业的融资,是一个合适的时机。我们大方向有了,合适的时机也有了。但是很多朋友会担心,现在我们的股市走到这个点位上还不是非常稳定,前一段时间刚看到年初有一波行情,但是昨天和今天又开始掉下来了。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创业板真的出了,是不是会对大盘起到分流资金的作用,会起到一些负面的影响?
刘纪鹏:我跟田勇实际上刚才在前面的讲话中并没有直接回答你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一个是考虑它的风险本身,它有小风险,也有大风险。创业板本身小的风险究竟在哪儿,这和它推出的步骤和路径关系很大。
你比如说从资本市场的发展来说,我们现在需要新的题材,这种新的题材包括创业板的推出,可能会带来新的增量资金,包括能够把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全都激活。那么在投资的概念上,除了证券投资作为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的培育,将作为关键。这一批增量资金的引入,以及我们讨论创业板,创业板进入中国已经十年了,深交所推创业板已经八年了,这里有几次都说要开,也没有开,套住了几批创业投资者。这时如果他们解脱出来,应该说是一个利好的方面。
第二点,现在大家提出市场本身并不好,如果再推出扩容或者是分流资金,会不会雪上加霜?对于这个问题核心我们要把握好力度,因为资本市场不可能永远这样停滞下去,IPO也不开,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始终不能形成,后边的中关村的三板,都由于这个瓶颈堵住了,大部队上不来,资金由于没有新的题材,现在增量资金也进不来。所以,在这个交叉点上,我们提出如何能够把风险降到最低,把它的调度和它的题材放到最大,这里边有很多推出创业板的艺术,这个艺术你比如讲,我们说创业板,现在一家企业平均算下来,因为它最低的标准IPO前是2000万,IPO上市前3000万的股本就行了。所以,平均下来一个这样的企业,也就投资一个亿左右就行了。一个多亿的资金对于开通创业板意义却很大。如果我们从贯彻一个把创业板跟IPO再融资能够再结合起来的原则,意义就更加大,一箭双雕。因为创业板的融资规模很小,它重在开通,我们可以贯彻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的原则。比如说我们第一批创业板要防止爆炒,我们就算开通50家创业板的企业上市,那也不过就是50亿的资金。50亿的资金如果跟上海的这些大盘蓝筹,一个大的银行,一个大的煤炭,一个铁路,一个证券,它们都是上百亿的融资,那微乎其微。但是50家中小企业开创业板所带来的正面意义,从宏观上,对于大家在迷盲中注入一个新的题材,引入新的增量资金,并且用这50家盘活我们对中小企业的再融资,意义却重大。所以,风险有小有大,创业板的小风险,如果不推出,中小企业不能盘活,现在我们扩大内资的政策其实是蕴含大风险。我们用这样一个题材的注入,特别是我们在方法上,如果把握好力度,是能够把风险控制到最低,甚至在这种背景下,有可能是注入一剂强心针。
郭田勇:我同意刘老师的观点,的确创业板推出是解决拉动经济,实现经济目标的意义还是非常大的。经济来讲容易产生利空心理,什么时候推都会产生利空心理,现在推大家也认为对主板资金有分流。利空主要是存在于心理层面。
主持人权静:实际上资金没有太大分流。
郭田勇:一个企业最多发行量是抽走1亿的资金,50个企业也就是几十亿的资金。相对于一个大小非来讲,相对于一个国有股减持的一个企业减持所需要吸引的资金量可能比一个创业板都要多。你要是从资金量上来看,创业板的利空可以说对资金实际带来的利空因素非常小的。
另外,的确我个人认为,现在股市其实已经处在一个相对比较低迷的位置了,我们现在股市一路下来,在2000点左右,其实已经再跌的话也没有多大空间可以跌了。如果你在5、6千点的时候,有一点利空,那可能会把股市往下砸得比较多。现在跌到一个投资价值出现了,很多股票已经超跌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有一定的分流,它也不会股市会有多大的跌幅。
主持人权静:您觉得其实A股主板的风险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了,我们更多带来的是心理层面的影响。
郭田勇:创业板多大量?而一旦发展起来以后,源源不断地未来会有大量的中小企业不断往里注入,的确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一个重要的引擎。
建议两会后推出 第一批80家
刚才两位老师的意见给我们提了很多很有价值的观点,咱们一一展开,把刚才说的这几个观点再细致地分一下。刘老师刚才提出推出时机的把握是非常有益处的选择。您刚才还提出可能两会之前我们是不是要回顾去年两会期间我们提出要完成多少议案。可能5月份推出第一批,时间上您得到的消息大概会怎么样?您觉得应该怎么样?
刘纪鹏:我现在老怕问我得到什么消息,我什么消息都没有得到,这是我的判断。
主持人权静:您认为推出有什么好处?
刘纪鹏:2007年股市暴涨,2008年股市暴跌。去年2、3月份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已经失去了一次推出创业板的好机会。那时我们如果不是让平安再保险1600亿融资,而是可能推出50个创业板这样的企业,那50亿和1600亿对市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第二,中国资本市场这三件大事,一个是股权分置改革搞了。第二件就是多层次基本市场体系的建立。很多人认为中小板的推出还不是完全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因为它很像一个小主板。创业板才是这样的一个标志。当然第三件可能是我们要建立股市新增量,不能政策随时打压这个市场,股民是赌徒是不行的。这三个任务当中,如果我们今年能够顺势不要再失去机会把创业板推出,我想应该说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而在推出过程中,只要把握好艺术,方法跟路径选择的对,是应该利大于弊,或者收益应该是大于风险的。比如我谈的时机问题,我们就可以考虑,第一,两会之前我们先把去年讨论创业板的规则正式推出来。比如2006年5月新老划断也是新推出新老划断的通知,然后接下去可能过了一个礼拜才推出中路国际这样第一个新老划段的企业。创业板也是这样,两会之前,只要把这个通知做出去,这个权力实际上就由证监会和交易所把握,随时都能上。这样也不见得非得等到5月份,两会开完随时的时机都可以上。3月下旬行不行?4月下旬行不行?都可以。当然这里边的准备工作,从我个人的了解情况看,主要的工作,交易所的层面应该具备得非常充分了。因为你要上市的话,无非一个是你的货源,上市的企业经过挑了又挑、选了又选,而且可选择的余地还非常大。所以,在证监会交易所这个层面的准备工作,在20天、一个月之类也是不成问题的。只要规则能够批下来。
第二,我们毕竟还是要考虑到现在市场还是在弱势,要保护这个市场,所以在推出的方式上,你既要考虑到不要对市场构成过大的心理的负面影响。同时,你又得考虑到创业板每一只盘子很小,你就上一两只,不要又把它爆炒。所以,你上一定的规模。
主持人权静:您觉得这个规模应该多少?
刘纪鹏:我个人觉得这个规模可能50—80家比较合适。因为就算80家,刚才田勇分析了大小非市场的容量,实际上现在这个市场一天交易恐怕得有1500亿—2000亿,这个规模水平看,是完全可以容纳80亿的一个IPO的打包上市。
第二,我们现在的场外资金还非常充裕,现在无论是从MR的数量上看,47.5万亿,还是从居民储蓄22万亿,这些数字都非常惊人,资本市场一旦走好了,我们根本不缺钱。所以,关键在政策、措施得当。
主持人权静:我们现在基本上可以说万事俱备,就差政策出台了?
刘纪鹏:我的意思是你在问我时机怎么能够把效益放到最大、风险降到最低,我就谈艺术,也就是讲如果我们能够再体现第二点,一箭双雕,现在大家统计的是你IPO重启,最怕的就是上海IPO一重启,又来一只大家伙,像神华几百亿,那几个大家伙都是几百亿,那就非常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