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恐慌的缘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9日 18:20 金融投资报

  叶国英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于预期不足,当残酷的现实与预期产生巨大的落差时,投资群体的心理必然会产生猝不及防的震撼,一旦心理防线被冲垮之后,便会产生恐慌,从而导致情绪的失常,判断的失误,操作的失策乃至行为的失控。

  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17日的6124.04点至2008年3月27日的3407.9点,短短五个月中就大幅回落2716.14点,跌幅高达44.35%,已接近2001年至2005年四年熊市的跌幅,尤其在跌破3500点牛熊分界线后,更是不分良莠,仓皇出逃。周K线已出现1992年以来首次7连阴,市场一片惨淡。继跌破增发价,跌破发行价之后,又出现AH股价倒挂,恐慌情绪从新股民蔓延至老股民,又延伸至基民,并从私募基金蔓延至公募基金,整个市场似乎已处于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惶恐之中。是国民经济出现问题?非也!是股市面临崩盘危险?非也!其真正缘由应来自于心理预期的巨大落差。

  一:对股权分置改革只预期了对价,而低估了代价。从2005年的股改开始随着对价的兑现指数一路上升,然而谁也没有估计到获得的30%的对价需要付出的是70%的代价,谁也没有估计到这轮牛市行情真正的大赢家是大小非,没有想到这一代价是如此的惨痛,如此的巨大,乃至赔偿30%的对价之后还得割肉偿债,因为大小非的成本太低了。在大小非股东面前,所有曾获得对价的股民只是杨白劳碰到了黄世仁。

  二:对人民币只预期了升值,而低估了贬值。本币升值始终作为本轮牛市的动因之一,然而谁也没有估计到在对外升值的同时,对内却在贬值,由于物价上涨,通胀率已高达8.7%,而利率却停留在4.2%,从而抑制了消费的积极性。

  三:对流动性只预期了过剩,而低估了紧缩。在2006年至2007年的牛市上升行情中,谁也认为全世界均处于流动性过剩之中,全球性的牛市、全球性的大宗商品上涨,流动性到了泛滥的地步,可见随着美国次贷的冲击,美欧央行纷纷向金融市场注资,流动性一下变成紧缺,而沪深股市也一下在大小非解禁、再融资、新股发行的影响下,以及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控、供求矛盾一下发生逆转,这种变化令人始料不及。

  四:对蓝筹股只预期了利润大的贡献,而低估了融资,以中国平安为代表巨额再融资一下改变了人们对蓝筹股的整体形象。原先期望于占整个股市总利润80%的蓝筹股起到稳定作用,却不料狮子大开口成了做空市场的主力。

  五:对基金只预期到盈利能力及稳定作用,而低估了派发重仓股,引发市场的震荡,在不断走弱的市道下,基金的市值也随之缩水,而日益严重的赎回压力,又迫使基金抛售重仓股,这又进一步加剧市场抛压,引发更大的赎回,同时封闭基金又面临分红派息的期限压力,于是产生了恶性循环,基金成了做空主力。

  六:对美国次贷危机只预期可能会影响,但低估了严重性。美国次贷危机下其股市仅下跌了13%左右,而远离美国尚未开放资本项目的沪深股市竟下跌44%,这是18年股市历史中毫无先例的。

  七:对牛市只预期到上升的高点而低估了下跌的低点。在延续了二年之后,人们还沉浸在十年牛市的期盼中,因此,都估算着新高的出现,尤其使沪深股市没有做空机制,在一个只有做多才能赢钱的股市中,多头思维成了一种长期性的职业思维,当这一思维被一下击破之后便茫然失措,惊慌不已。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于预期不足,当残酷的现实与预期产生巨大的落差时,投资群体的心理必然会产生猝不及防的震撼,一旦心理防线被冲垮之后,便会产生恐慌,从而导致情绪的失常,判断的失误,操作的失策乃至行为的失控,尤其是当非理性行为产生合力时。然而正因为过度所以超跌之后可能产生超涨,因为恐慌而加速赶底,因为恐慌而凸显价值,更因为恐慌使风险加快释放而机遇更多显现。当恐慌情绪逐步稳定之后,当政策、周边市场及客观的经济数据出现之后,市场必然会矫枉过正,也许这就是疯牛的特征,面对被恐慌性充斥的市场,最重要的策略便是冷静。静待市场的止跌回稳,静待市场的放量上升,静待底部的确认,静待确实有利于供求平衡提振信心的政策出台,静待主流热点的形成,静待拐点的产生。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只要鱼饵在手,气定神闲,何愁机遇不再!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