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多晶硅题材上市公司冰火两重天现象解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01:22 证券日报

  编者按:目前,投资者对新能源的关注正在逐渐升温,为满足读者的需要,本报特推出新能源系列解析专题报道,本期主题为多晶硅。作为太阳能电池重要原材料,多晶硅题材一度受到市场大力追捧。但是由于多晶硅制造技术难度大,加上未来市场供需情况变化,多晶硅题材上市公司正面临前所末有的考验。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 本报记者 王亚亚

  寻找替代能源是个永恒的话题。

  近几年,国际油价的爆涨再次刺激了业界对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强力关注,而目前又恰逢“两会”召开阶段,新能源建设作为两会热点话题,市场对新能源题材很是关注。

  而对新能源发展的重要一支——太阳能来说,其上游原材料高纯多晶硅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上市公司追捧太阳能瞄向多晶硅

  从2007年开始,投资太阳能领域的上市公司,99%的将目光瞄向了多晶硅制造,根据统计资料显示(见表1),截至2008年2月共有8家上市公司投资多晶硅项目,累计投资资金达54.39亿元,其中自筹资金占到了85%以上。据了解,2007年有25家上市公司针对煤化工、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合计金额达到了156.70亿元,而多晶硅项目就包揽了投资额的三分之一。

  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为了实现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将太阳能发电行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在积极政策的引导下,国际太阳能电池市场得到了迅速扩大,太阳能发电产业驶入了快车道。最近10年太阳电池及组件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3%,最近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更是达到了43%,2006年世界太阳电池产量达到2500兆瓦,累计发货量达到8500兆瓦。

  在这一新兴崛起的行业中,中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06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的实际产量达到了490兆瓦(国际保守统计的数据是369兆瓦),产能已达1200兆瓦,中国紧随日本和德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光伏专业委会主任赵玉文介绍,2007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预计2007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的实际产量达到1200兆瓦,与去年490兆瓦的产量相比,增长150%,产能则达到了3000兆瓦,中国继续位居世界第三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

  由于太阳能发电产业迅速发展,太阳能电池产业下游对上游多晶硅料的需求越来越大,供需关系严重失衡,多晶硅料的价格也是一路飙升(见图1)。从2001~2003年的25~40美元/kg上升到2006年的200美元/kg,再上涨到如今的400美元/kg,多晶硅生产企业的利润让人惊叹。据了解,2007年新光硅业生产了228吨多晶硅,尽管距离其1260吨/年的设计产能相距甚远,但就是这不足300吨的产能,为新光硅业贡献了达8000万元的主业利润,加上其他非经营性收入,新光硅业利润达1亿元。根据里昂证券亚洲公司分析预计,2005-2010年间,全球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平均税前利润率越为25%~20%,其中多晶硅料的税前利润率约为50%~35%,远高于后端的硅片、电池片及组建等中下游环节的税前利润率。

 [1] [2] [3] [4] [5]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