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郭田勇做客新浪财经股市大讲堂第二期授课实录(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4日 14:30 新浪财经

  

郭田勇做客新浪财经股市大讲堂第二期授课实录(2)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副所长郭田勇博士做客新浪财经股市大讲堂第二期。(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主持人:刚才郭老师也提到了,其实这两项政策,应该来说都是和股市有关系,但是我们实际分析来看,并不会对股市产生很大的冲击,但我们事实上看到股市的反应是非常剧烈的,市场波动幅度也比较大。是不是可以说,这两项政策是更多在大家心理层面的影响,让大家觉得政府有对股市的担忧,或者希望它不要上涨过快,有这样一种考虑在里面。

  郭田勇:你说的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确实从各个国家的股市来看,对经济的反应经常是出现,要么是很过,过量的反应。要么是一个基本面没有反应。像以前央行采取三管齐下,我想这个政策毕竟是针对股市,但是好像也希望股市不要涨得太猛,但是股市好像根本不理会这些政策。而当出台印花税的政策,让大家感觉,大家好像股市不应该出现这么大的跌幅,大家在心理上,使得股票市场的走势,有时对宏观经济政策出现过量的反应或者是一个过于轻微的反应。这个情况可能也是在股票市场中算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但是从政府出台这个政策的意图来看,确实一是不希望股市投机过度,涨得太多,另外也绝对不希望,因为我出台这个政策,引起股市暴跌,政府肯定是没有这种想法,我想还是市场中反应出现了一些小的过度的情况。

  主持人:对,我觉得更多是一个心理层面的领临界点。更多可能对于长线的投资者大可不必计较这些宏观调控的政策,因为我们知道政府的目的也是希望股市能有更好、更稳定、更持续的发展,作为长线投资者本来就没有频繁的操作,大可不必计较短暂时间的涨跌。对于短线投资者来说,如果您认为您有这样的能力,把握市场的波动,并且在市场的波动中获利,一方面要正确解读这个宏观调控,但另一方面要考虑市场对宏观调控可能产生的预期,这会更加重要一些。

  我们看到最近市场上比较敏感的是除了利息税之外还有特别国债的发行,数字听起来也是非常巨大,2000亿美元这样一个数字。之前传出来市场的反应非常负面,但是上个周五看到财政部负责人进行了初步的解释,可能是特别国债会直接面向央行来发行,从央行再转卖给金融机构,不会针对直接的投资者,市场也稍微舒了口气。您怎么看待这个政策本身的出发点?

  郭田勇:这个政策不是突然出现的,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家就说外汇储备增长那么快,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之后,上头一直讨论成立一个专门机构,对外汇储备从央行分离出一部分来进行投资,成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成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要有资本金,当然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以后,把外汇从央行购买出来,从央行分离出来作为资本金投入到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代表政府来投资。这个过程应该说是一个符合逻辑的过程。

  但是确实投入这笔资本金,因为我们讲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非常大,在国家外汇公司进行运作的时候,将来要运作的资金也非常大,我们现在第一次资本金要拨入2000亿美元,相应就要有1.55万亿左右的人民币从央行那里出去。从这里来讲,央行的外汇是投放人民币,从市场中买来的。所以,央行又不能说直接把外汇无偿划拨出去,所以要购汇。财政部如果把国家财政收入直接拿出1万多亿,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购汇,只能通过发债的方式来购汇。确实从前一段时间来看,就是因为发行特别国债的额度特别大,市场中普遍担心它对社会的流动性吸收得会非常多,可能会出现矫枉过正,在短期内可能出现流动性不足的情况。这时候由于股市,股市的供给面是上市公司,从需求面来讲就是资金,一旦股市出现资金面不利的因素,市场中出现很敏感的反应,也是很正常的,因为确实发债数量比较大。

  但是像你刚才所说的,从上个周末传出来的消息来看,财政部的特别国债有可能是直接对央行发债。直接对央行发债以后,就等于央行拿出一万多亿人民币买,财政部再把这一万多亿再支付给央行,他们两个之间要做一个简单的帐务处理,只要这个事就完了,短期之内市场的流动性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如果是这种操作方式。但是如果未来央行把财政部的特别国债,未来逐步作为市场工具,在市场中进行二次销售的时候,可能给市场的流动性会带来影响,但是短期内就打消了人们内心对抽走流动性的一种顾虑。

  主持人:流动性过剩这个概念是2005年的时候,金融圈的人经常会谈论这个话题,背景是一个简单的思路,就是贸易顺差引发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给外汇监管被动的压力,必须放到一些在市场上,流动性上有明显的过剩。最早我们谈流动性过剩主要是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体系,那时我们看股权分置改革刚刚起步,那时股市也没有出现现在这么好的行情。会不会有这个概念,我们讲的流动性概念,或者包括我们讲中央要收紧流动性,是指对银行?

  郭田勇:社会的各行各业,要顺利运转都离不开银行,首先存款都放在银行,通过银行办理结算,但是不一定从银行中有贷款,每个人存款,一般要放进银行,上市公司拿到钱也要存到银行里。整个来看,我认为流动性过剩从银行体系中,我们有几个判断指标。一个是存贷差比较大。另外,反映出中央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比较高,这时就感觉确实从银行这个面来看,它的资金来源数量非常大,而向外用的途径比较少,或者用不出去,这时确实就出现了,从银行体系来看流动性过剩这个问题。但是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反映了整个社会一种资金面,一个资金状况。就像我刚才分析,所有的人的钱最终是要存在银行里的。所以,从流动性过剩这种状况来看,实际上当前中国发展股票市场和资本市场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记得在三五年前的时候,实际上居民存款每年增长速度都非常快,很多专家都献计献策,希望怎么样能够把居民的存款从银行中给出笼,给引导出来。

  主持人:当时我记得有一次居民存款突破14万亿,当时股市又不看好,很多专家就说居民没有多余的投资渠道,只能把钱挪到楼市上,引发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当时有很大的讨论。

  郭田勇:就像银行存款出笼。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银行存款搬走了几千亿,搬走到股市去,这应该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

  主持人:也是高层希望看到的发展的方向。

  郭田勇:对,把银行存款分流出来,才有利于中国直接融资发展。我们现在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条腿,有一条腿瘸,直接融资这块比较短。说实话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中国现在来看资本市场整体规模还比较狭小,我们现在到去年年底为止,现在上市公司的数量不到1500家,你到美国去看看,好几万家,而且市场呈现一种多层次,各种层次的交易所非常多。而我们现在整个上市公司就集中在上海和深圳两个股票市场,其它的比如我们所希望的创业板、场外交易,现在还没有,资本市场的容量还比较小。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家一定要提出千方百计地把流动性引导到资本市场,在资本市场建设本身相对比较滞后的情况下,我在一篇文章中讲到,打比方起到的作用可能不是泄洪,而可能是水淹积淤。资本量可能一下子过来比较大,资本市场发展没有那么快,就这么多公司,可能一下子价格就会偏离其价值了,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泡沫,这也是大家不太希望看到的。

  对于股票价格,当然有人也说,价格到底应该是多高、多低,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有一个炒股票的朋友老跟我争这个问题,说股票价格就像一个杯子一样,你说值10块钱,但是我愿意用100块钱来买,你愿意用100块钱来卖,咱们能交易出100块钱来,那么100块钱的价格就是一个合理的价格。

  主持人:市场价格。

  郭田勇:他跟我是这么说的。但是我总是这么说的,是,这个杯子本来价值是10块钱,我愿意用100块钱卖,你愿意用100块钱买,看起来价格形成是合理的。但是我要问你,你花100块钱买这个杯子的目的是干什么。如果你要把这个杯子拿回家自己喝水,那我说这100块钱的价格就是一个合理的价格。但是人人买这个杯子的目的都不是自己要喝水用,都是为了再用150或者是200块钱的价格再卖给其它的人。但是在这个情况下,我说你这个100块钱的价格是不是就是合理的价格,我对磁标势怀疑。

  主持人:完全取决于你能否卖得出去。

  郭田勇:对。因为有人也问我,到底什么样的价格才是合理的价格。我在想,从股票市场来讲,应该说总体的每一只股票应该有一个合理的估值。比如是从市盈率还是市净率这些指标来判断,在中国来说,

中国经济持续看好,中国的宏观经济增长率比西方很多国家都要高,以我们中国股票市场的市盈率来说,完全拿到西方市场10、15倍的市盈率来卡中国是不太合理的,因为我们的增长预期比它们要高,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企业,未来发展空间要大。所以,中国合理的市盈率应该说可以出现一定程度的一个高估的,比西方国家高估的市盈率可能是中国比较合理的情况。但是也不能说偏离得特别多。如果从股票市场的交易来看,当然我们不能中国股票市场都给出一个合理的市盈率,只要比这个高股价可能就偏高,比这个低就偏低,股票市场本身是动态的。但是我一直说,什么叫理性投资呢?如果在一个建设得很完善的,信息很充分的一个资本市场里边,什么是理性投资呢?我们还举刚才这个例子,你买一只骨牌,你依靠低买高卖和你将这个股票长期持有在手里,这两种操作方式最终获得的收益应该是相差不太大的,甚至长期将这个股票持有在手里,你隔几年之后,获得收益可能比你在做低买高卖获得的收益还要高,这时股票市场的整体投资行为可能是比较理性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