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服装市场进入品牌循环期 价格指数8年来首破100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4日 02:57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何鹏

  国家发改委昨日表示,当前我国服装价格指数回升,我国服装市场已经进入新的品牌循环期。

  发改委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服装价格指数回升,服装市场全面提升。其最直接的体现是,1998年开始,衣着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服装鞋帽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都均跌至100以下并在100以内徘徊了8年之久,2006年10月,月度统计两项指数均重回100以上。

  进一步对代表高档、中高档服装消费的大型零售商业统计显示,近两年的服装销售单价一直呈上升趋势。

  “城市消费都在向高一层次消费模式挺进,以产品现货交易为核心的批发市场已现颓势。目前各级服装市场均呈现品牌更迭加速、新品牌层出不穷、营销模式分化、注重渠道建设终端管理等态势。”据此发改委判断,新一轮“洗牌”已开始,服装市场已经进入新的品牌循环期。

  发改委同时表示,我国服装市场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外贸增长方式正在转变。

  众所周知的是,目前世界各服装出口竞争国的外贸加工价格都已经相当透明,加上我国服装生产受到人力、土地、能源等因素影响,加工成本一再升高,继续走单纯贴牌加工路线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正式在这种重压之下,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加入由OEM(Origin Entrusted Manufacture,定牌生产合作,俗称“贴牌”),加入到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原始设计制造商)的行列。

  发改委表示,从“E”到“D”改变了我国服装行业的竞争力构成,“技术”实实在在地成为了竞争核心。目前,广东、浙江、江苏、

福建等服装产业大省中ODM已经十分普遍,大大提高了这些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改变了我国乃至国际服装贸易竞争格局。

  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中国服装业不仅正在实现从“E”到“D”的转变,而且“品牌走出去”步伐也在加快。2006年10月,中国服装协会带领设计师谢锋和其品牌“吉芬”走上了国际顶尖设计舞台———巴黎时装周进行品牌发布,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走向国际的服装设计师品牌。2007年1月,商务休闲男装品牌“利郎”在米兰时装周发布新品。几个具有一定实力的设计师品牌也将在巴黎时装周等国际顶级服装盛会陆续亮相。

  “海外展示是品牌、设计师国际推广和商业运作的一部分,海外业界对中国服装的印象由此发生转变,对中国服装品牌和设计的认可及关注程度正在提升。”发改委认为。

  ■行业观察

  出口潜伏危机 服装业面临“洗牌”

  □本报记者 何鹏

  种种迹象表明,未来的中国服装市场新一轮“洗牌”时代已经到来,市场细分也将随行而至。2007年,中国服装市场必然好戏连台,对于众多厂商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

  “洗牌”带来市场分化

  近年来,随着内需不断扩大,价格指数持续上升,内需切切实实成为了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原动力。国内企业成熟壮大、国际名牌蜂拥而入,更多海外品牌对中国市场跃跃欲试,国内中小企业在夹缝中找寻生存之道。因此可以判断,未来的中国服装市场新一轮“洗牌”时代已经到来。

  而与“洗牌”随行而至的将是“市场细分”。事实上,此轮市场细分不仅仅局限于品种、档次、区域的进一步细分,更表现在以产品风格和消费群细分为特点的深度细分。因此可以判断,本轮细分不仅仅为品牌生存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也为企业的多品牌发展创造了条件。在这一进程中,加工商与经销商也将进一步分化,外销型企业、海外品牌进军国内,市场竞争还会进一步加剧。

  需谨慎对待出口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服装业还将面临“调低

出口退税”影响。尽管上一轮的出口退税下调未涉及服装产品,但仍存在下调的可能。

  国家发改委测算,通常类服装产品出口退税降低2个百分点,企业利润降低15个百分点以上。一旦出口退税调整势必造成一定的动荡,特别是以生产大路产品为主、议价能力较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危机。虽然出口退税下调,从长期来看,能够优化产业的企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但短期内,企业和行业应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事实上,除了出口退税影响外,专家表示,今年服务行业还要积极应对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潜伏危机。

  此间专家表示,2007年是中欧备忘录的终年,欧盟高度关注中国

纺织品服装对欧乃至对全球的出口动向。尽管受到欧盟、美国配额限制,2006年,我国服装出口金额增幅依然超过了2003年,创造了历史新高。但欧盟业界在年初就提出要求中国2007年设限期满后采取自限等手段控制出口,美国也在紧密观察中欧动向。服装在贸易保护中属于高危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势必激化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另外,技术壁垒也同样不容忽视,欧盟相继颁布相关法案提高了对进口产品的要求。2006年美国对产自我国的服装产品实施召回频率明显提高,特别是以“安全性”名义对产自我国的童装、婴儿服装及用品的召回十分频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