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拯救之途(5)--国元证券的突围尝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1日 13:35 《全球财经观察》 | ||||||||
与中信的积极扩张不同的是,中型券商国元证券采取了另一种突围策略 文|杨鹏
国元证券在2004年初做的一个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元证券去年全年的收成。 眼看股市在“漫漫熊途”中阴跌不止,国元证券总裁蔡咏痛下决心,开始大规模清理原有的委托理财业务,并且趁着去年三四月份的一波行情,把大多数委托理财客户给清掉了。受托理财资金也一减再减,从年初的5.24亿元逐步减少到9月份的2.75亿元,一直减到年末的1.6亿元。 即便如此,按照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国元证券还是得计提5000多万元的减值准备。去年国元证券在经纪业务上赚了4000多万元,投行业务赢利3000多万元,利润总额达8300多万元,但是自营理财这一块是亏的,更不用说委托理财,最后只余下3090万元净利润。这样的赢利水平,在已公布年报业绩、亏损面达1/3的57家券商中,国元已拥有一个相当体面的位置。 “幸亏清理得比较早,到下半年再清理就比较困难了。”国元证券总裁蔡咏很是庆幸。如果没有清理,5个亿的委托理财规模,按照15%的标准计提,年底要去掉近8000万元,国元证券也将濒临亏损境地。 虽然2004年收成略有剩余,但是蔡咏并不讳言作为中型券商的国元证券的艰难。与中信证券不同的是,国元显然没有实力去并购同行,国元将如何自救? 断指自保 国元证券之所以在委托理财上能够及时回头,也是因为在受托理财市场上涉足未深。5亿元的受托理财规模,与其他券商动辄几十亿的业务量比起来“相形见绌”。也正因为如此,在别的券商因为难忍断腕的痛楚而错失良机的时候,国元证券因为只需断其一指而从容决断,从而逃过了一劫。面对艰难时势,国元证券所采取的最核心的避险措施,就是控制规模。 “总体来说,证券市场面临的是系统性风险,要回避风险的话,只能是控制规模。”国元证券投资管理部总经理陈新对《全球财经观察》说。国元证券净资产约20亿元,按常规自营规模可以做到净资产的80%,即16亿元,但即便是在去年3月份自营规模最高的时候,这块业务也没有突破11亿元,一般情况也就五六亿元的规模,到年底更降到4亿元左右,从而回避了风险。 “市场退潮的迹象很早就显现出来了,”陈新说,“我们一开始就比较谨慎,规模一直不是很大,清理起来也比较顺利。”在其他券商因为资金压力或者历史烂账,不得不借新钱还旧钱,包袱越背越重,已经形成路径依赖难以回头的时候,国元证券却因为资产质量较好,赢得了清理委托理财的回旋空间。 股市濒临危境,接下来如何控制风险?蔡咏的思路是,首先稳住“吃饭”这一块,保证经纪业务有钱赚。“像我们这样的证券公司,只要经纪业务不亏,基本问题不大。”蔡咏说。 第二步是继续清理委托理财。一旦市场再给一点机会,就把整个委托理财全部清掉。将来除非是拿到创新业务的资格和批文,可以按照新的规则做一些不承诺保底的业务,过去不规范的委托理财,“一分钱不再做了”,蔡咏的态度十分坚决。 开拓难题 尽管去年收成尚可,国元证券一样跳不出券商群体的宿命,眼下也得面对市场开拓的难题。 投行方面,压力越来越大。2004年国元证券经证监会审核过会的主承销项目有4只,已发行3只,不算少,但这些都是在上半年的通道制环境下发行的。在通道制的时代,很多企业会在大券商通道告罄的情况下顾及中型券商,各券商只要用足自己的通道资源,几乎就能够保证投行业务不亏损,基本上稳赚不赔。但是随着通道制转变为保荐制,再加上询价制度的市场化,券商之间的比拼越来越倚重实力。保荐人的数量、券商的市场营销能力、研发能力、一级市场的定价能力,以及综合的品牌形象等成为投行拿单的重要筹码。今年1月1日起,保荐制正式实行,券商通道优势不复存在,中型券商压力陡增。“整个发行市场已经发生质的变化。”负责投行业务的总裁助理高新指出。 新制度对项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保荐人的要求也在提高,股票发不好,保荐人、保荐机构都要承担一定责任。卖不掉就得包销;即使能卖掉,但如果价格比较低,募集资金总量又大幅下降,企业考虑到发行成本太高也不同意发。“投行今年是很难做的一年。”高新说。 国元证券采取的应对措施,一是针对询价制度的政策和发行市场的变化,相应增加股票营销方面的建设,加强经营组织层的完善和再造;再就是针对保荐制的要求扩大项目储备的平台,多多招聘保荐人,组建以保荐人为核心的投行队伍。“有了比较多的项目,就能够招到比较多的保荐人;优秀的保荐人比较多,就能够做比较多的项目。”高新指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一边忙着招聘,一边人员流失出现苗头。这几年IT行业增长较快,但是受市场大环境影响,券商各项业务却不是很好,电脑核心系统的专业人才不容易留住,这让蔡咏大伤脑筋。 创新业务方面,国元证券尚在申报客户保证金独立存管的过程当中,但是新产品的设计还存在许多困难,既不能在法律法规上“闯红线”,也不能设计收益与风险不成比例的产品,而且还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只能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之内,在风险成本许可的范围内摸索。更何况已经获批的七八家试点券商中,到现在也还没有十分成熟的产品,这方面想超前也很难。 将来的赢利点在什么地方?蔡咏最现实的赢利点还是传统的经纪和投行业务。投行方面有压力也有新的机会,经纪业务正在积极转型,投资方面控制好规模也有希望赢利。另外,作为长盛基金的大股东,国元证券也希望通过基金这个平台谋求更大的利益。 悬望的方向 至于未来可能的突破方向,国元证券寄希望于创新业务,希望看准方向做一两个产品,一是限定性集合理财,包括资产证券化;另外则是产业投资基金。“我们不想全面开花,我们也没这个能力。”蔡咏的想法很现实,甚至连明年在这一块上赢利的想法都没有。 “证券公司最大的问题是市场单一,就是证券市场,讲白了就是一个A股市场,一旦证券市场不好,经纪业务没有佣金收入,自营亏损,新股发不掉,所有的业务都与市场好坏相联系。”蔡咏希望经营范围能够扩大一点。“这是券商走出困境的很重要的一个突破。” 近期各大券商行动积极,中信证券四处收购,长江证券分拆上市,华安迎来高盛、美林的战略投资,国元证券也在努力寻找扩充公司实力的机会。相比之下,上市还比较遥远,而且要证监会的首肯,目前还没有这个打算。作为一家中型券商,并购也不实际,没有提上议事日程。至于引资,国元证券虽然有此考虑,但由于近几年券商带给股东的回报都比较低,眼下在国内引资还比较困难。尽管国元证券从2001年来年年在分红,但是回报率也比较低。 国元证券的想法是先把自己做扎实了,将来寻找机会调整股权结构,引入真正的战略投资人,或者拿出部分业务,比如投行,与战略投资人合资成立子公司。“现在市场比较低迷,证券公司一块钱值一块钱,比较划算。”蔡咏指出。一些外资投行正希望趁此机会收购国内证券公司的股权,以此为跳板进入中国证券市场。而一些有区域性优势的中型券商,则因为谈判相对简单、磨合较为容易、没有历史包袱而更受国外投资者青睐。国元证券或将在此之列。 眼下,蔡咏更关心的是市场何时回暖。近日印花税减半,投资者交易成本减少甚多,但是面对这么实实在在的利好消息,市场还是跌了。在业绩压力、资金压力和估值压力的重压下,市场演变依然复杂。“国元跟有些公司不太一样,他们是资金的压力、流动性的压力,我们没有这个问题,感觉是更长期一点的压力。”真正让蔡咏悬望的是市场恢复的远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