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股试点:摸清路况好上路

2013年09月11日 02:22  21世纪经济报道 

  据媒体报道,农行、浦发银行将进行优先股试点,再加上央行行长周小川撰文谈多层次资本市场时,肯定了优先股能发挥独特作用,被证券市场看作是对银行股的利好,而尽管随后农行和浦发否证了市场传闻的优先股试点,但优先股无疑成为了备受市场关注的热点话题。

  优先股是一种相对于普通股而言的资本工具,类似举债集资。优先股股东没有投票权,对公司的经营没有参与权,且优先股股东不能退股,只能通过优先股赎回条款被公司赎回。但是,在分配公司利润时可先于普通股、且以约定的比率进行分配,分配剩余财产时,优先股的索偿权先于普通股,次于债权人;而且优先股不得在二级市场抛售,只可在一级市场定向转让。市场以优先股试点为利好,或许理解为银行以优先股融资,从而减轻二级市场抛售压力。

  按照周小川行长的说法,中国设计证券市场之初,股份制本来就是一个新事物,股权结构、股东权益这些概念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再搞一个优先股,可能过于复杂而接受不了,就没设置这一资本工具,后来制定《公司法》也没有正式提优先股,由于法律上的缺失,一直以来中国难以在优先股发行方面突破。

  那么,为何现在重提优先股呢?这就像信贷资产证券化一样,是为了满足银行资本金需求,获得流动性。今年新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实行后,如何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是一个难题,在证券市场脆弱的条件下,如果允许各大银行股权再融资,无疑股市将很难承载。因此,优先股方案无疑是一个皆大欢喜的融资圈钱方案,既满足银行需求,又撤掉了悬在市场头顶的利剑。此前,中国银行一般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但是按照巴塞尔协议III的要求,次级债要逐步退出。

  推出优先股工具,从理论上讲,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重大利好,会改变中国公司目前以圈钱为目的的上市行为。首先,不再存在所谓的大小非、新股上市后爆炒少量流通股的投机,及对大小非高价减持的担忧。

  其次,如果上市公司再融资变为发行优先股,那些业绩很差的公司就很难找到增发对象(当然不排除“京东方现象”),因为资本市场觉得无利可图。市场就会用脚选择那些好公司,淘汰那些差的公司,也消除了中国市场特有的无休止的再融资压力。这样一来,很多公司就不能继续生存,从而激活上市公司间的收购兼并,实现优胜劣汰。

  这种前景意味着,那些为圈钱而申请IPO的企业,会发现上市几乎无利可图,反而未来可能陷入再融资困局,从而得不偿失。当然,这只是理论上而言,即在法律规范和监管严格的发达市场也会有此结果,问题在于,中国股市的制度建设、市场机制设计等依然不完善,这样一个带有典型投机操作特征的大染缸市场,确实需要考虑好的创新工具的走样问题,所以,在制度和市场机制设计还存在种种不虞下,现在为优先股欢呼还为时尚早。

  其实,现在更应着手解决的问题是,探寻中国银行业走出无休止的循环融资陷阱的有效方案,降低政府对银行业的过度干预,刹住不合理的银政合作链条,使银行基于商业可行性和市场逻辑,而非政策信号的信贷增长模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有效改善银行业的资本渴求,促使银行乃至整个经济健康运转。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叙利亚同意交出化学武器换取西方不动武
  • 体育郑龙传射国足2-0 世预赛意大利2-1出线
  • 娱乐独家:张馨予自认坏女人 李晨:都是受害者
  • 财经女商人丁书苗从铁路捞百亿 刘志军不让动
  • 科技苹果发布iPhone 5s和5c 内地20日上市
  • 博客女星赵薇:老妈倾倒众人的独家美食
  • 读书和珅之误:从未想过乾隆死了自己怎么办
  • 教育麻省理工世界大学排名第一 北大第46名
  • 赵伟:反垄断敢不敢碰央企?
  • 江濡山:新型城镇化是李克强审慎决策
  • 舒颜:你看得起电视吗
  • 姚树洁:奥巴马与普京的尴尬
  • 官建益:三中全会政策的内核
  • 太友:央企在外亏损实属正常的不正常
  • 张庭宾:美元复兴以人民币牺牲为代价
  • 齐格:经济转型为何如此艰难
  • 叶檀:刘志军丁书苗利益共同体
  • 舒颜:为什么国人买电视需求十年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