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 新华社:光大、高盛接连现乌龙 中国资本市场应学会什么
8月21日 新华社:光大“乌龙”事件暴露监管漏洞交易所应该反思什么?
8月20日 新华社:重罚光大证券A股才有希望
8月19日 新华社:光大“乌龙”事件凸显中国中小股民困境
8月18日 新华社:追问光大证券“乌龙”事件五大疑点
8月17日 新华社:机构出错不能让股民买单光大证券“误操作”至少应有补偿
新华网北京8月23日电(记者赵晓辉、刘开雄)继光大证券之后,美国著名投行高盛也发生了乌龙事件。但类似事件在两个市场上引发的舆论关注度截然不同:光大证券千夫所指,而高盛并未成为众矢之的。两家公司对待事件不同的反应和做法,是舆论出现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
在高盛乌龙事件中,发现异常交易后,高盛随即终止了相关交易行为,追查问题,及时通知交易所,并与监管层保持沟通。
反观“8·16”事件,光大证券在发现系统成交异常时首先做的不是按照市场规则尽量制止错误,告知市场监管者和其他参与各方,以降低市场影响,而是在消息公告前紧急对冲以减少自身损失。更令人失望的是,光大证券董秘竟然公开辩护称“加空单对冲风险是国际惯例”。这种应急反应和表态彻底暴露了某些机构毫无信用底线的本质,将所谓的“国际惯例”凌驾于职业道德之上。
诚信是资本市场的基石,资本市场本质上就是信用市场。尽管期权市场与股票市场有着技术性差异,但两起事件当事人应急处置的差别让人们看到了两个市场执业者职业道德方面的差距。
在程序化交易盛行的年代,即使是最成熟的美国市场也时有错单发生了,但高额的违约成本和相对完善的监管约束着资本家们的趋利行为,迫使其走上信用轨道,最大限度地降低错误对市场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股民比较热衷于打探消息、跟风炒作以投机牟利,这些并不是股民的错,因为他们不幸处于一个缺乏诚信的市场。众多执业者极度缺乏职业道德和信用底线,监管者职责不清并严重缺位,这实在是中国股民的悲哀。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