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檀
郭树清来了,王亚伟走了,两者有关联吗?大概有,路径不一样了,重组股转成蓝筹股,原来的领头羊得换成新的领头羊。
郭树清主席带来的是股票市场的顶层设计。中国经济外部失衡源于内部失衡,而金融失衡是扭曲的重要原因。因此,郭树清主席如同大力士,在花大力气重新扭转病态的架构。
这条路并不平坦。笔者听到不少人认为,郭树清主席太书生气,不够“稳健”。这恰恰是其作为改革者的信心未泯之处,否则,完全可以在肥得流油的火山口上继续数钱。半年以来,改革路径清晰。
首先是建立信用定价机制。
任何金融市场都是信用筛选市场、信用定价市场,没有信用、没有对信用的定价,根本不可能有真正的金融。之所以推出退市机制,就是为了让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打上退市风险折扣;之所以在新股发行征求意见稿中加上行业平均市盈率25%的参考指标,就是为了增加高价发行的成本,向市场提示风险;为了避免财务游戏,在退市制度中加入净利润孰低与非经常性损益等条款。
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是让所有的良币转化为劣币。面对绿大地造假案,证监会旗下媒体做了大量追踪报道,绝非无意为之。该案件作为典型,成为股市新政试金石,也可以成为日后欺诈上市成本的准确度量计,投资者可以据此推断追捧财务可疑类股票可能支付的成本。
信息彻底公开,是信用市场定价的重要步骤。证监会公开拟上市企业家数与名称,公开惩处保荐人等信息。就在5月10日,证监会人士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证监会今年以来已经向公安部门通报了10起证券违法案件,这些案件均已被公安部门立案调查,未来两周还将陆续通报相关案件。虽然证监会职权有限,无法介入某些制度改革,但在推进内幕交易的司法解释、以信息公开推进股市权贵势力等方面,做出了显而易见的努力。
其次,推进对投资者的回报机制。
近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进一步强化回报股东的意识,制定明确的回报规划。《通知》对首次公开募股(IPO)企业、再融资企业、重组企业也增加了关于现金分红的信息披露要求。证监会还表示,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对如红利税等有关政策的研究。
所谓蓝筹,不仅仅指体量大,而是盈利稳健,给投资者以回报,拥有共同成长的信念。我国的大蓝筹高价在A股发行,长期现金分红回报率往往不如存款利率,甚至以少量红利钓鱼,用再融资海量吸取市场资金。银行股等所谓的蓝筹再融资多到“不好意思”。如果哪一天内地投资者也经历香港投资者曾经的幸福,抱着汇丰与香港电讯,享受经济成长,才能说内地有了值得相信的蓝筹股。
5月7日,新成立的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在回应网友提问时表示,将继续与最高法院密切配合,探索举证责任倒置等制度创新;并积极借鉴包括集团诉讼在内的国外证券侵权司法实践中常用的各种诉讼模式,试图推进与股票市场相关的低成本法律救济制度。不管推进程度如何,证监会官员一再与普通投资者与网友勾通,已展示出直面公平的姿态。
第三,加快产品创新。
郭树清主席所提及的产品涉及期货、债券等各个市场。在债券市场方面,大力发展国债、公司债、机构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在期货方面,已推出白银期货,还将推出国债、原油等期货品种;一连串QFII、RQFII获批,加快内外开放。5月8日闭幕的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但在信用不彰的市场,产品创新过快可能是场灾难,新的信用甄别体制必须跟上。
第四,减少寻租空间。
看清别人容易,看清自己困难,在对中介机构、并购重组委严厉惩治后,证监会在内部进行力度前所未有的大轮岗。拥有行政许可权的一线部门和二线部门之间轮岗,打破了内部的利益格局。谁都理解,如此轮岗意味着什么——长期隐藏在冰山之下的东西可能被曝光。
此次改革有没有绥靖?有没有行政过度色彩?有。如新股发行过程中,不讲业绩的炒新现象依然存在,而证监会只能不闻不问;如被称为蓝筹股拥有罕见投资价值的银行股再融资不绝,5月9日,交通银行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566亿元规模的A+H的再融资方案;如在新股发行改革中,部分存量股可以发行被认为偏向机构投资者;如过于看重股指,以ETF等各种方式抬升蓝筹股,已经是越过监管边界等。
不管如何,此次改革第一次具有某些市场与公平的内核,圈钱与寻租的市场有了澄清的最初迹象,称上述改革举措为证券市场第三次大变革并不为过。
相关组文:
|
|
|